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諶人
-
2 # 不如反了
在現代交通條件下,中俄這種山水相連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天然分界線,分隔亞歐的烏拉爾山不過是一道海拔幾百米的平緩山脈,中間還有葉卡捷琳堡這個超大缺口。
-
3 # 沐沐書畫
首先,先看看目前中俄在全球現階段的狀況。
中國現階段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穩步提升,在世界當中話語權越來越重。特別是在全球新冠疫情控制力,中國給全世界做出了榜樣。
我們的鄰國俄羅斯現階段並不好過,在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採取一系列舉措遏制俄羅斯,最近的烏克蘭東部戰爭、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日本國內要求北方四島所有權等等一系列周邊熱點或多或少有美國的影子。
在這種背景下,促使了中國加強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但反過來說,國與國之間從來不是永遠和睦,都在歷史的發展中合作競爭中保持關係。
歷史上的中俄關系情況歷史上,中俄兩國之間的邊界在清朝康熙年間,俄羅斯漸漸東擴,在清朝初期與中國漸漸糾紛起來,直到清朝康熙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此之後中俄邊界開始接壤,隨著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衰落,當時的俄國利用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獲取了大片的中國領土。
二戰以後,中國與蘇聯有合作又有對抗,嚴重的時候,蘇聯陳兵百萬在中國與中蘇、中蒙邊境地帶,直接威脅著我們國家的安全。直到蘇聯解體後,中國才與現在的俄羅斯邊界問題確立起來。
現階段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只要有國家的存在,國與國之間必然有矛盾與糾紛。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遏制中國的發展,除了中國外,北約的東擴,對俄的制裁,使得中俄兩國之間產生合作共贏的利益。
我們心目中的中俄天然分界線在哪裡雖說歷史上俄國的領土擴張給中國帶來了一些痛苦的過程,不過隨著中國與俄羅斯領土邊界線劃分確立,現在從法統上沒有理由再向俄羅斯主張領土了。
不過,拋開一切因素,從地緣跟歷史人文的程序來看,中國與俄國的天然分界線最好是能恢復到清朝初期與俄國之間達成的《尼布楚條約》之間的邊境線。
因為此條約包含了現在中國北方的鄰國蒙古以及外興安嶺、庫頁島、唐努烏梁海等地區。這些地區在歷史上近段時期也歸屬於屬於中國,只是在最近的時期內不斷地失去,這些土地現在華人也有存在感。
剩下的從地緣上看,再往北部的西伯利亞歷史上中國對此地並沒有形成實際的統治,在歷史上也不適合人類的生存與居住,只是後來發現很多的資源才使得土地寶貴起來。
-
4 # 嘟嘟19518
1.現階段中俄天然分界線為東北黑龍江、額爾古納河、烏蘇里江的界河為地理天然分界線!西北以阿爾泰山為天然地理分界線!2.如果歷史分界線最早中俄是清朝前期康熙<尼布楚條約>和清朝雍正時期《恰克圖條約》都是依照雙方地理最能管控能力所簽訂!以及後來俄強清弱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世界各國天然分界限都是有人為因素為主,以實際管控地區人文山川河流為輔,而劃分國與國界線。3.如果按照中俄天然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天然分界線,為俄國以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為分界線以西為歐洲部分,以東為亞洲北部部分,俄華人口大部分在以西歐洲部分所以稱為歐洲國家!
-
5 # 殺鬼子能長壽
中俄地理天然分界線應該是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這也是亞歐理想分界線,俄屬歐洲國家,中華屬亞洲領頭雁,俗話說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替俄國想,這不失為美事,北亞荒蠻,俄華人少,太大則必成負擔。相反我華夏,人多民勤,廣擴天地,大有做為,俄扔掉包袱,輕裝上陣,全力經營歐洲,而我大中華則連南北胡越為一起,東西長驅絲路幾萬裡,中俄雞犬之聲不聞,老死不相往來,豈不皆大歡喜!
回覆列表
中俄地理天然分界線應該在烏拉爾山脈。
這是介於東歐平原和西伯利亞平原之間長達2000公里的南北走向山脈,是東歐和西北亞洲的天然分隔線。
俄羅斯是傳統意義上的東歐國家。俄羅斯民族是起源於東歐平原的斯拉夫白色人種,俄羅斯國家是起源於東歐平原的基輔羅斯→莫斯科公國→俄羅斯帝國。俄羅斯是傳統意義上的東歐國家。
直到1581年,俄羅斯人才翻越烏拉爾山脈向東武力擴張,用不到兩百年時間攫取了亞洲北部廣袤的西伯利亞(鮮卑利亞)。把俄羅斯國界線拓展到中亞草原—蒙古高原—外興安嶺一線。
這條線是人為劃定的,並不是俄中天然分界線。
西伯利亞屬於亞洲板塊,是古代亞洲少數民族的遊牧地,總體由中國中原王朝(其中含蒙古王朝)控制。這片土地昔日的主人華夏族(漢人舊部)、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維吾爾)、羌藏、女貞、契丹、蒙古、党項、滿人等,都與中國中原王朝有千絲萬縷聯絡,其中一些少數民族甚至曾問鼎過中原。
今天他們或仍然存在,或已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血液中。
以史為證;中俄地理天然分界線顯然應該以烏拉爾山脈為界。這就是俄羅斯面臨的一大尷尬。俄羅斯發展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世界第一土地大國過程並不光彩。所以在今天,亞洲人只願意承認俄羅斯是東歐的“老毛子”國家,而歐洲人固執認為俄羅斯就是亞洲(蒙古人種混血)國家。
百年以後,中俄人為劃線是否會向地理天然分界線靠攏?這個問題現在不好判斷。但俄羅斯國土不會再向亞洲膨脹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