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交響曲》的鬥爭主題原是啟蒙運動時期悲劇的典型。 在古典悲劇和與它緊相聯絡的格魯克的音樂劇中, 人同命運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但是嚴厲殘酷的命運形象卻常被描寫為不可避免的, 而人的勝利往往又是由於外界的力量而突然發生。 貝多芬改革這個傳統的主題,加以新的處理,使人的意志付諸行動; 在他的交響曲中,人的勝利是同命運的暴力進行殊死的鬥爭得來的。 他的《第五交響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敗和勝利、 痛苦和歡樂,說明生活的道路是艱難曲折和滿布荊棘的, 但是對社會負有的崇高責任感,使人格外奮不顧身去建立功勳。 英雄扯斷束縛著他的鎖鏈,點燃自由的火炬, 朝著歡樂和幸福的目標勝利前進。從黑暗到光明, 透過鬥爭走向勝利,這就是《第五交響曲》 的戲劇性衝突的整個發展歷程。因此, 貝多芬的這部作品實際上是一部名符其實的“鬥爭和勝利的交響曲” 。 為了體現這部交響曲內容的重大意義和深度, 貝多芬採用了很多新的手法。 這部作品的四個樂章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其中樂章與樂章之間的聯絡,不僅在於戲劇性發展的程序, 而且還在於一個特定的“主導動機”——作為整部交響曲的“核心” 的動機。 這個動機,貝多芬曾經說過:“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 他的這個說法,不妨這樣理解:生活中的矛盾、障礙和苦難, 可以作為命運的象徵,但是一個人應該使命運順從他自己的意志, 他應該成為生活和命運的主人,而不是聽天由命。 他曾在書信上明確寫著:“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的《 第五交響曲》同樣反映他的這個主導思想。這個“命運的動機” 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各個樂章中反覆出現,它的音響有時陰暗兇險, 有時歡愉和神氣,有時倔強而緊張,有時則悲慼和低沉, 有如模糊的回憶一般。在第一樂章中,這動機是第一主題的骨架, 又是第二主題低音部的伴奏,同時還是結尾段的基礎。一句話, 它的節奏型貫串著整個樂章,支配著整個樂章神速的發展。 第一樂章從這一主題開始,展示了一幅驚心動魄的鬥爭畫面: 主題開始時,強調錶明緊張的悲劇性因素,它的音響頑強、威嚴, 甚至兇險;它那鮮明的力度對比、緊張的和聲、活躍的進行, 造成了一種驚慌不安的情緒。 這一主題在它最初的呈示中相繼掀起兩次浪潮, 而且一次比一次緊張,當法國號用大調奏出這個動機的一種變體時, 情緒才有所轉換。緊接著出現的第二主題是一支歌唱性的抒情旋律, 這是安謐和溫暖的形象。但是這樣安寧的場面並不長久, 命運的動機並沒有消失,它只是暫時躲在第二主題的低聲部。 逐漸地這命運動機又表現得越來越執拗、堅決, 它甚至使第二主題的程序也開始帶有激動不安的色彩。 但是當音樂的緊張度達到極限的時刻,突然出現新的轉折, 一支洋洋自得的旋律,雖然也貫串著命運的動機, 但它是英雄氣概形象第一次短暫的顯露,它在大調明朗的氣氛中, 以果斷、歡愉和熱烈的音響結束了這奏鳴曲形式的呈示部。 在非常富於表現力的兩小節休止後,樂章的發展部開始了, 音樂立即又回到第一主題那種陰暗和不安的音調中來。 這命運動機開始時奪居了首要地位,它無休止地反覆, 調性不安定地轉換,力度明顯地增漲,說明命運的動機正處於攻勢, 非常活躍。但它還是沒有能夠完全站穩腳跟,隨後出現的第二主題, 像號角齊鳴那樣鮮明有力,同前者爭相抗衡; 原來十分活躍的那些八分音符的節奏進行, 逐漸地給一系列二分音符的和絃剎住了;音響從最強(ff) 變成最輕(pp),這時候調性和音區的頻繁變換, 音調的低抑和不穩定,反映出動搖、懷疑和焦急等待的心情, 好像命運的黑暗勢力衰退了,陷於一種麻木的狀態之中。突然“ 敲門的動機”又勇猛地闖進來了,它以樂隊全奏的方式, 減七和絃的和聲,一直保持最強的音響(ff) 和動機本身的不斷反覆,掀起了一次大爆發, 形成了發展部的戲劇性高潮,並直接進入奏鳴曲形式的再現部。 再現部中,重又回到先前的鬥爭場面——命運主題的急劇發展, 一度為雙簧管獨奏的一段緩慢而悲慼的曲調(Adagio) 突然打斷,隨後它立即恢復激動不安的情緒奔騰, 它想主宰一切的意志也增強了。只是當大調的第二主題昂然出現時, 烏雲又逐漸消失,歡愉、明朗的英雄性因素又出現了。不過, 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並沒有結束, 這種鬥爭在相當擴充套件的尾聲中反而愈演愈烈, 形成了全樂章的最高潮——有時候兇惡的命運動機佔了上風, 有時候英雄性的進行曲式主題發出高傲而威嚴的音響, 好像要把命運動機趕走。但是,命運的黑暗勢力還是相當強大, 這凶兆的主題暫時取勝了,它用敲門動機的強烈音響結束這一樂章。 當然,鬥爭還沒有真正結束,在這場激烈而殘酷的鬥爭中, 英雄鍛鍊了自己的意志,堅定了自己的鬥爭信念, 可是通向勝利的道路還很長遠,還要經歷艱鉅的鬥爭
《第五交響曲》的鬥爭主題原是啟蒙運動時期悲劇的典型。 在古典悲劇和與它緊相聯絡的格魯克的音樂劇中, 人同命運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但是嚴厲殘酷的命運形象卻常被描寫為不可避免的, 而人的勝利往往又是由於外界的力量而突然發生。 貝多芬改革這個傳統的主題,加以新的處理,使人的意志付諸行動; 在他的交響曲中,人的勝利是同命運的暴力進行殊死的鬥爭得來的。 他的《第五交響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敗和勝利、 痛苦和歡樂,說明生活的道路是艱難曲折和滿布荊棘的, 但是對社會負有的崇高責任感,使人格外奮不顧身去建立功勳。 英雄扯斷束縛著他的鎖鏈,點燃自由的火炬, 朝著歡樂和幸福的目標勝利前進。從黑暗到光明, 透過鬥爭走向勝利,這就是《第五交響曲》 的戲劇性衝突的整個發展歷程。因此, 貝多芬的這部作品實際上是一部名符其實的“鬥爭和勝利的交響曲” 。 為了體現這部交響曲內容的重大意義和深度, 貝多芬採用了很多新的手法。 這部作品的四個樂章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其中樂章與樂章之間的聯絡,不僅在於戲劇性發展的程序, 而且還在於一個特定的“主導動機”——作為整部交響曲的“核心” 的動機。 這個動機,貝多芬曾經說過:“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 他的這個說法,不妨這樣理解:生活中的矛盾、障礙和苦難, 可以作為命運的象徵,但是一個人應該使命運順從他自己的意志, 他應該成為生活和命運的主人,而不是聽天由命。 他曾在書信上明確寫著:“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的《 第五交響曲》同樣反映他的這個主導思想。這個“命運的動機” 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各個樂章中反覆出現,它的音響有時陰暗兇險, 有時歡愉和神氣,有時倔強而緊張,有時則悲慼和低沉, 有如模糊的回憶一般。在第一樂章中,這動機是第一主題的骨架, 又是第二主題低音部的伴奏,同時還是結尾段的基礎。一句話, 它的節奏型貫串著整個樂章,支配著整個樂章神速的發展。 第一樂章從這一主題開始,展示了一幅驚心動魄的鬥爭畫面: 主題開始時,強調錶明緊張的悲劇性因素,它的音響頑強、威嚴, 甚至兇險;它那鮮明的力度對比、緊張的和聲、活躍的進行, 造成了一種驚慌不安的情緒。 這一主題在它最初的呈示中相繼掀起兩次浪潮, 而且一次比一次緊張,當法國號用大調奏出這個動機的一種變體時, 情緒才有所轉換。緊接著出現的第二主題是一支歌唱性的抒情旋律, 這是安謐和溫暖的形象。但是這樣安寧的場面並不長久, 命運的動機並沒有消失,它只是暫時躲在第二主題的低聲部。 逐漸地這命運動機又表現得越來越執拗、堅決, 它甚至使第二主題的程序也開始帶有激動不安的色彩。 但是當音樂的緊張度達到極限的時刻,突然出現新的轉折, 一支洋洋自得的旋律,雖然也貫串著命運的動機, 但它是英雄氣概形象第一次短暫的顯露,它在大調明朗的氣氛中, 以果斷、歡愉和熱烈的音響結束了這奏鳴曲形式的呈示部。 在非常富於表現力的兩小節休止後,樂章的發展部開始了, 音樂立即又回到第一主題那種陰暗和不安的音調中來。 這命運動機開始時奪居了首要地位,它無休止地反覆, 調性不安定地轉換,力度明顯地增漲,說明命運的動機正處於攻勢, 非常活躍。但它還是沒有能夠完全站穩腳跟,隨後出現的第二主題, 像號角齊鳴那樣鮮明有力,同前者爭相抗衡; 原來十分活躍的那些八分音符的節奏進行, 逐漸地給一系列二分音符的和絃剎住了;音響從最強(ff) 變成最輕(pp),這時候調性和音區的頻繁變換, 音調的低抑和不穩定,反映出動搖、懷疑和焦急等待的心情, 好像命運的黑暗勢力衰退了,陷於一種麻木的狀態之中。突然“ 敲門的動機”又勇猛地闖進來了,它以樂隊全奏的方式, 減七和絃的和聲,一直保持最強的音響(ff) 和動機本身的不斷反覆,掀起了一次大爆發, 形成了發展部的戲劇性高潮,並直接進入奏鳴曲形式的再現部。 再現部中,重又回到先前的鬥爭場面——命運主題的急劇發展, 一度為雙簧管獨奏的一段緩慢而悲慼的曲調(Adagio) 突然打斷,隨後它立即恢復激動不安的情緒奔騰, 它想主宰一切的意志也增強了。只是當大調的第二主題昂然出現時, 烏雲又逐漸消失,歡愉、明朗的英雄性因素又出現了。不過, 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並沒有結束, 這種鬥爭在相當擴充套件的尾聲中反而愈演愈烈, 形成了全樂章的最高潮——有時候兇惡的命運動機佔了上風, 有時候英雄性的進行曲式主題發出高傲而威嚴的音響, 好像要把命運動機趕走。但是,命運的黑暗勢力還是相當強大, 這凶兆的主題暫時取勝了,它用敲門動機的強烈音響結束這一樂章。 當然,鬥爭還沒有真正結束,在這場激烈而殘酷的鬥爭中, 英雄鍛鍊了自己的意志,堅定了自己的鬥爭信念, 可是通向勝利的道路還很長遠,還要經歷艱鉅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