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28192534657

    “衣冠禽獸”一詞最早用以形容明代官員服飾,明朝對於官員服飾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所以,“衣冠禽獸”這個詞最初的寓意非但不是貶義,反而有著令人羨慕和崇拜的意味。

    但是,隨著明朝發展到中晚期,明朝的官員貪腐成風、宦官專權、奸臣當道,弄得大明王朝民不聊生、破爛不堪,明朝的官員們逐漸被百姓視為無惡不作、匪徒強盜的象徵。“衣冠禽獸”一詞的寓意逐步發生了變化,直到徹底變為現在貶低的意思。

    明朝官員形象

    清朝建立以後,在明朝官員服飾基礎上,略加改變,逐步形成了制度嚴明、寓意明確、等級森嚴的清朝官員服飾制度。那麼,早在明朝中晚期就已經被冠以貶低甚至辱罵意味的“補子”圖案,真能有效的區別官員等級,以致被清朝繼續沿用?將飛禽走獸的圖案用來區別官員等級的做法到底出自何處呢?

    01 “飛禽走獸”出處

    “飛禽走獸”一詞最早出自東漢辭賦家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飛禽走獸、因木生姿”。

    “魯靈光殿者,蓋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餘之所立也”

    由此可見,自漢景帝所在的西漢時期,“飛禽走獸”就已經被用以皇室宮殿廟宇的裝飾,用以守護皇室宮殿乃至皇室成員,甚至可以延伸到維護皇權統治、保持皇帝權威的象徵。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皇帝之下的文武百官作為替皇帝管理國家、統御百姓的所在,是維護皇權統治、捍衛皇帝權威最典型的代表。由此可見,用“飛禽走獸”來形容封建王朝的官員,歷史由來已久。

    另外,現在的北京紫禁城各處宮殿的房頂一般都會裝飾有琉璃釉面走獸,而且在《大清會典》中對於宮殿裝飾用的琉璃釉面走獸有著較為詳細、明確的記載:它們的裝飾順序從前到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

    紫禁城中宮殿頂的琉璃釉面小獸

    紫禁城始建於明朝明成祖時期,說明在明朝初期,用“飛禽走獸”等小獸守護皇宮和象徵皇權的寓意已經明顯得到加強,由此延伸到文武官員服飾圖案的制定,用以區分文武官員及官員品級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清朝入關以後,順治皇帝繼續推行“剃髮易服”的硬性要求,對於清朝的文武官員則制定了《服色肩輿條例》,強調了官民服飾必須加以區分,對官員服飾嚴格規定並在明朝服飾圖案的基礎上,對官員服飾上的“補子”圖案進行了等級分明、寓意明確的規定。而對於文武官員辦公、上朝時所穿的正式服裝——“補服”中的“補子”圖案有了更為明確的劃分。

    清朝官服中的“補子”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bai xian),六品鷺鷥(lu si),七品鸂鶒(xi chi)。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犀牛。

    另外,對於擔任特殊職能的御史與諫官服飾“補子”圖案給予了專門的“走獸”加以明確,即獬豸(xie zhi)。

    02 “飛禽走獸”圖案寓意

    清朝對於官員“補服”上的“補子”圖案並不是隨便安置,而是有著具體寓意和象徵的。在封建社會,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是以“龍”的形象存在著,服飾也被稱為“龍袍”;而皇后則是以“鳳凰”的形象存在,服飾被稱為“鳳袍”。“龍和鳳”作為“飛禽走獸”的首領,將文武官員用“飛禽走獸”區分,正好寓意了皇帝和皇后統領百官,治理天下的政治意味。

    文雅儒治的“飛禽”用來象徵文官;勇猛威武的“走獸”用來形容武官,容易能被理解,但它們的具體含義和象徵意義何在呢?

    1、文官

    一品文官:仙鶴。仙鶴在古代人眼中 是“一鳥之下、萬鳥之上”的驕傲所在,其在“飛禽”中的地位僅次於鳳凰,於是仙鶴也被稱為“一品鳥”。在象徵著龍的皇帝之下,除去“鳳凰”這個皇后的專屬象徵,就屬“仙鶴”最為尊貴,於是便成為了一品文官的象徵。

    一品文官 仙鶴補子

    二品文官:錦雞。對於錦雞圖案的使用,最早出於宋朝宋徽宗的《芙蓉錦雞圖》,圖中宋徽宗對於錦雞有過“五德”的評價,即文、武、勇、仁、信這五種倫理品德,而這些品德恰恰是皇帝對於臣子的基本要求。所以,錦雞被用以象徵二品文官,合情合理。

    三品文官:孔雀。孔雀在封建社會是“吉祥”的最佳代表,古代人將其視為最聰明、最自由、最能代表“文德”的“飛禽”。所以被用以象徵三品文官。

    四品文官:雲雁。其寓意為“高空中飛翔的大雁”,形容高潔、廣闊的胸襟和為官之道,也是皇帝對於臣子的要求。

    五品文官:白鷳。白鷳是一種不善飛行善於走路的“飛禽”,也是“飛禽”中性格穩定、踏實的象徵。作為中級官員,需要的就是腳踏實地、穩紮穩打的為官之道和處事風格。

    五品文官 白鷳補子

    六品文官:鷺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鷺,象徵著高貴和純潔。它之所以能夠選入官員服飾圖案,正是因為其延伸出來的潔淨、率真品行。

    七品文官:鸂鶒。也有人將其稱為“紫鴛鴦”,寓意忠貞,延伸出忠心的含義。

    2、武官

    在“重武輕文”的清初時期,清朝服飾中對於武官服飾的“補子”圖案有著正兒八經的出處和淵源。對於用“走獸”來象徵武官的等級最早出自唐朝武則天時期。

    《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延載元年五月,則天內出緋、紫單羅銘襟、背衫,賜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監門衛將軍等飾以對獅子, 左右衛 飾以對麒麟,左右武威衛飾以對虎,左右豹韜衛飾以對豹, 左右鷹揚衛 飾以對鷹,左右玉鈐衛飾以對鶻,左右金吾衛飾以對豸。

    以狩獵為生的清朝統治階層結合唐朝舊例,在明朝官員服飾基礎上,按照自己對於“走獸”勇猛和兇悍的理解,重新給予了“走獸”新的等級排位。但清朝對於上述“走獸”的劃分確實有著不被人理解的地方,比如六品武官“補子”上的“彪”圖案,在古代是存在於虎和豹之間的動物,為何用來排位在豹之後,確實令人費解。而豹為何有排位在虎之前,更是不易接受。可見,狩獵民族出身的清朝皇室對於“走獸”的理解和漢族並不完全一致。

    六品武官 彪補子

    不論文武百官服飾上的“補子”圖案有著何種寓意,在皇權之上的封建社會,尤其是將皇權集中發揮到極致的清王朝時期,都是統治階層用以維護皇帝權威、彰顯皇帝獨特性、唯一性,突出皇權至上的統治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賣碳翁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