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河城堡
-
2 # 紙在中國
埃及文明“失落”的原因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古老悠久的文明在經歷了幾千年的輝煌後銷聲匿跡。而埃及作為一個延續了5000餘年的古老文明,其產生,發展和消逝都有一定的普世意義。
1、地理環境的惡化
古老文明的產生離不開優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尤其是充沛的水資源。而尼羅河是埃及賴以生存的根本。希臘哲學家希羅多德稱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河谷生存環境較優異,河水為乾旱的沙漠氣候提供了賴以生存發展的淡水資源,而尼羅河長達三個月,有規律,易控制的泛濫則為整個尼羅河谷地覆蓋了一層肥沃的淤泥,是使這裡的土壤很適合種植農作物。但尼羅河的泛濫取決於河水南部,上游的降水量,因而乾旱時有發生。全球性氣候災變,尼羅河年復一年越來越缺水,埃及古王國大片土地沙漠化,導致嚴重乾旱,整個國家由此陷入大饑荒,是古埃及文明滅亡的一大原因。
2、經濟的衰落。
經濟對於文明的流傳也起著重要意義,任何一個社會的繁華與衰落,都與經濟密切相關。埃及擁有獨特的經濟結構和農耕方式,使得農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取得很高的農業產量,這是其經濟燦爛一時的原因,但同時也是其衰落的一個導線:由於這種天然優勢,人們不再熱衷於新農具的發明和耕作方式的改進,古代埃及的生產技術一直是相對落後的,尤其是對比鄰近的西亞地區。比如,西亞很早就有了非常發達的灌溉系統,而都古代埃及很長時間一直在使用一種最原始的盆地灌溉法;再如一種很簡單的汲水工具桔槔gāo,在埃及是到了十八王朝,也就是公元前十六世紀才出現。
古埃及的對外商貿被迫中斷,缺乏與其他地區的經濟合作與交流,使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缺少活力。這些經濟因素,使得古埃及文明逐漸缺乏活力,邁向衰落。
另外,作為高度發達的奴隸制國家,古埃及的奴隸制顯示出了與其他所有文明大相徑庭的特質,“奴隸”亦或“農民”,這兩種身份很多時候難以區分。也正是這種特有的奴隸制使得古埃及在後期的社會演進過程中,漸漸落後於世界,成為強大民族鐵蹄下的一枚灰塵。
3、政治環境不穩定
古埃及同很多國家一樣實行的是專制統治,王權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國家的興衰。而影響王權的因素主要有三個:“神權”、“州權”和“相權”。神權的發展與古埃及特點鮮明的神權專制有密切聯絡,神權與王權的完美結合,曾給予古埃及很長一段時間的繁榮和穩定。但這種平衡一旦被打碎,王權就脫離了神的光環,開始趨於神權之下,顯示出了迅速衰落的跡象。而王權本身的專制似乎又不是那麼徹底,地方權力的過大,維西爾所轄範圍過廣,都成為法老王權強大的阻礙。它們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削弱著王權,同時也削弱著整個古埃及文明的壽命。
由於地處北非,北臨地中海,西臨撒哈拉沙漠,東臨印度洋,地理環境相對封閉,使得古埃及較少接觸其他文明,從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它的發展。5000年的歷史較多是寧靜,平穩地發展。但由於東北的西奈半島緊鄰西亞,兩河流域的動盪更迭不免影響到古埃及。所以國家政治環境的長久穩定,較少外族入侵是維持文化延續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戰爭工具對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可能帶來繁榮,也可能帶來滅亡。強大的王國時期不乏尚武善戰的法老,擴大埃及的疆域,使之真正成為一代帝國。但穩定的統治之下不時出現分裂局面。經歷了第7到第11王朝,13到17王朝,21到26王朝這三個動盪較大的中間期,波斯的入侵。公元前332年被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後來的托勒密王朝開始之後,埃及的希臘化時期開始,語言文化漸漸流失。公元前30年,古羅馬帝國征服埃及,埃及又成為古羅馬領土的一部分,接受羅馬文化。公元4世紀古羅馬覆滅後隸屬於拜占庭帝國,後傳入基督教文化。直到公元7世紀被阿拉伯佔領。文化被完全被伊斯蘭化,徹底失去了古文化。
4、宗教信仰的喪失
宗教在古埃及社會中所佔的地位絕對不可小覷,它幾乎是人們生活的全部,從出生、成人到結婚、喪葬,都有一系列嚴謹的宗教儀式。而法老,則是神的化身,他代表神權統治天下,又形成了嚴密的宗教等級和崇拜觀念。最令人吃驚的是,古埃及的宗教足世界上少見的平衡發展的多神崇拜體系。眾多的神在同一時間可以被人們接納,他們的職責也是可以細化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因而,古埃及的人們已經在眾神包圍之下,形成了完整、全面的宗教世界觀。它的形成對於統治者和社會的穩定來說,必然是件再好不過的事,但是對於一種文明的長期延續和發展來說,卻算得上是一種消磨的道具。
新王國建立不久,埃及的宗教就衰落了。它的倫理意義大部分遭到毀滅,迷信與巫術佔據了優勢。埃及的這種宗教墮落導致了阿赫那吞改革。他宣稱阿吞是世界上唯一的神。然而,迷信流傳,巫術盛行,僧侶階層墮落使埃及的宗教信仰崇拜徒具形式,完全被愚昧無知,物神崇拜,動物崇拜所吞沒。僧侶商業化空前嚴重,宗教機構的主要職能變成出售各種永恆救世之術的符籙。宗教墮落影響著文化其他方面,導致藝術,政治等一併衰落,間接導致了古埃及文明的沒落。
5、文字的沒落/當地語言的喪失
文字,語言是一個文明能夠傳承的重要載體。文字記載人們的思想,經驗及複雜額社會生活。文字不僅促進人與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流發展,也有利於社會及民族文化進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距今5000餘年前形成,有單音字,雙音字,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夠表示意義的圖形字元。 表意和表音相結合,其意符和聲符都來源於象形的圖形。 系統龐大複雜,有聖書體,僧侶體和簡化的世俗體。
古埃及只有少數貴族和祭祀階層能夠掌握文字的書寫,大多數平民並未繼承文字。並且儲存的完整文卷不多。公元前332年馬其頓入侵埃及後,複雜的象形文字便走向沒落。由波斯人到希臘人,又到古羅馬人佔領,每一個民族的佔領都要求埃及人接受他們的語言。到最後古埃及這個民族,將自己的語言漸漸地忘卻了。公元7世紀阿拉伯入侵埃及後,更是被伊斯蘭化,象形文字便逐漸消失了。之後經過被稱為現代第一位真正的古埃及語言學之父吉恩·弗朗索瓦·商博良,和一些考古學家對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才將埃及文明一點點展現給世人。文字,語言的喪失是導致古埃及文明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
回覆列表
埃及文明之所以會走向衰弱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埃及軍事國防力量的衰弱直接決定了埃及文明走向衰敗的命運。沒有強大軍事國防力量的國家遲早會走向滅亡;
2.埃及是一個高度政教合一的國家,國民過度信封宗教,阻礙了科技的發展,致使國力衰弱最終走向了滅亡;
3.埃及的自然生存環境惡劣,沙漠氣候的威脅,加快了整個埃及文明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