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587038388951

    完美與殘缺

    上帝賦於了這個世界,但是卻沒有把它賦於完美,所以才使這個世界上事事沒有完美,不管人們怎麼去努力都不會做到盡善盡美,總是有缺悍。

    但是這個世界大概就是因為有了殘缺才使這個世界變得接於近完美,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了殘缺,人們也就無法知道這件事完美是怎樣的,人們也就不會再有進步,不會有希望與追求,更不會有發展而言,因此殘缺是完美的奠基石。

    就像做人一樣,沒有哪一個人可以說自己做的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沒有一點的錯與後悔。

    生活中總是不盡完美的,它只給我們美的一半,而把另一半隱藏起來,總賦於我們熱情,引誘我們去尋覓,卻往往給我們留下的是悵然。人們往往在得到的時候同時也會失去某些東西,就像人們常說的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像有時候我想到奶奶家吃飯,但書卻在家裡,就只能回家而不能到奶奶家。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或許生活正是有了殘缺才使你的生活跌宕蕩起伏。人生是一條悠遠的長河,如果沒有樵石,沒有落差,沒有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的河床,那麼也就沒有美麗的浪花和響徹雲霄的濤聲。如果生命沒有殘缺,那麼就像徘徊在一潭沉寂的死水中,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讓生活出現許多磕磕碰碰。這樣才有美的感覺,殘缺的美更耐人尋味。生活中才更加體現出了美與殘缺。

    -----------------------------

    殘缺的完美

    一個人,躺在一張放在江邊的躺椅上,面對著美麗的夕陽無限感慨,生命中最後的一次落日,他帶走了多少遺憾與彷徨。

    他,是周瑜。

    一首未彈完的《長河吟》隨著滾滾而去的長江流向了遠方,美人的淚水溼透了他的衣襟,他仰天長嘯:“既生瑜,何生亮?”他去了,一代風雅儒將,帶著未了的心願去了。後人說他心胸狹窄,英雄氣短。其實心胸狹窄也好,英雄氣短也罷。你就是你,一個殘缺的周瑜,三國中一個殘缺的形象。

    當他接過吳侯的寶劍,披上鎧甲,跨上戰馬,帶著吳、蜀的五萬精銳站在江邊時,誰都沒有想到是這位年輕的將軍改變了歷史,使魏、蜀、吳成鼎足之勢。然而這場戰爭也暴露了他的缺陷。

    孔明駕著一葉扁舟來到吳門,僅用三寸不爛之舌便說服吳侯出兵滅曹。作為吳國的傑出軍事將領的周瑜又怎能不嫉妒。先是設計借曹操之手,除掉孔明,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害得孔明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東風,好不忙乎。然而公瑾畢竟不是孔明的對手,次次的失敗,卻又不曾吸取教訓。赤壁一戰,公瑾名聲在外,更加放縱自己。孫劉聯合本是上策,奈何與孔明積怨太深。南郡的失利,使他丟掉荊州還身負重傷;美人計的挫敗使他“賠了夫人,又折兵”;假道伐虢的失敗使他終不能忍受恥辱,箭瘡復發,一命嗚呼。因為公瑾的英年早逝,“三氣周瑜”的故事也因此廣為流傳。

    “敗在孔明手下,此皆公瑾妒人之才爾。”這是後人對你的評價。然而後人可知,周瑜妒才在於他是人,而不是神。周瑜之敗,在與孔明是神,而不是人。人和神鬥自然是要輸的。因此周瑜的缺陷也造就了他的美。因為只要是人,都會有缺陷的。

    周瑜是英雄,英雄就應該倒下,何況是一個氣短的英雄。

    公瑾走了,留下了美麗的小喬,留下了東吳悲痛的哭喊,留下了建業大街上的雪白,也留下了吳侯期盼的眼神……

    他,一個氣短的英雄,帶著未收回荊州的遺憾走了,帶著與孔明一決高低的氣概走了,帶著後人對他的評價走了,也帶著對世間無限的嘆息走了……

    回顧歷史,又有多少位像周瑜一樣殘缺的英雄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被無情的吞沒,比如耿直的項羽,比如愚忠的岳飛……人們歌頌他們,不正是因為他們生命中的殘缺嗎?殘缺造就了項羽,造就了岳飛,也造就了周瑜。

    英雄就是英雄,是英雄就應該倒下,何況是一個氣短的英雄,這就是周瑜—— 一個殘缺的英雄!

    ----------------------------

    完美的殘缺

    無情的時間悄然而逝,許多往事已經被我漸漸淡忘記了,然而。有一件事卻在我的腦海裡越來越清晰,時時刻刻鞭打著我的心。

    那是暑期假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乘車去看望多日不見的奶奶。那天天氣出奇的熱,陣陣熱浪撲面而來,蒸得人透不過氣來。在熱浪的淫威下,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無精打采。

    “這車怎麼搞的,怎麼還沒有來?”頂著老大的太陽,大家都快有點吃不消了。我踮起腳,用手罩在眼睛上方擋住刺眼的Sunny,伸長脖子向遠處張望。終於,一輛客車從遠到近晃悠晃悠地開了過來。天哪,車上這麼多人呀!我人小眼尖,早早就把車裡的情況看得一清二楚。“又可能要練站功了!”我心裡發起急來,不由在暗地裡憋著勁,心想:成敗在此一“擠”。

    車身剛剛停穩,還趴在地上不停喘粗氣時,我就已溜到車門邊。車門一開啟,沒等車上的乘客湧下來,我就充分發揮了身材“優勢”,憑著自己瘦小身子鑽了上去,三下兩下就把屁股落在別人剛剛離開的座位上。當時我心中的那個美呀,就別提了。坐上發燙的座位上,我得意地向車門望去,看那擠成一團的上上下下的乘客。最後上來的是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奶奶,在車廂裡被人群擠來擠去,顯得很吃力,最後在售票員的攙扶下才總算是有了一塊立足之地。

    “哪位同志給老大娘讓個座……”耳邊不時傳來售票員焦急的話語。售票員的話語讓我心裡咯噔了一下:“我是讓還是不讓呢?讓吧,到奶奶家可有五十里呀,站這麼遠也不容易;不讓吧,能忍心讓人家這麼個老人在人堆裡被人擠過來擠過去嗎?這說得過去嗎?”我真的感到很為難。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我最終還是決定尊老愛幼,忍痛割“座”。我挪動了身子,剛想起身,但看到周圍坐著的叔叔阿姨們卻一點反應也沒有。他們的表現使我心裡又咯噔一下:“連叔叔阿姨都不讓座,我又何必當‘小雷鋒’呢?再說,這麼遠要我站著去,我還真吃不消呢!”找到了這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我那稍有動搖的心又踏實了,連忙扭過頭到窗外去看風景。

    就在這時,耳邊傳來一陣細細甜甜的聲音,“老奶奶,您坐這兒吧!”這聲音在嘈雜、擁擠的車箱裡顯得那樣清脆,那樣有穿透力。車廂裡頓時靜了下來,人們不約而同地循聲望去。透過縫隙,我看到說話讓座的是一個和我一樣大小的小男孩,只是比我嬌小瘦弱些。就在此刻,我突然覺得我是那樣渺小……

    到終點站了,下了車。我急切地尋找著那位小男孩,因為我想對他說些什麼。當我看到他時,我像觸電一樣,渾身一震,呆呆地愣住了,因為小男孩正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去。小男孩子的身影漸漸變小了,最後離開了我的視線。我忽然覺得小男孩就在我的眼前,而且是那樣高大、完美無瑕。

    指導教師:王慈香

    簡評:在客車上,一瘸一拐的小男孩的讓座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靈,雖然他的身體功能有所“殘缺”,但他留給眾人的形象卻是那麼的高大與完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依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