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金澎
-
2 # 靜夜史
當然是......沒有。
距離又臭又長的英國脫歐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因為英國在歐盟內部的重要地位,歐盟內部的陣痛明顯沒有徹底消失,即便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也沒有掩蓋歐盟內部的暗流洶湧。
從英國脫歐的前因後果來看,這是美國為拆散歐盟而下的一步大棋,畢竟冷戰時期為對抗共同的敵人蘇聯,美國允許歐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茁壯成長。但當蘇聯解體,共產主義陣營煙消雲散後,歐盟就成為美國新的威脅,所以為了維持美國的霸主地位,美國從蘇聯解體的那一刻開始,就在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歐盟,包括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本質上就是打壓歐盟的歐元地位。
而英國脫歐,相比於轟炸南聯盟似乎更加要命,因為眾所周知,英國不僅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還是英聯邦的領袖,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總之英國是歐盟的三駕馬車之一,它和德法兩國一道,撐起了歐盟的半邊天。
而英國的遠走高飛,無疑讓歐盟元氣大傷,因為就像三角桌失去一腳,歐盟從此必然搖搖欲墜,可以說美國透過拉走英國,達到了打擊甚至分化歐盟的目的。
而沒有英國的歐盟想要繼續穩定下去,就必須尋找新的支點,而放眼歐盟,似乎只有義大利符合。
畢竟義大利在2019年的GDP達到了2.00萬億美元,僅次於法國的2.71萬億美元,而且義大利還是G7成員國,在國際地位上也是可圈可點的,用義大利頂替英國雖然有種矬子裡面拔將軍的感覺,但畢竟可用。
不過,從英國脫歐後歐盟依然巍然屹立的的狀態來看,所謂的“三駕馬車”說似乎並不是不可或缺,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共體之前,歐共體就不發展嗎?很顯然不是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盟最需要的不是英國的替補,而是保持德法的和睦和德國的領導地位,相信這兩個基礎不變,歐盟就能堅持更長時間。
概括起來,歐盟作為冷戰時期的產物,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國際組織。對於歐盟各國而言,這是扭轉歐洲這個傳統國際政治中心的最佳選擇;而對於歐盟的領導者德國而言,這是德國擴大市場的必要舉措,所以歐盟的一體化程度要遠高於其他國際組織,但又低於聯邦制國家。
而隨著冷戰的結束,歐盟看似迎來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機會,有了向東歐擴張的空間,但由於敵我關係的變化,歐盟的外在壓力反而越來越大。
導致歐盟元氣大傷的英國脫歐也許不會讓歐盟當場去世,但卻會阻撓歐盟的一體化程序,甚至是歐盟的發展出現不可避免的倒退。
所以當前歐盟的最重要任務不是尋找英國的替補,而且穩定當前局面。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回覆列表
歐洲原來的三駕馬車是英法德三國,如今隨著英國的離家出走,法德依舊在,英國何處尋?
於是,三駕馬車就只剩兩架了。理論上講,按照傳統影響力、規模、體量,能夠補充進三家馬車的歐盟國家也就是義大利了。
或許有人會想到波蘭,但是事實上波蘭雖然沒有拿自己當外人,歐盟核心成員卻從來沒有把他當過自己人。雖然波蘭把舌根子都伸出來去舔美歐,不過美歐也就是把他當做一個可有可無的窮親戚而已。
當然,事實上,馬車不馬車,既不是別人給的,也不是自己封的,其實完全靠實力。義大利的實力雖然僅次於德法英,但是還沒有牛到足以一起領導歐洲的地步。
所以,以我判斷,沒有了英國的歐盟,很長時間不會再有三駕馬車了。而是德法二元領導,德法也不會因為少了一架馬車就覺得擔子重,而是會因為少了一極變得更加自由和有想法。
畢竟,沒有了美國的捲毛狗英國後的歐洲,才能算是一個比較獨立完整的歐洲。兩家商量商量就能搞定的事情,何必非得攪和成為三家猜拳遊戲?
歐洲的未來,恐怕還是德國的歐洲。法國最終也就是給德國打打下手。這就是宿命,當年希特勒用武力沒有得到的東西,最後聯邦德國用經濟做到了,你說諷刺不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