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是有沒有可能,世界本質,最後發現並不能用數學公式表達。這樣來說的話,我們用數學來研究這個世界。會不會永遠沒有答案?
7
回覆列表
  • 1 # alb11p

    人類借數學探索科學,有了粗淺的發現,滿足了好奇心,穩固了星球霸主地位,除了數學沒有更佳的工具讓人類聊以自慰。

  • 2 # 數學救火隊長馬丁

    這是個非常非常好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回答:

    1、歷史上,人類是如何將數學確立為科學研究的工具?

    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但在其中做出決定性貢獻的是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古希臘人。在古希臘之前的古巴比倫與古埃及時期,生活在兩河流域與尼羅河流域的人們已經具有了土地量、預測洪水等簡單且粗糙的數學思維,但是他們始終沒有將這種思維抽象化,理論化。一直到古希臘人,開始用一種理性自然的方式思考宇宙。畢達哥拉斯學派首先將世界的本質歸結為“數”,然後經柏拉圖學派的發展,一直到公元300年左右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誕生,算是正式確立了這樣一門以抽象為本質,以公理化為方法,以邏輯演繹為手段的研究工具。

    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其名著《西方哲學史》的開篇曾寫道:“在全部的歷史裡,最使人感到驚異或難於解說的莫過於希臘文明的突然興起了。構成文明的大部分東西已經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存在了好幾千年,又從那裡傳播到了四鄰的國家。但是其中卻始終缺少著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臘人才把它們提一供出來。希臘人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是大家熟知的,但是他們在純粹知識的領域上所做出的貢獻還要更加不平凡。他們首創了數學、科學和哲學。”

    從此,西方文明走上了一條與傳統東方儒家文明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他們將“理性”作為最基本的自然觀,自覺地運用數學工具來研究科學問題,而這種運用從16世紀開始達到高峰。在哲學界,以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茲等人為代表的唯理主義,認為數學是人們認識自然、認識宇宙的唯一工具。在科學界,伽利略,牛頓,拉格朗日等一大批科學巨匠的產生,對數學工具的使用已臻於化境,極大地拓展了人類認識的邊界。這使得西方科學迅猛發展,以後來居上之勢超過東方文明,也為後來西方的殖民擴張打下了基礎。

    到了20世紀,數學更是走出了自然科學的範疇,開始向其他領域進軍。在哲學領域,弗雷格,羅素,懷特海等人,嘗試以數學分析的方法來研究哲學問題,進而創立了當今英美的主流哲學學派——分析哲學學派。在經濟學領域,哈羅德-多馬,索洛,拉姆齊等經濟模型的提出,開創了經濟學定量分析的時代。從此其他社會科學,如管理學,教育學等等緊隨其後,數學對人類的科學呈全面接管之勢。

    2、科學研究為何如此依賴數學?

    無歧義性是說,數學有著一套具有明確含義,且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範的符號語言系統,因此對於同一個數學公式,所有人的理解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歧義,這就是數學如此優越的根本原因所在。《聖經》上記載了巴別塔的故事:人類聯合起來準備修建一座通往天上的高塔,上帝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創造了不同的語言,說不同語言的人彼此無法溝通,因此人類無法聯合,計劃失敗。其實這正是人類科學研究的生動寫照,在數學語言出現之前,由於人類語言固有的模糊性與歧義性,即使同一句話,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角度。因此學派林立,彼此之間吵來吵去,喋喋不休,科學理論在這種內耗之中發展得極其緩慢。但是數學語言的產生則有效地避免了這個問題,同一個數學表達人們能理解成相同的意義,因此不同的人們之間可以彼此理解,聯合起來共同探討,科學的發展就一日千里。這也是數學作為一種工具,遠遠優越於其他工具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數學的有效性則是說,正是因為數學工具的使用,使得人類科學與技術迅猛發展,取得了一些有實用性的效能。以數學為支撐的現代科技,把神舟飛船送上了太空,把人類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讓全國十幾億人只用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購物、出行等一系列問題。 正是因為掌握了數學,在近代,西方才能造出堅船利炮,用武力叩開中國的大門。而受了千年傳統文化薰陶的中國,沒有發展出這種理性思想,無法取得自然科學上的進步,於是在西方文明面前不堪一擊。 因此人類對數學才如此重視,而其他學科,即使理論再精妙,如不能產生實際的效能,人們也不會去投以太多關注的目光。

    3、人類科學如此依賴數學有什麼負面後果?

    正是由於數學這種無與倫比的優越性,使得人們越來越依賴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自不必說,現在連經濟學等社會科學也唯數學的馬首是瞻。在經濟學和管理學學術期刊中,如果你的論文裡邊沒有出現任何數學符號或數學公式,那麼是很難被髮表的,有時為了清楚的闡明一個理論模型,就要連篇累牘地動用大量數學符號,這大大增加了閱讀與理解的難度。2015年,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創始人,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發表了一篇文章《經濟增長理論中的數學濫用》引起了廣泛關注,他在文章中批評了經濟學界存在多年的濫用數學的現象,他認為,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濫用不但無法幫助解決現實問題,反而使問題變得更加晦澀難懂。

    當然,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後果。最嚴重的後果是,人類現在所有的科學都是唯一地建立在數學工具之上,而萬一數學工具本身就是錯的,那麼將意味著人類科學的終極災難。人類幾千年建立起來的科學大廈將徹底崩塌,即使還有殘留的斷壁殘垣,也只能勉強支撐人類文明維持現有的階段,而不可能向更高階的文明邁進。因此,人類要永遠保持對數學工具使用的警惕性,一方面要不斷探討這種工具是否是正確的,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過度的依賴它。

    4、數學工具是否存在是錯的可能?

    答案是存在的。這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數學工具本身就有可能是錯的。數學的本質是對已有的自然概念與科學概念進行抽象與公理化,進而利用三段論進行演繹推理。但是,誰說抽象與公理化就是正確的方法呢?誰說三段論就是正確的推理手段呢?19世紀集合論的創立,使人們覺得數學的基礎已經固若金湯,但是隨後“羅素悖論”的提出,給了集合論致命一擊,動搖了數學基礎,進而引發了第三次數學危機,人類開始重新審視數學的正確性。第三次數學危機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它大意是表明人類將永遠無法利用數學本身來檢驗數學的正確性,就意味著我們現在對數學這種正確性的信仰,確實是沒有任何基礎的,也就存在數學本身是錯誤的可能,也就存在人類的科學一朝崩塌的可能。

    第二,人類對數學工具的使用有可能是錯的。因為認識自然並不是只有數學工具這一個而已。數學是利用理性的方法來認識自然,但同時還有其他方法和其他工具可以使用。例如中國的東方哲學,就是一種整體論的自然觀,同時宗教則試圖透過天啟來獲知對自然和宇宙的終極認識。如果我們宇宙的本質真的是整體的或天啟的,那不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只利用數學工具這一個工具,將無法認識宇宙的真面目。

    因此過度的依賴數學是存在風險的,我們需要不斷的發展與豐富理論來避免這種風險。

  • 3 # 語境思維

    科學離不開定量分析或數學分析。定性分析粗糙而未必可靠,定量分析才是可靠可操作的。

    只有定量分析的科學,才能為人類謀求最大福祉。科學只能以數學為定量工具,別無選擇。

    工具的定義與分類

    工具,顧名思義,是工作所藉助的器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器物,或工具。荀子說,“君子性借於物”。

    英文工具:instrument,其中,instru代表單詞instruct(指導/指示),ment[字尾](事物)。工具是指示性的儀器、嚮導或方法。亞里士多德有著名的《工具論》(On Instrument)。

    就字面上看,中文的工具,似乎不包括抽象工具,英文的工具既有具體工具也有抽象工具。

    工具的分類

    按感知特徵分:具體工具與抽象工具。

    具體工具,如材料、物件、儀器、裝置、設施、玩具、試劑。

    抽象工具,如原理、規律、規則、方式、方法、方程、符號。

    按適用範圍有:特殊工具與通用工具。

    特殊工具,只適合特殊領域。如射電望遠鏡、航空母艦、水力噴射器、萬有引力定律、化學方程式、藥物分子式、法律法規、國家機器、政府機構、安全操作規程、遊戲規則。

    通用工具,也叫思維工具,適用於各領域各行各業。如哲學方法、邏輯法則、數學方法、物理學原理、系統方法論、管理學原理。

    用“函式”抽象表述“近似·拓撲·迭代”是數學基於其它工具的獨門絕技。

    數學方法論,不是上帝賦予的,而是基於人類數千年生產實踐、科學實驗與廣義哲學(如邏輯·物理·美學)的若干經驗法則的抽象表達。

    近似,approximating,是數學的精髓,即忽略次要差異,只取共性特徵,只要滿足任務精度就行,但不是越精確越好。

    例如,測量海岸線,測量精度為1000米。不能精確到百米、十米、米、分米、微米、奈米、皮米、費米...,越精確反而越荒唐!

    按上圖,假設有一個彎彎曲曲的海灣,取其中的一個平均(抽象)的半圓灣,規定直徑d=1000米,作為測量精度單位。

    儘管實際長度是L=½×dπ=1570米。問題是:為什麼通常要以“千米”為測量精度單位?

    筆者認為,這是基於“人擇原理”,視覺的清晰距離,或能見度,大約就是1000米。

    如果縮小10¹倍,即以“百米”為精度單位,實際距離就有10¹L=1570×10¹=15,700米。

    如果縮小10²倍,即以“十米”為精度單位,實際距離就有10²L=1570×10²=157,000米。

    如果縮小10¹²倍,即以“奈米”為精度單位,實際距離就有10⁹L=1570×10⁹=1.57萬億米。

    再如,加工汽車發動機的活塞,只要密封度或光潔度滿足不漏氣即可。精度單位0.01毫米即可。過高的精度,製造成本將數倍增加,活塞阻力數倍增加,乃至無法作業。

    注意,雖然氣體分子尺度大約1奈米(nm),這並不意味著非得把活塞間隙加工到1nm不可。

    所以,數學方法論,不能只停留在純數學教條上,而要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拓撲,topology,是數學思維的另一個“殺手鐧”,意思是,任意改變介質形態,但不改變內部結構。

    例如,一滴水是實心無孔的球形F,可以任意變形為Fⁿ,但就是不能有空洞,則有:F=Fⁿ。這在哲學上叫“萬變不離其宗”。

    例如,研究場介質的量子化問題。筆者認為,空間充滿了無空隙的“場量子”或“光子”。

    如果,光子是球型,那麼光子之間就有25%的空隙,就無法解釋這個空隙是什麼。

    因此,光子是一個有厚度正弦波的“波節”,波節可充滿整個原子空間,這可能性很大。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把“波節”拓撲為“光球”,進而有光子的半徑、體積。

    迭代,iteration,是重複反饋以逼近目標。每次迭代作為下次迭代初始值。 計算機程式需反覆執行子程式的迴圈,直到滿足某條件為止。

    迭代是一種“逼近”。可以做廣義的逼近操作,也叫“積聚或投影”。基於某個參照系:

    足夠遠的巨星與足夠小的粒子,即使它們的實際形態很不規則,也可逼近為質點,忽略內部參量,只考慮點動參量,簡化了動力學方程。

    立體投影為平面或質點;平面投影為直線;直線投影為質點(≠Ø)。輪胎邊界投影為同心圓;

    積聚條件下的密度是等價的。體密度積聚為面密度;面密度積聚為線密度。

    引力方程可改為線密度型:F=G(M/R)(m/R),或改為面密度型:F=4πGMm/(4πR²)。

    庫侖定律可改為線密度型:F=k(q₁/R)(q₂/R),或改為面密度型:F=4πkq₁q₂/(4πR²)。

    鍵碟符號投影為位元組,位元組投影為PN接面單導組合,單導組合投影為顯示器上的三基色組合。

    上述“近似、拓撲、迭代、投影”等處理方式都是純數學操作,是彌足珍貴的發明創造,而不屬於科學發現的範疇。

    結語

    就工具而言,數學源於哲學與科學,但又高於哲學與科學。就測量而言,數學是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不可替代的工具。

    必須指出,數學原理本身並不代表、並不提示、並不決定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把數學原理強加為自然規律就會陷入數學唯心主義。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餛飩做成什麼餡兒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