回覆列表
-
1 # 陳小姐生活記
-
2 # 90後晴寶寶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依稀記得第一次帶我女兒去打預防針,很乖的脫衣服很乖,然後護士準備好開始打了,一開始沒有哭,等拔針的時候她感覺到痛了,哭了,不過我家寶寶很乖,哭了幾聲就不哭了。等到一歲的時候,那時候懂了,一去打針,脫衣服的時候就開始哭了。所以寶媽放心,小孩子都是這樣的,不用擔心
-
3 # 越來越好付玲
不是反應遲鈍,那有的寶寶還沒打針就開始在那兒大哭,我家寶寶第一次打的時候一下都沒哭,現在看到醫生都怕的不得了
-
4 # 倩妞妞321
片面了。這樣的嬰兒可能會覺得不公平。就連我們大人對辣的接受程度各有不同,更何況是嬰兒對待疼痛的感知度也各不一樣呢。
-
5 # 未來已來thefuture1
是下意識的哭,故意哭給身邊的父母看的,本來是沒那麼疼的,因為這樣就會得到關注,身邊家長會哄著或者給買吃的,或帶著去玩。
其次受環境影響,因為身邊的小孩都在哭,所以孩子自己會判定這不是什麼好的事情,所以會有意識的哭兩聲,同時也是表示抗議。
以一個2―3歲的孩子為例,這個時候的小孩判斷力已經開始形成了,有了自己的思維,很多時候會自己動腦筋去判斷身邊的事物。這個時候父母或家裡長輩的一些行為習慣就特別會影響或誤導孩子的判斷,從而會形成懂事的孩子,或嬌生慣養不懂事的孩子。
對小嬰兒來說,各類痛覺感受器已經發育成熟,對於痛覺刺激感受是很敏感的,照顧過寶寶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如果尿布稍微粗糙一點,小屁股紅一點,孩子就會哇哇哭。嬰兒具備對疼痛的感覺功能,這一點是很容易觀察到的。為什麼打針的時候反而等拔針完了才哭呢?是因為的確是這樣,拔針了才會痛。
這個結論很反常識,我也是在上個月去接種疫苗後才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做為成年人接種疫苗也是在拔針後疼痛更厲害。反過來也印證了嬰兒的反應是自然的。
那麼為什麼疫苗接種後,要等拔針了才開始疼呢?在打疫苗時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說的疫苗接種,實際上是做一個藥品的肌肉注射。醫生使用注射器的針頭刺入面板,透過真皮層,最後達到肌肉組織,然後將疫苗(液態的藥品)從針管中推入肌肉組織之間。然後拔出針頭。整個過程是非常迅速的,熟練的工作人員可以把過程控制在幾秒鐘之內。
使用的注射器是1ml的注射器,配的是0.45mm直徑的針頭。這個是非常纖細的針頭型號,比平時進行抽血化驗的頭皮針還要細。針刺的疼痛程度和針的粗細是有關係,越細的針疼痛程度越輕。進行疫苗接種的針頭穿刺造成的感覺,類似於被蚊子叮的一瞬間,輕於靜脈抽血化驗的感覺。這種程度的疼痛由於時間短,孩子是可以忍受的。
針刺進入面板時會物理性的刺激面板感受器,這些感受器將刺激轉化為訊號,然後透過神經系統傳入腦部,造成疼痛的感覺。面板的感受器有一個特點就是除了刺激需要一定強度之外,還需要一定面積,才能夠喚醒感受器轉換,這也就是為什麼針越細感覺越輕微的原因。而刺激持續時間也是影響痛覺的一個因素,由於幾秒鐘內就拔出針頭,所以面板的感覺並不會強烈到難以忍受。
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剛扎針進去的時候不會馬上表現出痛苦的原因,針扎進去,雖然有感覺,但是並沒有達到痛苦的程度。
那為什麼拔針後反而開始疼痛呢? 是因為藥品達到了肌肉纖維之間,肌肉組織內也有疼痛感受器。和面板的感受器不同的是,肌肉組織內感受器較遲鈍,但是對化學性刺激更為敏感,藥物進入肌肉組織內會強烈的刺激化學感受器,造成疼痛訊號持續傳遞進入腦部產生疼痛。以我個人的感覺,這種疼痛類似於快步走時胳膊撞到牆角的程度。而且肌肉內部的疼痛感受器有一個特點是慢適應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隻要刺激持續存在,疼痛的程度就不會減輕。和面板感受器相反,面板的感受器是快適應性,如果一個刺激長時間沒有變化的存在,感受器就會減少傳入訊號的程度。我個人的感覺是持續了大約5分鐘左右才開始緩解。因為我接種的是和小朋友接種的一樣的麻腮風疫苗,應該和小朋友接種的感受是差不多的。
所以肌肉組織內藥物的刺激才是孩子哭泣的原因,這個疼痛比面板更為強烈,持續時間也長,需要在藥物推入肌肉以後才會感覺到,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會晚一點哭泣的原因。
當然大一點的孩子由於有了記憶,可能在扎針之前回想起以前扎針的難受,所以會害怕得哭,這個和小嬰兒又不一樣了。
所以如果寶寶打完疫苗開始哭的話,不用笑話孩子,真的是有點疼的。可以安慰安慰寶寶,給點好吃的或抱一抱親一親,都是可以安撫孩子的。如果是小嬰兒,吸吮母乳或者安撫奶嘴,都可以讓寶寶感覺好受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