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歷史上做太上皇的還是有不少的,比較熟悉的有劉邦之父劉太公,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和清朝乾隆皇帝。

    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世時被作為太上皇的皇帝,也是唯一一個生前沒有做皇帝而做上太上皇的人。

    劉邦登基為帝后,隔幾天去朝見一次劉太公,都是家庭之禮,有一天伺候劉太公的人就對他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雖然您是皇帝父親,但皇帝畢竟是天下之主。於是劉邦在來拜見劉太公的時候,劉太公對劉邦非常的恭敬,劉邦非常吃驚,知道情況後,就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因此劉太公為成了第一個生前沒有做皇帝而尊為太上皇的人。

    唐高祖李淵,起兵後建立大唐,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和太子矛盾加劇,最終發生政變,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於是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李淵讓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尊李淵為太上皇。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曾兩次登基為帝,唐中宗李顯駕崩後,韋氏專權。

    同時韋氏也想學武則天,最終李旦之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除去韋氏集團,擁立李旦為帝。

    李旦登基後,是為唐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後來因為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關係惡化,同時李旦又以天像有變,認為他不適合做皇帝。

    於是唐睿宗李旦不顧太平公主反對,堅決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登基為帝,是為唐玄宗,尊李旦沒太上皇。

    李隆基登基後,勵精圖治。開創盛世,使大唐國力強盛,天下太平,同時他也做了幾十年的太平天子,後來李隆基貪圖享樂,又因為年老,對安祿山過於信任,導致發生安史之亂。

    李隆基在發生安史之亂時又部署不當。之後就出走蜀地,最終太子在別處登基為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也離開了大唐權利中心。

    乾隆皇帝是雍正之子,是一個長壽的皇帝,他生前的文治武功也很高,只不過因為後來他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清朝止步不前。但在他為政的時候,大唐國力卻是很強盛,後來乾隆皇帝年老,讓位於嘉慶皇帝,他被尊為太上皇。乾隆皇帝雖然為太上皇,卻還是掌握著朝政大權。

  • 2 # 別酒流年

    太上皇聽著這名字就霸氣外漏!皇上他爸呀,兒子還不得聽老子的!可是實際上是,太上皇不僅僅只侷限於父子,也有比較奇葩的孫子輩當上了太上皇。古代是一個皇權至上的社會,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所以有很多人都對皇位有著覬覦之心。嘗過了當皇帝的癮,誰還戒得掉呢?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人家都直接跳過皇帝那一環。譬如第一位當上太上皇的劉太公。他可是響噹噹的“父憑自貴”,唯一的政績就是生了個好兒子。他這個太上皇的位置,完完全全也就是靠劉邦。劉邦封他老爹為太上皇還是有緣由的,據說劉邦滅楚稱帝后,朝見劉太公,一直以來按照平常人家父子間的禮節一般。但皇帝身邊少不了阿諛奉承之人。有人就說了,太公您這樣不合適,您雖然是皇帝的父親,但皇帝是一國之君,您是他的臣子,哪有君拜見臣的道理。後來劉邦再來看拜見,太公拿著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大驚,知道原因後就尊太公為太上皇帝(簡稱太上皇)。這位太上皇懂得在自己兒子面前放下身段,可謂是識時務者。最終活了七十五歲,在當時是決對的高壽!

    再來說說最年輕的太上皇北魏的拓跋弘。這位一上位就被車騎大將軍乙渾利用,成為大肆排斥異己,建立獨裁的統治的工具。而對於乙渾的兇殘,拓跋弘能做的居然是到皇太后馮太后那裡去哭鼻子(太丟皇帝的臉了)。馮太后也沒辜負拓跋弘的一頓痛苦,最終用計將乙渾除掉了。不過同時,馮太后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她下詔臨朝聽政,處理所有的軍國政務。拓跋弘一看,皇帝不好當那就不當了,在自己十八歲時將皇位給自己的兒子,自己則專心禮佛,當上了太上皇!哪知這太上皇也不好當,剛剛當了五年,就被馮太皇太后餵食了毒藥,一命嗚呼,結束了自己短短二十五的人生。

    還有一位為人痴傻的太上皇--晉惠帝司馬衷。他有一句名言,大家肯定聽說過。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訊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冥思苦想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如此皇帝豈能掌握實權?其實他在位期間一直做得都是傀儡皇帝。在八王之亂中,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了惠帝的帝位,並以惠帝為太上皇。

    唐朝的李淵、李旦、李隆基

    李淵作為唐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功績也是十分的高,但是這也離不開他的一個好兒子。不過也正是因為兒子過於出色,他也成為唯一一個開國皇帝便做了太上皇的人。但玄武門之變後,自己的兒子們自相殘殺,讓他寒了心。當起了太上皇,不過他的兒子李世民在位期間,對內以文治天下,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為唐朝盛世奠定基礎。他的太上皇做得可算是名至實歸。

    李旦的太上皇來的就更輕鬆了,完全是兒子的功勞。李旦是兩次當上皇帝的人,第一次因為無法抗衡其母武則天,自動讓位於她。第二次是他兒子李隆基從韋氏手中奪過來的。讓位於李隆基,實屬應當應分。所以後來他便安安心心的做了一個太上皇。

    有了李隆基的示範,他的兒子更是有樣學樣。趁著李隆基逃到蜀中之後,太子竟然直接宣佈當皇帝了,所以他也被迫做了太上皇。

    兩宋的趙佶、趙構、趙昚

    第一位是宋徽宗趙佶。這位仁兄在被滅之際,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成為了太上皇,是個超級不負責任的。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他並不適合做皇帝,只專心侍弄他的那些字畫,花草就可以了。

    第二位是南宋時期的宋高宗趙構。在位期間,大金一來進攻就開始逃跑。迫於形勢民心,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擊金軍。當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後重用主和派的王倫、秦檜等人。對金朝一味採取求和,對金朝提出的要求執行得那叫一個徹底。在當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後,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將位子傳給趙昚,當起太上皇。

    第三位是趙昚,宋孝宗。孝宗做了27年皇帝后,在內憂外患中將位傳於趙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

    這三位姓趙的,不愧為一家人,辭職的理由都如此相似。

    乾隆皇帝—— 最後一位太上皇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號稱“十全老人”,他前期繼承爺爺和父親傳下來的基業,開創了所謂的盛世,不過他的閉關鎖國政策,也導致了後來中國經濟的落後,完美的錯過了“工業時代”。他這位太上皇可不是擺擺樣子的,朝廷大權仍是在他一手在握。而他之所以會退下來,也是因為之前發過的一個誓言,說自己絕對不會比自己的爺爺在皇位上呆得更久,但卻沒想到自己的壽命這麼長,只好退下來。乾隆帝於養心殿逝世,終年八十九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做什麼行業比較掙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