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
2 # 史海甄客百曉生
一、為何要隆慶開關?
在講解明朝為何只開放了月港一個港口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明朝為何要進行“隆慶開關”。
1、明太祖定下的“海禁政策”
明朝初年,由於倭寇對沿海地區的屢屢侵擾,不僅對當地居民人身安全產生傷害,而且倭寇還屢次涉足沿海貿易,欲從經濟上作為突破口,開啟明朝的沿海市場。為了防止倭寇的陰謀得逞,明太祖朱元璋於1371年(洪武四年)十二月初六(丙戌)頒佈了海禁政策。在政策當中,除了對倭寇等外來人員進行攔截,同時對沿海居民來說也“不得私自出海”。當然,在下令海禁的同時朱元璋依舊倡導開展藩屬國來朝的朝貢貿易,畢竟該貿易既能彰顯大明國威,也能增加朝廷收入,風險係數也小,一舉多得。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2、成祖之後海禁政策的明顯鬆弛
1404年(永樂二年)正月十八(辛酉),稱帝第二年的明成祖朱棣下了一道詔令:“逐下令禁民間海船”。所以,雖然表面上看似透過“鄭和下西洋”等舉措來加強對外貿易,但實則如同朝貢貿易一般,更多地是為了宣揚國威,從朝廷官方層面來進行貿易,而民間貿易照樣是嚴令禁止的。
但可惜的是,自明成祖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去世之後,明朝在全世界的地位開始漸漸走下坡路,隨之而來的影響便是朝貢貿易的萎縮,貿易萎縮意味著收入減少。同時,隨著朝廷的疏於管理,海禁政策也開始漸漸鬆散了下來,而越來越多的沿海居民為了生活便開始懷著僥倖的心理違反規定出海貿易。
明成祖朱棣畫像
3、被動不如主動
海禁政策的鬆弛,恰恰給了倭寇一個很好的時機。到16世紀中期,大明的沿海地區倭寇橫行,加之還有一些趁亂作歹的海盜,百姓苦不堪言,而朝廷也是疲於奔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嘉靖時期開始,文武百官為此產生過多次大討論,在數次討論之下,以福建巡撫譚綸為首的一派漸漸產出一種新的觀點,就是廢除舊有的海禁政策,由倡導沿海居民出海貿易來解決邊境海寇橫行無忌的問題,與其被動受敵不如主動開啟市場正面根治問題。
明世宗朱厚熜畫像
但可惜的是,終嘉靖一朝,開放沿海貿易一事都未曾得到允准。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60歲的嘉靖皇帝去世,第三子裕王朱載垕繼位,是為明穆宗,以明年(1567)為隆慶元年。
明穆宗繼位之初,在政事處理上還是十分勤快的,而且任用徐階高拱等人積極革除前朝弊政。也就是在隆慶時代,在嘉靖朝一直未能解決的對外貿易難題得到了轉機。1567年(隆慶元年),明穆宗首先在接受了福建地方官員許孚遠、涂澤民的建議下,同意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並且在同年將位於漳州口岸的月港作為沿海民眾出海貿易的港口。因發生在隆慶年間,所以該事件被稱為“隆慶開關”。
二、為何只開了月港一個港口?在講解了為何會隆慶開關之後,我們再來具體說說為何只開放漳州月港一個港口的問題。
1、政治方面考慮:由於到隆慶時期,明朝的國威已然大不如前,這一點從朝貢貿易就可明顯看出。所以一方面急需透過解除海禁祖制來扭轉劣勢局面,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倭寇趁勢入犯中原,由此才決定開放港口,但數量不宜過多。
2、地域方面考慮:在當時,位處福建漳州的月港,由於本身地處半封閉的地勢,所以在交通上極為不便,但也正因此不便,才可以使朝廷對於月港有更全面更實際有效的管理。
月港形勢圖
3、經濟方面考慮:由於長時間的海禁政策,加之朝貢貿易規模的縮減,導致國庫收入日漸空虛,朝廷不得不另闢蹊徑增加收入。
總結:綜上所述,由於海禁政策後期的鬆弛管理以及朝貢貿易規模的縮減,朝廷一方面要面對海盜和倭寇屢屢為患的窘境,另一方面在收入上也逐漸呈赤字狀態,所以在諸多因素影響下,1567年頒佈了“隆慶開關”,開放了福建漳州月港為沿海貿易的唯一出口。
雖然,開放月港對於朝廷收入確實起到了暴漲的效果,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將一國之海上貿易集中在於一港,終究還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所面臨的困局。加之朝廷對於月港的管理極其嚴格,只允許漳州和泉州兩地的居民出海貿易,而且必須得有“船由”、“商引”者方可通行,而所需的通行證每天只有100張放出。
明穆宗朱載垕畫像
所以,月港的開放只能說是對於明朝經濟態勢疲軟的一種改良而非根治,主要還是相對於明朝一直以來海禁政策之下的經濟水平而言,具有跨時代意義,由國家層面的朝貢貿易轉為了民間也可貿易,推進了私人貿易和對外聯絡。但從根本上來講,杯水車薪,並未達到盡數滿足沿海貿易需求的目的。
回覆列表
言史堂帶你回顧前朝舊事
月港—福建古代四大商業港口之一,福建漳州所轄,地處九龍江入海處,因其港道“外通海潮,內接山澗”,因其狀似彎月而得名!月港此港口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自古也不是深水良港,其出海都需要彎彎繞繞,那麼為什麼他會成為明朝官方允許的貿易港口?有這麼以下三點理由:
其一:民間走私猖獗,官方無法治理。地理環境的弊端恰恰又是成就其地位的最大原因。附近多山區,其環繞月港,造就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空間。交通不便的同時政府的有效管轄力度也不夠,到隆慶元年,月港地區乃至漳州已經成為民間走私活動比較猖獗的地區。整個漳州都已出現“風向帆轉,寶賄填舟,家家賽神,鐘鼓響答,東北巨賈競灣爭馳”的局面。月港更是因此成為沿海少有的熱鬧之地,被民間譽為“小蘇杭”。
其二:倭寇問題。倭寇問題屢禁不止,海禁不開,福建靠吃海為生的農民就只能入海為寇,這也是“嘉靖倭亂”“十倭九華的主要根源。經過上百年的海禁鎮壓,該問題一直不能得到有有效解決。堵不如疏的的原則也漸漸被提及,希望有一個固定的通商口岸出現。
其三:利益驅使。歷朝歷代都不乏有識之士,已經有相當的官員意識到海洋貿易會帶來巨大的利益,陸陸續續開始有人提議開放港口貿易。
歷史總是選擇人的,而這時候恰恰選擇了明穆宗隆慶帝,而隆慶也選擇了月港。1567年,明穆宗隆慶皇帝繼位。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利用隆慶改元而政治布新之機,奏請在漳州月港開放海禁,准許中國商民出海貿易。這個提議很快得到隆慶皇帝的批准,歷史上著名的“隆慶開關”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