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聊詩說詞

    在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前,我先說一個前幾天我一女同事跟我說的事。

    那天我和她在公司的陽臺抽菸,她說她一個朋友的男朋友本來在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幹了兩年覺得沒什麼意思。這哥們也從小喜歡文學,沒事寫點小詩詞、小短文什麼的,也不知打哪兒遇見個據說是什麼作家的貨。這哥們就說自己想辭了現在的工作,想專職搞文學。那個所謂作家居然說想當作家就要多體驗生活。這家們一聽就像打了雞血似的,非要辭職去飯店或超市當服務員,我那女同事的朋友怎麼勸也不管用。

    我那女同事讓我去勸勸,說好歹我也算是個作家了。我一聽就拒絕了,告訴她我頂多也就個坐家,而且自從上班以後連在家好好坐坐的時間都很少了。不過就我也這樣的,也知道那個所謂作家在誤導人,隨便拿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敷衍人。

    想要成為一個作家,這當然是好事,體驗生活當然也是必要的,不過文字首先是一種想象。沒有想象,再豐富的生活體驗也是白搭。說到這裡,再回到題主提的這個問題上來,“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裡描寫的世外桃源是不是真的?”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裡面描寫的景色特別美,仿若身臨其境一樣,而且生活在裡面的人一個個怡然自得,就宛如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一樣!所以我可以據此斷定,這一定不是真的,桃花源一定不是真實存在過的。人往往就是這樣,越遭受困苦窘迫,越希望有美好光明的生活。就是這種希望化作想象,然後從陶淵明的筆下流淌出來,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篇《桃花源記》。

    實際上,把陶淵明的生活軌跡聯絡起來,也很容易知道他一定沒去過桃花源。這篇文章大約完成於公元420年後,當時他早已決定不再為五斗米折腰了,可是又不很會種地,只好過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日子,常常需要親朋好友的接濟才不至於餓死。六七年後,也就是公元427年,飢寒困頓而死。

    試想一下,陶淵明若真的去過桃花源,會傻到“停數日”,主動“辭去”嗎?那可簡直就是他夢寐以求想要的彼岸樂土啊!

    不過,桃花源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可陶淵明還是用他的想象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美好的地方,我們也從他的文字裡感受到了美好,這就是有想象的文字的力量。

  • 2 # 中州耕牛堂主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散文名篇,也是作者虛構的以寄託其社會理想的作品。實事上是不存在的!

    《桃花源記》以漁人的行跡為線索,透過漁人意外闖入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為人們展現了一幅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勞動,大家平等自由的社會生活圖景。這種社會生活圖景,是作者陶淵明的社會理想。儘管這種理想在當時是無法實現的,但它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同時也流露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

    下面,我把《桃花源記》的第二段譯成了白話文,請各位網友欣賞。

    桃林盡頭,是溪水發源之處,看見一座山。山有小洞,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下船登岸,從洞口鑽進去。開始很小,剛能擠過一人。又前行幾十步,突然明亮開闊。只見土地平而寬廣,房屋整齊,那裡有肥沃的良田,美麗的池塘及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縱橫,村落間雞犬之聲彼此相聞。其中人來人往,耕種繁忙,男男女女的服飾,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樣。老少是那樣的逍遙,自得其樂。他們看到漁人,非常驚訝,問他從何而來,漁人詳細地告訴了他們。有人便邀請漁人到家,端酒殺雞招待。村裡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都來問話。他們說,祖輩為逃避秦時的戰亂,率妻攜子,領著眾鄉親,來到這與世隔絕之地,沒再出去過,從此就與外面隔離了。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根本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用提魏晉兩朝了。漁人一 一 向他們作了介紹,他們聽了驚奇感嘆。其餘的人又分別輪流把漁人請到家裡,拿出酒飯招待他。漁人在此住了幾天,告辭要回家,這裡的人囑咐他說:“不能對外邊的人講這裡的情形啊!”

  • 3 # 文字的二三事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東晉至南北朝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陶淵明生活的年代正值老莊玄學盛行時期,加上他自幼學習儒家經典,因此陶淵明深受儒家和道家兩種學說的影響。陶淵明崇尚老莊思想中的自然美學觀,這一觀念也深深地反映在了其創作的詩文和辭賦中。他是中國歷史上首位開創田園派風格的詩人。

    東晉時期,當政者生活淫亂,內部矛盾重重,對外屈服投降,戰亂四起,苛捐雜稅繁重,實屬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同時,當時的門閥制度使得陶淵明這類的知識分子很難有施展才能和抱負的機會。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陶淵明寫下了這篇散文《桃花源記》,藉以描繪心之所向的理想境界並抒發對現實黑暗的不滿。所以,《桃花源記》中描繪的場景,並不是真的存在,只是陶淵明的一種想象罷了。

    陶淵明採用白描寫實的手法構造出了《桃花源記》中的場景,讓人覺得好像真有這麼回事兒似的:

    東晉太元年間,有一個武陵郡的人以捕魚為生。他順著溪水划行,忘記行了多少水程。忽然看到兩岸長至數百步的桃花林,林中並無其他樹種,嫩綠的小草鮮豔美麗,初開的桃花紛繁地從空中飄落下來。漁人對此感到十分地差異。他繼續朝前划行,欲劃到桃林的盡頭。

    桃花林止於溪水的源頭處,前面是一座山,山身有一個小洞口,透過小洞口隱隱約約地彷彿有光亮。於是漁人把船丟在一邊,順著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極其狹窄,僅僅容得一人。繼續走了幾十步,忽然變得開闊明亮起來。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齊劃一,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水以及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犬吠聲相互應和,此起彼伏。這裡的人來來往往地耕種勞作,男人女人的穿著打扮全都異於外面的人。老人小孩皆愉快安然,自得其樂。

    人們見了漁人,竟然非常的驚訝,問他從哪裡來,漁人一一答之。村民熱情地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酒殺雞款待了他。村裡的其他人聽聞有外人到訪,全都前來向他打聽訊息。他們表示其祖先為躲避秦時戰亂,率領妻子兒女以及同鄉人來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再也不曾離開,於是就和外面的人世隔絕了。他們詢問漁人現在是哪朝哪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漁人詳細地說出了他所知道的世事,聽罷,所有人都為之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又紛紛邀請漁人到各自家中,以美酒佳餚款待之。漁人在桃花源待了數日後遂離開。臨走時,村民告訴他:“勿要與他人告之這裡的事。”

    出了洞口,漁人上了船,順著來時的路線返回,並處處做了標記。到了武陵郡,漁人前去拜見太守,道出了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太守隨即派遣人員跟隨漁人前往,漁人尋找之前做的標記,但最終還是迷路了。

    南陽的劉子驥是個品德高尚的人,他聽說了這件事後,饒有興趣地計劃前往。但終究沒有找到,不久便因病逝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人詢問桃花源的地址了。

  • 4 # 我的雜貨店

    我認為是真的。至少,在我的心中,有一個桃花源一般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往來種作,怡然自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理想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最簡單易行的健康保持方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