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儲存器概述
(1)主儲存器的兩個重要技術指標
◎讀寫速度:常常用儲存週期來度量,儲存週期是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儲存器操作(如讀操作)所必需的時間間隔。
◎儲存容量:通常用構成儲存器的位元組數或字數來計量。
(2)主儲存器與CPU及外圍裝置的連線
是透過地址匯流排、資料匯流排、控制匯流排進行連線,
◎地址匯流排用於選擇主儲存器的一個儲存單元,若地址匯流排的位數k,則最大可定址空間為2k。如k=20,可訪問1MB的儲存單元。
◎資料匯流排用於在計算機各功能部件之間傳送資料。
◎控制匯流排用於指明匯流排的工作週期和本次輸入/輸出完成的時刻。
(3)主儲存器分類
◎按資訊儲存的長短分:ROM與RAM
ROM在計算機中一般板卡的BIOS都是ROM的如主機板的BIOS。
RAM在計算機中像記憶體,CACHE都是RAM
◎按生產工藝分:靜態儲存器與動態儲存器
靜態儲存器(SRAM):讀寫速度快,生產成本高,多用於容量較小的高速緩衝儲存器。
動態儲存器(DRAM):讀寫速度較慢,整合度高,生產成本低,多用於容量較大的主儲存器。
靜態儲存器與動態儲存器主要效能比較如下表:
靜態和動態儲存器晶片特性比較
SRAM DRAM
儲存資訊 觸發器 電容
破壞性讀出 非 是
需要重新整理 不要 需要
送行列地址 同時送 分兩次送
執行速度 快 慢
整合度 低 高
發熱量 大 小
儲存成本 高 低
動態儲存器的定期重新整理:在不進行讀寫操作時,DRAM 儲存器的各單元處於斷電狀態,由於漏電的存在,儲存在電容CS 上的電荷會慢慢地漏掉,為此必須定時予以補充,稱為重新整理操作。
主儲存器概述
(1)主儲存器的兩個重要技術指標
◎讀寫速度:常常用儲存週期來度量,儲存週期是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儲存器操作(如讀操作)所必需的時間間隔。
◎儲存容量:通常用構成儲存器的位元組數或字數來計量。
(2)主儲存器與CPU及外圍裝置的連線
是透過地址匯流排、資料匯流排、控制匯流排進行連線,
◎地址匯流排用於選擇主儲存器的一個儲存單元,若地址匯流排的位數k,則最大可定址空間為2k。如k=20,可訪問1MB的儲存單元。
◎資料匯流排用於在計算機各功能部件之間傳送資料。
◎控制匯流排用於指明匯流排的工作週期和本次輸入/輸出完成的時刻。
(3)主儲存器分類
◎按資訊儲存的長短分:ROM與RAM
ROM在計算機中一般板卡的BIOS都是ROM的如主機板的BIOS。
RAM在計算機中像記憶體,CACHE都是RAM
◎按生產工藝分:靜態儲存器與動態儲存器
靜態儲存器(SRAM):讀寫速度快,生產成本高,多用於容量較小的高速緩衝儲存器。
動態儲存器(DRAM):讀寫速度較慢,整合度高,生產成本低,多用於容量較大的主儲存器。
靜態儲存器與動態儲存器主要效能比較如下表:
靜態和動態儲存器晶片特性比較
SRAM DRAM
儲存資訊 觸發器 電容
破壞性讀出 非 是
需要重新整理 不要 需要
送行列地址 同時送 分兩次送
執行速度 快 慢
整合度 低 高
發熱量 大 小
儲存成本 高 低
動態儲存器的定期重新整理:在不進行讀寫操作時,DRAM 儲存器的各單元處於斷電狀態,由於漏電的存在,儲存在電容CS 上的電荷會慢慢地漏掉,為此必須定時予以補充,稱為重新整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