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知道多少年才會有這樣的電影充滿了睿智、意味以及基本的道德,正如《甜蜜的生活》吸引瞭如此眾多的觀眾。
——芝加哥太陽時報
直到今天世界上最多被談論的電影。
精彩影評
▲撒謊者費里尼小鬼阿布
【苦澀的生活】
影片採用一種形散而神聚的非線性敘事方式,將12 個鬆散的片段連綴成一體,在這種“流動的展覽館”式的結構方式中,將羅馬上流社會光怪陸離的各個側面以及形形色色的眾生相予以淋漓盡致地展現。透過紛至沓來的聚宴歌舞,觀眾目睹了羅馬上流社會的驕奢淫逸、精神墮落,又透過“聖母顯靈”等段落感受到了被宗教迷信所矇蔽的羅馬底層社會的精神愚昧,另外斯坦納一家的悲劇則讓人體悟到現實世界的荒謬無序這一存在主義哲學的典型命題。費里尼曾明確表述說:“影片就是一幅油畫,甚至是壁畫,它表現了一個崩潰性的災難,一種奢侈豪華的崩潰:天主教帝國的衰落。”
在影片各自獨立的12個片斷中,費里尼以近一半的篇幅濃墨重彩的表現聚會歌舞的狂歡場景。在這些場景中,我們看到上流社會的男男女女或高談闊論、附庸風雅;或鬱鬱寡歡、麻木不仁;或逢場作戲、肉體承歡;或買醉澆愁、放浪形骸。從夜總會的狂宴和歌舞,到貴族古堡裡的聚會和縱慾,再到海濱別墅豪華客廳裡的脫衣舞表演和人騎人的惡作劇,明顯都帶有一種世紀末式的瘋狂氛圍,上流社會的驕奢淫逸、腐化墮落透過情節敘事便已暴露無遺。在表現這些場景時,費里尼多采用三角架固定拍攝,景別也多用全景、中景,一動不動的紀錄性鏡頭的運用似乎在強調導演的純客觀立場,也顯示出導演以一種“間離”的姿態對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冷峻、客觀審視。這種固定拍攝出來的畫面構圖規則、穩定,只是畫面看上去了無生機,畫面中的人與物也被景框所束縛和壓抑著。對於歌舞、聚會等狂歡場景,導演並未採用手提攝影、變焦鏡頭、意識流鏡頭等攝影手法來表現人物的躁動與焦慮,意在傳達當理性崩潰時,羅馬上流社會甚至連最初的焦慮惶恐也沒有了,只剩下空虛與麻木這一本。不動聲色的記錄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揭示力透紙背,這一切遠比主體情感參與的主觀鏡頭來得自然巧妙又深刻。費里尼不惜筆墨的描繪羅馬上流社會的種種醜態和惡行,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理性世界的崩潰
電影的名字是《甜蜜的生活》,又是發生在義大利羅馬的故事。正是因為如此,每一位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或許都會期待它將要講述的是一個甜甜蜜蜜的美麗故事。
主人公放棄了瘋狂熱戀著他的未婚妻,同時也對與情人之間的親親我我感到厭煩,唯一令他有些觸動的幸福家庭最後以槍擊自殺事件而告終。物質上的富有並不能讓人感到生活的甜蜜。
當影片透過12個鬆散無關聯的片段串接起來,毫不留情地揭露現代物質文明富裕之下人們的病態情緒、精神愚昧和空虛焦慮等等心理世界之後,我們才發現費里尼所要呈現的其實是苦澀的生活。
他的解釋則是:這部電影的片名不含道德或貶抑的意義,它只是說,不論如何,生活自有它本身包容否認的甜美。
面對這樣一部冗長的電影(長達三個半小時),就連費里尼身邊的好友都要求他把它剪短,可他依然盡全力維持它原來的樣貌。所有偉大的藝術片導演,都只堅持自己最初的想法,而且自始至終都會固執地堅守下去。
【小丑的獨白】
在這種“流動的展覽館”式的結構方式中,影片有將近一半的篇幅是在表現上流社會的聚會場景,或是高談闊論,或是舞榭歌臺,男男女女都在放縱自己,彷彿是為了迎接世紀末日的來臨。費里尼的表述是:“影片就是一幅油畫,甚至是壁畫,它表現了一個崩潰性的災難,一種奢侈豪華的崩潰:天主教帝國的衰落。”
有很多導演鍾情於夢境,以此作為鏡頭語言一種必不可少的表達方式,再或者是透過小丑或者瘋子的角色,作為自己在銀幕前的代言人(化身),以此來自擬自喻或者自嘲。如黑澤明的小丑、伯格曼的玩偶,塔科夫斯基的夢境。
小時候的費里尼對馬戲團及小丑情有獨衷,這也貫穿在他一生的電影中,無論是他早期的揚名立萬之作《大路》,還是他大眾普及率最高的《八部半》,馬戲團那盯盯噹噹的音樂總是或強或弱。1971年費里尼拍攝了一部滑稽搞笑的喜劇《小丑》,同時還把自己也拍進影片中。
從《甜蜜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費里尼對小丑的迷戀和在看他們的表演大笑時流著眼淚的情感。透過一位女演員的話語,和多處小丑的登臺獻藝,道出了導演費里尼自己的心聲。
【羅馬的歷史】
最初吸引人看這部電影,最大的原因不是令人頂禮膜拜的大師費里尼,而是一張黑白的老照片。找出照片背後的故事,知道了照片上的這個女人名字是安妮塔·艾克伯格;與《甜蜜的生活》中所扮演的明星角色一樣,她當年的氣勢很囂張、性格也很坦率:“是我讓費里尼成名,而不是相反。”
曾當選瑞典小姐的安妮塔·艾克伯格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性感偶像之一。《甜蜜的生活》中扮演的Sylvia成了她最著名的角色。而在羅馬的許願泉中的場景也成了這部經典之作乃至義大利電影黃金時期的象徵之一。
這是一段遺忘的歷史,如今已沒有人會去在意這些,人們談論更多的還是費里尼,他的電影,他的才華和他的思想。歷史也只是記住了這些。舞臺上,費里尼帶著小丑的面具,正專心致志地表演著,他希望這一次和往常一樣大獲成功。演出結束的時候,臺下每一個觀眾都笑得前俯後仰,只有費里尼心裡靜靜地流著眼淚。因為,他撒了謊。
我們想知道多少年才會有這樣的電影充滿了睿智、意味以及基本的道德,正如《甜蜜的生活》吸引瞭如此眾多的觀眾。
——芝加哥太陽時報
直到今天世界上最多被談論的電影。
精彩影評
▲撒謊者費里尼小鬼阿布
【苦澀的生活】
影片採用一種形散而神聚的非線性敘事方式,將12 個鬆散的片段連綴成一體,在這種“流動的展覽館”式的結構方式中,將羅馬上流社會光怪陸離的各個側面以及形形色色的眾生相予以淋漓盡致地展現。透過紛至沓來的聚宴歌舞,觀眾目睹了羅馬上流社會的驕奢淫逸、精神墮落,又透過“聖母顯靈”等段落感受到了被宗教迷信所矇蔽的羅馬底層社會的精神愚昧,另外斯坦納一家的悲劇則讓人體悟到現實世界的荒謬無序這一存在主義哲學的典型命題。費里尼曾明確表述說:“影片就是一幅油畫,甚至是壁畫,它表現了一個崩潰性的災難,一種奢侈豪華的崩潰:天主教帝國的衰落。”
在影片各自獨立的12個片斷中,費里尼以近一半的篇幅濃墨重彩的表現聚會歌舞的狂歡場景。在這些場景中,我們看到上流社會的男男女女或高談闊論、附庸風雅;或鬱鬱寡歡、麻木不仁;或逢場作戲、肉體承歡;或買醉澆愁、放浪形骸。從夜總會的狂宴和歌舞,到貴族古堡裡的聚會和縱慾,再到海濱別墅豪華客廳裡的脫衣舞表演和人騎人的惡作劇,明顯都帶有一種世紀末式的瘋狂氛圍,上流社會的驕奢淫逸、腐化墮落透過情節敘事便已暴露無遺。在表現這些場景時,費里尼多采用三角架固定拍攝,景別也多用全景、中景,一動不動的紀錄性鏡頭的運用似乎在強調導演的純客觀立場,也顯示出導演以一種“間離”的姿態對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冷峻、客觀審視。這種固定拍攝出來的畫面構圖規則、穩定,只是畫面看上去了無生機,畫面中的人與物也被景框所束縛和壓抑著。對於歌舞、聚會等狂歡場景,導演並未採用手提攝影、變焦鏡頭、意識流鏡頭等攝影手法來表現人物的躁動與焦慮,意在傳達當理性崩潰時,羅馬上流社會甚至連最初的焦慮惶恐也沒有了,只剩下空虛與麻木這一本。不動聲色的記錄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揭示力透紙背,這一切遠比主體情感參與的主觀鏡頭來得自然巧妙又深刻。費里尼不惜筆墨的描繪羅馬上流社會的種種醜態和惡行,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理性世界的崩潰
電影的名字是《甜蜜的生活》,又是發生在義大利羅馬的故事。正是因為如此,每一位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或許都會期待它將要講述的是一個甜甜蜜蜜的美麗故事。
主人公放棄了瘋狂熱戀著他的未婚妻,同時也對與情人之間的親親我我感到厭煩,唯一令他有些觸動的幸福家庭最後以槍擊自殺事件而告終。物質上的富有並不能讓人感到生活的甜蜜。
當影片透過12個鬆散無關聯的片段串接起來,毫不留情地揭露現代物質文明富裕之下人們的病態情緒、精神愚昧和空虛焦慮等等心理世界之後,我們才發現費里尼所要呈現的其實是苦澀的生活。
他的解釋則是:這部電影的片名不含道德或貶抑的意義,它只是說,不論如何,生活自有它本身包容否認的甜美。
面對這樣一部冗長的電影(長達三個半小時),就連費里尼身邊的好友都要求他把它剪短,可他依然盡全力維持它原來的樣貌。所有偉大的藝術片導演,都只堅持自己最初的想法,而且自始至終都會固執地堅守下去。
【小丑的獨白】
在這種“流動的展覽館”式的結構方式中,影片有將近一半的篇幅是在表現上流社會的聚會場景,或是高談闊論,或是舞榭歌臺,男男女女都在放縱自己,彷彿是為了迎接世紀末日的來臨。費里尼的表述是:“影片就是一幅油畫,甚至是壁畫,它表現了一個崩潰性的災難,一種奢侈豪華的崩潰:天主教帝國的衰落。”
有很多導演鍾情於夢境,以此作為鏡頭語言一種必不可少的表達方式,再或者是透過小丑或者瘋子的角色,作為自己在銀幕前的代言人(化身),以此來自擬自喻或者自嘲。如黑澤明的小丑、伯格曼的玩偶,塔科夫斯基的夢境。
小時候的費里尼對馬戲團及小丑情有獨衷,這也貫穿在他一生的電影中,無論是他早期的揚名立萬之作《大路》,還是他大眾普及率最高的《八部半》,馬戲團那盯盯噹噹的音樂總是或強或弱。1971年費里尼拍攝了一部滑稽搞笑的喜劇《小丑》,同時還把自己也拍進影片中。
從《甜蜜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費里尼對小丑的迷戀和在看他們的表演大笑時流著眼淚的情感。透過一位女演員的話語,和多處小丑的登臺獻藝,道出了導演費里尼自己的心聲。
【羅馬的歷史】
最初吸引人看這部電影,最大的原因不是令人頂禮膜拜的大師費里尼,而是一張黑白的老照片。找出照片背後的故事,知道了照片上的這個女人名字是安妮塔·艾克伯格;與《甜蜜的生活》中所扮演的明星角色一樣,她當年的氣勢很囂張、性格也很坦率:“是我讓費里尼成名,而不是相反。”
曾當選瑞典小姐的安妮塔·艾克伯格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性感偶像之一。《甜蜜的生活》中扮演的Sylvia成了她最著名的角色。而在羅馬的許願泉中的場景也成了這部經典之作乃至義大利電影黃金時期的象徵之一。
這是一段遺忘的歷史,如今已沒有人會去在意這些,人們談論更多的還是費里尼,他的電影,他的才華和他的思想。歷史也只是記住了這些。舞臺上,費里尼帶著小丑的面具,正專心致志地表演著,他希望這一次和往常一樣大獲成功。演出結束的時候,臺下每一個觀眾都笑得前俯後仰,只有費里尼心裡靜靜地流著眼淚。因為,他撒了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