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清君側是指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奸臣,歷史上明確以“清君側”為名的軍事行動一共有四次,分別是西漢的“七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元朝的孛羅帖木兒之亂和明朝的“靖難之役”,而這四次“清君側”,有且僅有明朝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成功了。

    第一次“清君側”:西漢“七國之亂”

    西漢景帝即位後,面對勢力越來越龐大的諸侯王,在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下,決定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漢景帝劉啟

    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從景帝二年(前155年)開始,先後削去了楚王劉戊的東海郡,趙王劉遂的河間郡、膠西王劉昂的六個縣。最終在削除吳王劉濞的豫章郡、會稽郡之時,遭遇到了武力抵抗。

    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公開反叛,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的名義,舉兵西向進發,拉開了“七國之亂”的序幕。

    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漢景帝在袁盎的建議下,誅殺晁錯以滿足叛軍要求,從而坐實了叛軍的反叛罪名。此後,在梁王劉武和漢將周亞夫的相互配合下,這次轟轟烈烈的叛亂僅用時三個月便被平定。

    歷經這次叛亂,當時最大的幾個諸侯王遭到了嚴重打擊,為漢武帝后來推行“推恩令”打下了基礎。

    第二次清君側:唐朝“安史之亂”

    隨著唐太宗、唐高宗等帝王在位期間多次開疆拓土,先後平定遼東、東西突厥、吐谷渾等地區,為加強中央對邊疆控制、鞏固邊防和治理異族,唐玄宗於開元十年於邊地設立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

    △唐玄宗李隆基

    此後,節度使權力不斷擴大,不僅管理軍事,而且通常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從而將轄內的行政、財政、戶口、土地等大權全部掌握,做大後的節度使已經對中央形成了極大威脅。

    在唐玄宗統治晚期,由於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開始不斷懈怠政事,導致統治癒加腐敗,政治日趨混亂,這讓已經全面做大的安祿山看到了機會。

    △安史之亂形勢圖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拉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

    這次戰亂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將唐朝從鼎盛時期瞬間推入了深淵,叛亂持續時間長達七年,直到寶應二年(763年)春天才徹底平定。

    第三次“清君側”:元末孛羅帖木兒之亂

    元末時期,由於元朝統治腐朽日久,天下大亂,元朝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孛羅帖木兒便是元末時期鎮壓起義的重要將領答失八都魯的兒子,原本父子都在為維持元朝的統治而奮戰,在與紅巾軍的作戰中立下汗馬功勞。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隨著久立戰功,孛羅帖木兒在至正二十二年(1363年)升任中書平章事,進入權力核心的孛羅帖木兒很快便捲入了元廷內部帝黨和太子黨的黨爭之中。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迫使元順帝解除孛羅帖木兒的軍權,四月又以孛羅帖木兒的不受命為由,聯合擴廓帖木兒一起出兵攻打孛羅帖木兒。於是,孛羅帖木兒便以“清君側”為名,成為元順帝的外援,先後兩次率兵攻打大都,後於七月攻入大都。

    △孛羅帖木兒

    八月,元順帝以孛羅帖木兒為右丞相,在他執政的一年間,雖然制定了一些有利於百姓和恢復統治的政策,但對於已經千瘡百孔的元廷來說,已經為時已晚。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初,皇太子子愛猷識理達臘與擴廓帖木兒再次發兵攻打孛羅帖木兒。同年七月,孛羅帖木兒被元順帝派人刺殺而死。

    第四次“清君側”:明朝“靖難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他將宗室二十五人(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封為藩王,分駐北部邊境和全國各戰略要地,想要以此加強皇室自身的力量。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藩王並不同於前朝的閒散王爺,尤其是他們掌握有一定的兵權。而由於要經常出兵討伐北元殘餘勢力,因此鎮守北部便將的藩王兵權更重,例如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燕王朱棣更是握有“節制沿邊士馬”的重權。當時作為皇位繼承人的朱允炆對此憂心忡忡,於是繼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洪武帝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為帝,很快便開始了削藩大業。繼位還不足一個月,建文帝便以謀反為由將周王朱橚削為庶人。

    △明成祖朱棣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建文帝又連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全部將其廢為庶人。其中湘王朱柏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齊王朱榑被軟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軟禁在封地大同。兩個月後,岷王朱楩也被廢為庶人,遷往漳州。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遣使入京奏事,使者在齊泰等人審訊下供出燕王異狀,於是建文帝降下密旨,令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逮捕燕王府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張信卻向朱棣偷偷洩露了訊息,於是朱棣用計誘殺了張昺、謝貴,隨即以燕王府私兵八百人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在控制北平後,朱棣以“尊祖訓、清君側,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開啟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在建文帝和朝廷的一系列腦殘作死操作下,最終取得了勝利。於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靖難之役勝利之後,朱棣於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不僅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位以地方反攻中央成功的藩王,同時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清君側”成功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裡草帽大船團各位船長賞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