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德中士

    T-43坦克

    實際上T-43坦克就是T-34坦克的改進型T-34M坦克的升級版本,早在1941年蘇聯國防委員會就開始研發T-34升級版坦克T-34M,當時的代號為A43專案。主要是將炮塔與車體正面的主裝甲從原來的45毫米加厚到60毫米,配備有500馬力最大功率的新型V5發動機;增加車長指揮塔,車體側面也加裝垂直裝甲板,原計劃蘇聯要生產500輛T-34M,但是蘇德戰爭爆發打亂了計劃,最終只造出來50個炮塔,發動機也沒搞定,一輛樣車都沒造出來。隨後蘇聯國防委員會就要決定研發防護更強的T-43坦克,主要是應對德軍虎式坦克與88毫米主炮的攻擊。T-43原型車大量採T-34成熟技術部件,並且把T-34M的成果都用上了,垂直側裝甲、車長指揮塔、扭杆懸掛;並且還把炮塔正面裝甲厚度增加到90毫米,車體正成裝甲也加到75毫米。

    T-44坦克

    在戰時,武器的更新頻率特別快,沒辦法不更新就要被打。比如T-43還沒徹底研發好,蘇軍經過實戰發現坦克必須要有更強的火力,不然無法應對德軍的強大的反坦克作戰能力。原有76毫米的主炮必須增大口徑,中型坦克要配85-100毫米主炮,重坦則要配122毫米主炮,結果就是T-43還沒出世就涼了。

    1944年開始,蘇聯520設計局開始研發T-44坦克,代號136專案。希望搞出一款能與德軍豹式中坦相媲美的戰車,還好裝備85毫米主炮的T-44沒有夭折,到1944年T-44正式定型,其主炮能夠擊穿黑豹坦克的主裝甲,並且配備了530馬力的發動機,最大裝甲厚度也增加到120毫米。到1945年時已經有70多輛列裝部隊。二戰結束時蘇軍已經列裝了190輛T-44,最終到1947年T-44生產了1823輛。之後著名的T-54就出來了,T-44被當成訓練坦克退居二線,到70年代徹底退役。

    T-54坦克

    在1944年末,520設計局為T-44加裝了100毫米主炮,不過後來發現新炮裝在T-44上使用有問題,然後蘇聯人又擴大了炮塔座圈,結果就成就了另一個車型著名的T-54。對T-44坦克的描述很有意思,沒有T-34不沒有T-44,沒有T-44就沒有T-54,可以看到T-44就是兩型著名坦克中間的過渡型號。而在設計中T-44借鑑了德軍的黑豹坦克,而德軍黑豹則又借鑑了蘇聯的T-34~~~這比較有意思。

    黑豹坦克

  • 2 # 總說裝甲

    T-44中型坦克是蘇聯二戰末期研製的一種新型坦克,它是以二戰中威風八面的T-34中型坦克為基礎研製而成的,為一種過渡型坦克。T-44坦克的總產量雖然不多(不足1000輛),但它在蘇聯乃至世界坦克發展史上卻佔有重要的位置。

    T-34M坦克是T-34坦克的改進型,與T-34坦克相比變化很大,主要武器換成1門41.5倍口徑的76mm坦克炮;炮塔正面裝甲厚度增至90mm,車體前裝甲厚度增至75mm;動力裝置為1臺B-2K型柴油機,功率為600hp.雖然T--34M的車重有所增加,但最大公路速度仍達50km/h。該車行動裝置變化明顯,用扭杆彈簧懸掛裝置取代了原有的“克里斯蒂”式懸掛裝置,有6個小直徑負重輪和4個託帶輪。車高也有所降低,在換裝了3人新型炮塔後,車全高降為2280mm,進一步減小了中彈機率。

    1941年6日22日,蘇德戰爭爆發,形勢要求蘇聯的坦克工業全力生產T-34坦克,把提高現有坦克的產量放在首位。由於沒有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投入,所以剛設計完成的T-34M坦克只好束之高閣。

    1942年底,裝有88mm大威力火炮的“虎” 1重型坦克服役德軍。為與之抗衡,蘇軍急需一種效能更先進,威力更大的坦克。因此,莫洛佐夫設計組接到了研製任務,並於1943年3月設計出了首輛樣車,這就是鮮為人知的T-43中型坦克。T-43中型坦克的基本結構和整體特點都沿襲T-34中型坦克。為了提高作戰效能, T-43中型坦克換裝了裝甲更厚的3人炮塔,這與T-34M坦克很相似。但是,當時蘇軍有“必須具有擊毀敵方坦克的強大火力,否則,再好的防護也沒有意義”的思想,因此,在坦克設計中將火力置於首位。由於裝有由高射炮改進而來的34C-C53型85mm長身管坦克炮的T-34/ 85中型坦克的問世,T-43方案也就中途擱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獨生女不出嫁只招上門女婿會怎麼樣?會有人說收彩禮賣女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