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十而立生活日記

    目標還沒有實現。

    如果人生的妙處,在於經歷更多的事情,那麼,現在的我,更多的是經歷著朝九晚九,為了五斗米折腰的狀態,這個階段的我也許目標就是掙錢,努力工作,算完成麼?我想不算吧,因為掙多少錢合適?努力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這是很難量化的。

    偶爾在工作的時間,看著外面的車水馬龍,總想著每個車裡穿梭的身影,都在忙些什麼?而不同的建築裡,又有些什麼樣的生活?想經歷,想體驗,但受限於生活的牢籠,只能遠觀,只能去想像。

    我想,人的各種各樣的目標,就是人的各種各樣的慾望,被冠以堂皇的名字,與其說是追求目標,不如說是為了滿足慾望。

    慾望無止境,目標也就無法達成。

    真的有一天,達成所有目標了。

    不是你達成目標了,而是你看透了,或者你自暴自棄,無慾無求罷了。

  • 2 # user314067064471

    我是一個5O後,也許不應在這邀請之例,既然邀請了,我只能說幾句深埋心裡的話了。我的終生目標是做一個有益於國家,有益於人民的人。38年的教學生涯,我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無愧於“人民教師”之稱,無愧於歷史賦於的重任!我嚴於律己,做學生的楷模。38年中教師開會從沒遲到過一分鐘,開學從未因家中農忙而晚去校半小時,無論冰天雪地,狂風暴雨,也從未阻擋我星期天下午提前返校。工作中競競業業,授人以漁,待學生如親生。在我眼中從沒有所謂的差生!一次次調動,後進校變先進,一次次別離,成了我和學生刻骨銘心的長泣相送!只今回憶起我仍熱淚盈眶!我不求家長口碑中的好老師之稱,更不求上級多次授於“優秀教師”之獎,我只求我對得起每一個學生!因為他們是祖國的花朵,中國未來的希望!

  • 3 # 清風視窗

    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我不是這樣的人,但是我卻成了這樣的人。

    也曾考慮過,自己每天的計劃,需要實現的目標。但是,現實生活中殘酷的生活壓力,迫使自己放棄了原有的熱情,依然走著沒有未來的迷途。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但我不承認,我沒曾努力過。為了自己的目標,曾經,用盡全力去追尋,只希望待到山花爛漫,誰料想大雨飄離,最後卻落得一片狼藉。在不心甘中,面對世間炎涼,卻走回了已失去希望的原途。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的前方在哪裡?誰又能懂其中的心情了,但願有知心的故人吧!

  • 4 # 伊說說

    又是身心疲憊的一天結束了,你是否還記得早晨起床時候,能量爆棚列的計劃,今天距離曾經的初心又近了嗎?

    你發現自己列的計劃根本就無法完成,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突發事情打亂你的計劃。那麼我們如何才能讓計劃更有效的完成呢?

    《搞定Ⅰ:無壓工作的藝術》給出了答案。在書中,作者,戴維·艾倫提到了“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這個成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用在形容內心失去活力,毫無想法的死寂狀態。但是,本書的翻譯者把作者談到的狀態翻譯成“心如止水,”賦予“心如止水”這個詞新的意義。

    “心如止水”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祭李侍郎文》一詩中。是形容一個人心中沒有雜念,也不會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如不流動的水般安靜。

    在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心如止水”的狀態並不是說努力保持心裡像一汪深潭之水,一動不動。而是說,我們的內心可以做到對外界事情的一種反應,當事情來,迅速進入處理狀態,當事情結束或者進入下一件事情,也可以迅速從這個事情中抽離。

    換個方式說,你可以回憶一下,你有沒有在下午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還在想著早上一件事情的結果,或者昨天一個事情好像還沒有處理。也就是說,你有多久沒有在一個時間段裡,讓自己專注於這個時間段裡做的事情。

    這種專注力,想必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神奇而美妙的經歷,彷彿時間、人、事物都停止,只有你一個人進行的事情在活動的畫面,也好像自己和事物完全融合,達到渾然天成,而物我兩忘。

    這種專注感覺,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稱為心流,在現在比較熱門的心靈療愈領域中稱為活在當下。

    不管這個狀態如何被詮釋,都是人們能感受到愉悅和輕鬆的一種狀態。這也就是很多人並不會因為工作繁重而感覺有壓力或者痛苦,而是快樂的享受工作過程。

    瞭解了這一點,你是不是get到了無壓式工作的要點。是的,保持這種做事的專注力,會消除你在工作中的壓力感和焦慮痛苦。

    可是如何才能保持這種專注力呢?回想過去一段時間,這樣的狀態,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時候我們似乎無法產生心流,也做不到活在當下,更別說高度專注於工作,消除壓力了。

    戴維·艾倫在他的著作《搞定1:無壓工作的藝術》的第一章,除了談到當前人們工作壓力的各種新問題、新局面,還談到了應對這些新問題如何做到“心如止水”。

    首先,需要學會思考出清晰的處理事情的方法。也可以說學會把目標翻譯成行動。

    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能夠讓我們產生壓力和焦慮的感受,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件事情,或者心有餘而力不足時候,才會產生壓力和焦慮。

    因為在一件事情需要處理時候,在那接觸的一瞬間每個人都會無所適從不知應對,所以我們需要學會調整自己,不是馬上開始行動而是給自己兩分鐘先想清楚怎麼去做,然後再開始行動,壓力和焦慮就不會找上門了。

    其次,需要學會安排行動。在談到時間管理時候,都會提到使用任務清單一類的方法。作者卻認為,這些清單上的任務只是一些行動素材,有時候還會因為完不成清單任務而更加焦慮。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學會的是將這些素材變成具體的行動然後進行合理的規劃安排,之後只需要去進行。

    如果大腦是一間房子,如果這個房間堆滿了很多工素材,連下腳站的地方都沒有,那麼還有地方讓我們擺放處理事情的機器嗎?

    因此,大腦這件房子就像電腦的處理器一樣,它是用來處理事情而不是用來記憶當儲存器用的。回到這個點的最初,學會安排行動,也就是學會大腦清空。

    就像“心如止水”一樣,一個事情像石頭一樣投進我們的心裡,心湖開始泛起漣漪,水波紋一圈一圈散開,這是我們大腦在反省在處理這個事情。當石頭沉沒後,水面會恢復安靜如初,看不到任何痕跡,這就是大腦處理完這個事情後,就不再去想不再去反覆糾結這個事情。

    你還會覺得完成計劃很難嗎?

  • 5 # 輕舟疾發

    也許我就是碌碌無為的一個人,兒時的目標模模糊糊,現在想來沒有一點科學性,可以說是幻想,根本不可能實現,也沒有付諸行動。若說今天的目標,說來可笑,也太俗。

    就是想多掙點錢,讓我的父母多享受一些今天的美好生活。至於多好,我不敢說,盡力而為吧。自己能想到的能做到的,盡心去做可以了。

    孩子的事不在考慮範圍,重點是老人。子孫自有子孫福,也不是不管,不是重點,不管太多,順其自然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試驗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怎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