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後改為“永寧長公主”,復改為“溫莊長公主”。由此可見,現在影視劇中把皇帝之女稱作“格格”是不準確的(如,“還珠格格”、“十八格格”……)。順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
親王的種類比較複雜:
分滿族和非滿族,分鐵帽子王和非鐵帽子王等等,清朝前期和後期的成分還有所區別。
清代的爵位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皇族的爵級,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計10級(其中鎮國公、輔國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別,故又可計為12級)。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級,由分為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以上各級又分為三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9級。
清代的皇族宗室爵位在清崇德元年定製為九等,順治六年,更定為十二等:
1.和碩親王。2.多羅郡王。3.多羅貝勒。4.固山貝子。5.奉恩鎮國公。6.奉恩輔國公。7.不入八分鎮國公。8.不入八分輔國公。9.鎮國將軍。10.輔國將軍。11.奉國將軍。12.奉恩將軍。
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後改為“永寧長公主”,復改為“溫莊長公主”。由此可見,現在影視劇中把皇帝之女稱作“格格”是不準確的(如,“還珠格格”、“十八格格”……)。順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
親王的種類比較複雜:
分滿族和非滿族,分鐵帽子王和非鐵帽子王等等,清朝前期和後期的成分還有所區別。
清代的爵位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皇族的爵級,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計10級(其中鎮國公、輔國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別,故又可計為12級)。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級,由分為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以上各級又分為三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9級。
清代的皇族宗室爵位在清崇德元年定製為九等,順治六年,更定為十二等:
1.和碩親王。2.多羅郡王。3.多羅貝勒。4.固山貝子。5.奉恩鎮國公。6.奉恩輔國公。7.不入八分鎮國公。8.不入八分輔國公。9.鎮國將軍。10.輔國將軍。11.奉國將軍。12.奉恩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