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狼煙火燎

    法國在二戰前以擁有馬奇諾防線為榮,大事宣揚,這條世界最牢固的防線是不可能被任何軍隊攻破的。而事實上二戰德軍也並沒有攻破這條防線,但是結局卻是不攻自破!

    英法在二戰時期對德國的防禦重點分為了兩部分,第一就是與德國交界的馬奇諾防線,第二就是重兵部署在比利時,而比利時與馬奇諾防線之間的區域,其地形以及一些其他因素,而且同樣部署有法國大量的防禦堡壘,因此法國對這裡的防禦部署相對薄弱!

    而德軍的最初的部署與英法預料的差不多,重兵集結比利時方向,馬奇諾防線和與比利時之間的地帶分別部署一個集團軍,主要負責牽制和防禦。但是在德軍進攻前,希特勒會見了曼斯坦因,而這位德軍最偉大的戰略家將攻擊法國的戰略部署提供給了德國元首並得到了採納。

    德軍將進攻的重心放在了馬奇諾防線與比利時防禦線之間的空襲地帶,而在面對法國軍隊的抵抗過程中,除了最初法軍還能依靠完整的防線抵抗一陣子之外,後來的戰鬥那就是德軍裝甲師之間的賽跑遊戲了。

    法軍總是想著後退建立起自己的第二道防線,但是德國的裝甲師們將兵貴神速發揮到極致,也讓世界第一次見識到閃電戰的威力,法軍的防線往往還沒有建立起來,德國的裝甲師群已經衝破防線,法軍總是被德軍裝甲師快速追擊,後退變成了潰逃,而法國戰場也變成德國將軍們的飆車遊戲!而在比利時重兵駐守的英法聯軍很快便被德軍裝甲師反包圍,於是上演了一出二戰最大的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

    二戰以法軍為代表的陣地戰在德國的閃電戰中輸得體無完膚,強大的法國軍隊在短短39天內便投降,而世界第一防線馬奇諾防線德軍壓根就沒有動過,在整個二戰過程中零作用,成為了一個天大的笑話!而魔鬼裝甲師師長隆美爾便是在法國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 2 # 劍挽蒼穹

    《攻破馬其諾防線之認識》

    馬其諾防線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傳統陣地戰的延續和發展。其主要是以重兵守點,以點成線,防禦敵方突破。如同,中國萬里長城的作用,只適防守,不重進攻。

    馬其諾防線,法國投入重金打造,綿延幾百公里。內部生活設施配置齊全(宿舍、醫院、食堂、娛樂、商店、洗浴)。武器裝備完善,各類口徑大炮和諸多機槍射孔可覆蓋和封鎖正面幾十公里。補給輸送上,馬其諾防線內部可通行小火車,快速實施兵刀補充和彈藥補給。強大火力配備和強大防禦能力,的確令德軍心存顧忌,不敢也無法正面突破。的確,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馬其諾防線。

    馬其諾防線最終被突破,主要原因:

    一是法國戰略決策失誤。法國延用一戰策略,以陣地防禦戰來對抗德國潛在的危脅,而忽視了一戰中出現的裝甲坦克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也忽視了德軍強大的快速機動能力,面對複雜地域的通行能力。

    二是馬其諾防線未完工。因工程施工進度時間未能如期完工,因鄰國原因未能按法國戰前構想一直延伸至海岸線。造成防禦漏洞和為德國提供了迂迴通道。

    三是法國軍民盲目樂觀。盲目樂觀衝昏頭腦,按巴黎會議,德國軍事力量削弱,裝備受限。法國軍民面對自身百萬雄兵,從上至下,都沉浸於再次擊敗德國,延續一戰勝利榮光的自信中。而對德國暗渡陳倉式的擴軍備戰重視不夠,對德國軍民上下一心意在雪恥的意志不重視。

    四是德國戰略戰術合理。德軍在軍攻法國前,就從未想以重大傷亡,從正面突破馬其諾防線。而是積極發揮裝甲集團機動性強、火力優勢及戰鬥機摧毀敵後方重要目標、交通樞紐的戰略。實施正面牽制,側面迂迴的戰術,成功的達成戰略目的,快速的摧毀法國軍隊,征服法國全境。讓馬其諾防線淪為一道無用的防線。

  • 3 # 品點歷史

    馬奇諾防線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從未被攻破的防線,當然,主要原因是它至始至終就沒有遭到過攻擊。這條防線法國曆時11年修完,耗費50億法郎,徵用了大量勞動力,全長380公里,光大口徑炮臺就有300多個,防禦工事數千個,工事壁厚能達到3米多,堅不可摧,壕溝、木樁、通電鐵網交錯,裡面各種軍事設施一應俱全,糧食儲備可以保證幾十萬士兵在裡面待待三個月。可以說,馬奇諾防線固若金湯,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攻破這條防線,因此馬奇諾防線在當時也被稱為戰爭奇蹟,人類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

    當時,儘管法國修建了這麼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防線,卻為什麼在開戰之初就敗給了德國呢?先說結論,馬奇諾防線雖然厲害,但是跟不上時代,壕溝和鐵絲網是一戰的產物,馬奇諾防線說白了也就是一條加強版的壕溝,而此時法國的對手德國已經在研究大規模坦克叢集和閃電戰這樣的先進戰術了,法華人用一戰的思維打二戰,焉有不敗之理。

    拿皮侖時代過去以後,法國在軍事上就一直沒有雄起過,戰術思想陳腐落後,沒有創新。這點在一戰時期就已經暴露了。一戰時期已經出現了坦克、馬克沁重機槍等高效殺人武器,但是法軍還像燧發槍時代一樣,大規模排隊進攻,認為這是一種軍人榮耀,對德軍在坦克和機槍掩護下進攻反倒嗤之以鼻,當然,戰爭狠狠的教訓了法華人,大量的傷亡使法華人不得不放棄排槍攻擊的戰術。

    一戰後,法華人反思總結自己在一戰中犯的錯誤,認為最大的錯誤就是讓德軍進入法國本土,雙方在法國本土交戰,使得大量平民在戰火中殞命。於是,法華人想在德法邊境修一條防線,將德軍牢牢的擋在國門以外,最大程度的減少戰爭損失。這條防線最初由馬奇諾將軍主持修建,所以叫馬奇諾防線。

    但是,德國和法國並不是全線接壤,中間還夾這個比利時,馬奇諾防線並沒有延伸到法、比邊境。其中原因有幾個,第一,法國再也修不起了,馬奇諾防線修了十一年,每年花費是國防支出的一半,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所以無力再往法、比邊境延伸;第二,在法、比交界的阿登地區,這裡山高林密,道路崎嶇,這裡是德國進攻法國最可能的路線,一戰時期的坦克比較落後,無法快速穿過阿登山區,所以法華人認為德軍的坦克部隊短時間內不可能穿過阿登地區,到時候法軍可以回身救援,將德軍包圍,馬奇諾防線修的越堅固,就越能逼迫德軍從比利時進攻法國;第三,法華人想著把禍水往英國身上引,如果德國佔領比利時,就能直接和英國隔海對峙,英國就再也不能坐山觀虎鬥了。

    (阿登山區)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法國打的一手好算盤,最後卻落了空。首先是科技的進步,二戰時期的坦克已非一戰時期可比,穿山越嶺如履平地,德軍的坦克叢集很快就穿過阿登地區,出現在法軍後方,法軍甚至來不及回援;而英國的丘吉爾同樣也不是個善茬,德軍進入法國後,英國並沒有派兵支援,而是全線收縮,回到英國佈防,英國陸軍雖然不是德軍對手,但是海軍強大,憑藉海軍扼守英國本土還是沒問題的,只要能拖到美國參戰,英國就贏了。在多個因素作用下,法國敗給德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科技發展為我們節省出大量的時間,但為什麼我們卻更加忙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