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有幾個網路上的朋友,ta們有抑鬱症,來找我傾訴,多次提到活著沒意思,自己不被愛,撐不下去之類的,可我不知道要怎麼安慰它們,應該怎麼辦呢?挺急的,求解答!
16
回覆列表
  • 1 # 友益多

    不要或少用語言來安撫,而是用做七個動來安撫她們。心動主動行動運動活動互動胃動,和她一起做,一天天,不知不覺地抑鬱就離開了,就像它慢慢來一樣。

  • 2 # 詩或遠方的你

    不用安撫,除非你很專業。不要聖母心,因為有時候真的做不到,有病還是得看專業的醫生聽專業的見解。對症下藥,自己是行外人還是不說的好。

  • 3 # 梔梔梔子花

    抑鬱的人本身很痛苦,抑鬱的人好像墜入一個黑洞或者墜入深淵,而無法自拔,這個時候家人、朋友需要去安慰他,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要給他希望。在臨床中見過很多抑鬱的人,他們有非常大的恐慌,被周圍人、愛人和世界拋棄,都離我而去,這個時候就要給他希望。這個疾病並不是複雜的、治療困難的絕症,治療方法非常多,給患者希望,讓其能夠配合治療。同時對於抑鬱的病人,不要對他有過多要求,問他怎麼不出門、不吃飯、不太精神等問題,這些要求對於抑鬱的病人是有壓力的,他本身也想堅強、勇敢,想出門,可是他達不到,他被疾病所困,動力、活力被壓抑、抑制,沒有那麼好的能力有活力,所以應該理解、安慰、支援他,對於他的痛苦能夠感同身受地去寬慰,而避免過分要求跟指責,總之,就是陪伴、鼓勵、安慰、支援和理解。

  • 4 # 發文的抑鬱症患者

    作為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我給的意見只有4個字——理解與陪伴

    抑鬱症患者缺乏的是他人的理解,有些人順抑鬱症患者時作,是矯情。但越是沒人理解她,他會更加覺得委屈。只能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默默承受生理 心理 精神上的痛苦,這樣只會帶來病情的惡化。

    目前我正在接受藥物治療,醫生說這個治療的過程會很漫長,即使覺得自己好了但依然要繼續用藥。藥物增強了多巴胺的分泌,抑鬱的情緒越來越少了,可以主動的發現身邊的美好了,可以把我的病症和理解我的人說了,只要有理解你的人在身邊陪伴+藥物治療 一定能治癒的

  • 5 # 霍體清

    怎樣安撫抑鬱症患者?

    很多好心人得知自己的親戚、朋友、同事患上抑鬱症以後,很關心,就去勸說,你想開點,該吃吃,該喝喝,該上班上班,該休息休息,你看看人家誰誰誰,還不如咱,也活的好好的,有什麼想不開的,等等一大堆勸人寬心的話。殊不知,這些話對於抑鬱症患者,尤其是中度以上的幾乎沒有任何作用,還可能讓病人更反感,更嚴重。

    抑鬱症患者的康復,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心理諮詢師幫助患者也不是勸說,而是瞭解形成抑鬱症的經過,找到不合理認知進行調整,主要的不合理認知是過低的自我評價,我不行,別人都比我強,我什麼都做不好,實際很多抑鬱症患者,他們曾經很優秀,有很多成功的經歷和體驗,諮詢的時候就利用這些成功體驗,利用暗示訓練的方法,給他們重新塑造到原來優秀的狀態。

    如果遇到勸人的諮詢師,就應該停止諮詢,因為他們和鄰居大媽沒有區別。

  • 6 # 小夏的夏天來了

    二十年前我得過抑鬱症,應該是特別嚴重了,但是我現在康復了,沒有吃過治療抑鬱症的藥,我去醫院複查的時候醫生大為驚訝,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在這個問題上真的很有發言權,在我抑鬱症最嚴重的時候我有點生不如死的感覺,每天不想起床不想說話焦躁不安,滿腦子都是死,死了吧,死了所有的痛苦都解脫了,是我媽媽,每次在我失控的時候無論是半夜無論在任何時候媽媽都會第一時間來到我身邊,她不是安撫我,而是往我最傷心的事上說,直說到我從滿臉呆滯到痛哭流涕甚至嚎啕大哭,每次哭完我的焦躁不安的情緒就會漸漸平息,媽媽等到情緒平穩後,會給我做點我愛吃的飯菜讓我吃下去,然後拽著我起床出去溜達,每天如此,持續了將近四五年,我的心結終於打開了,從抑鬱症走了出來,我跟醫生說完,醫生說這個其實是很好的方法,可惜並不是每個抑鬱症患者都會有這麼智慧的家人那麼耐心而有毅力的堅持著,所以我很幸運的痊癒了

  • 7 # 扒少爺

    要傾聽對方的苦惱 由於生活體驗、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等不同,形成了每個人對於苦惱的不同理解。因此,當試圖去安慰一個人時,首先要理解他的苦惱。 安慰人,聽比說重要。一顆沮喪的心需要的是溫柔聆聽的耳朵,而非邏輯敏銳、條理分明的腦袋。聆聽是用我們的耳朵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不要追問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要急於做判斷,要給對方空間,讓他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聆聽時,要感同身受,對方會察覺到我們內心的波動。如果我們對他的遭遇能夠“悲傷著他的悲傷,幸福著他的幸福”,對被安慰者而言,這就是給予他的最好的幫助。 要接納對方的世界 安慰人最大的障礙,常常在於安慰者無法理解、體會、認同當事人所認為的苦惱。人們容易將苦惱的定義侷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範圍中,一旦超過了這個範圍,就是“苦”得沒有道理了。由於對他人所講的“苦”不以為然,因此,安慰者容易在傾聽的過程中產生抗拒,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因此,安慰者需要放棄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承認自己的偏見,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他所面臨的問題。 心理專家說的“放下自己的世界,去接受別人的世界”,就是這個道理。最好的安慰者,是暫時放下自己,走入對方的內心世界,用他的眼光去看他的遭遇,而不妄加評斷。 要探索對方走過的路 安慰者常常會感到自己有義務為對方提出解決辦法。殊不知,每個被苦惱折磨的人,在尋求安慰之前,幾乎都有過一連串不斷嘗試、不斷失敗的探尋經歷。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探索對方走過的路,瞭解其抗爭的經歷,讓他被聽、被懂、被認可,並告訴他已經做得夠多、夠好了,這就是一種安慰。 心理專家提醒安慰者一個重要的觀念:“安慰並不等同於治療。治療是要使人改變,借改變來斷絕苦惱;而安慰則是肯定其苦,不試圖做出斷其苦惱的嘗試。”實際上,在安慰人的過程中,所提供的任何解決方法都很可能會失靈或不適用,令對方再失望一次,故而不加干預、不給見解,傾聽、瞭解並認同其苦惱,是安慰的最高原則。 另外,陪對方走一程也是一種安慰。對方會在你的陪伴下,覺得安全、溫暖,於是傾訴痛苦,訴說他的憤恨、自責、後悔,說出所有想說的話,當他經歷完暴風雨之後,內心逐漸平靜下來,坦然面對自己的遭遇時,他會真心感謝你的陪伴,也覺得是靠自己的力量走過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宇宙中,不管什麼物體都有液體、固態、氣態三種形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