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雨空酌
-
2 # 甦醒老師
現代科技發展,為我們節省出大量的時間,這個是毋庸置疑的。飛速發展的通訊手段,極大提高了溝通速度;越來越發達的交通方式,讓物理距離變得越來越不是問題;吃完飯,不想洗碗,洗碗機幫你解決;不想做飯,甚至不想出去買藥,點一點手機,各種應用都會幫你送上樓。。。。。。
被解放的我們,為什麼覺得更加忙碌了呢?
1、是真的忙嗎?未必
拿工作舉例,溝通速度提高了,溝通效率一定提高嗎?未必。一個報告、一稿設計,改來改去,幾易其稿,最終可能會被改得面目全非,又或者,最後發現,怎麼貌似回到了原點。
很多的忙碌,是低效的、令人焦慮的、令人無奈的。。。。。。
2、為什麼
(1)職場來說,變化的是溝通的速度,不變的是低下的溝通效率。領導、甲方可能會提出多樣的要求,多維度的需求,不斷地讓你修改,變化,改進。。。。。。一遍又一遍,一波又一波,你能感受到的是迅速的但效率低下的溝通效率。此處不辯論對錯,因為溝通是雙方的事情。
(2)職場來說,深層次的管理架構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化,管理效率並沒有實質性提高。現代社會,高速執行,作為企業,管理手段的改進、管理效率的提升又有多少?甚至,是不是有時候會感覺到管理效率居然出現了下降和倒退?
(3)大眾焦慮的時代,我們都很忙碌,生怕錯過什麼。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在公交地鐵裡,在商場大街上,很多人低頭划著螢幕,劃得很快,生怕錯過什麼似的。但是,我深深懷疑資訊(知識、廣告等等)被吸收轉化的效果。爆炸的資訊,讓這個時代的焦慮,更加嚴重。靜下心來讀本書,望著窗外深入思考,這些都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稀缺。
3、怎麼辦
(1)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內心,思考一下,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要怎麼做。認清楚自己了,明確方向了,內心自然清晰堅定,縱使外界如何紛擾,我自巋然不動。提高自己向下紮根的能力,讓靜下來、慢下來,成為自己節奏的日常,焦慮不再,實際,是加速了。
(2)以靜制動,以緩應急,不要被上位者輕易帶跑節奏。領導、甲方,他們的要求可能是多樣、多變的。不評論各類要求的對錯,作為社會上、職場中的我們,要靜下心來思考這些要求的出發點、目的,不要像磨盤一樣被動地隨著他們的要求轉。只有自己能悟透這些要求的實質,才能從容應對,而不至於疲於奔命,陀螺一樣打轉。
(3)利用真正空下來的時間,思考深層次的問題。很多問題本質是一樣的,很多事情也是殊途同歸。撥雲見日,真正提升自己的認知層次,才能看懂世間百態,才能從深層次上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願你我能夠不負這個時代文明帶給我們的空與閒,在一定層次上靜下來,慢下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品質,享受美好生活。
-
3 # IT人劉俊明
雖然科技發展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我們的工作量卻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就是為什麼現代職場人壓力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以IT行業為例,早期軟體開發任務是比較簡單的,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雖然軟體程式語言越來越豐富,開發工具也越來越方便,但是由於工作量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軟體開發人員實際上是越來越忙了。而且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大資料的發展,軟體開發工作越來越系統化,參與的角色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使用者對於產品體驗度的要求,但是軟體開發人員的工作壓力無疑也在增大。
在IT行業內,除了軟體開發人員之外,產品經理、專案經理、UI設計師、測試等與產品有直接關係的人員都有較大的工作壓力,原因也大多都是工作量比較大。不少科技公司的專案經理往往都會同時帶多個專案,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專案經理在同時帶11個專案,工作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雖然現在有不少工具可以提高專案管理效率,但是由於專案量多,所以管理工具節省的時間也被抵消了。
除了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運營人員、市場人員等工作崗位也都有較大的工作壓力,尤其是大型的網際網路平臺往往會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所以,雖然科技的發展方便了使用者,但是對於工作人員來說,科技的發展也會帶來更多的工作量,這也是為什麼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的原因。
-
4 # 前沿大科技
生活中的確如此,我們在科技的浪潮中,學習似乎成了現代社會的強迫症,在從國家到個人的各種競賽中我們奔波的腳步越來越快,而且愈顯疲憊。雖然減少了體力勞動,但與日俱增的精神壓力絲毫沒有讓人類輕鬆下來,我認為是這樣的,現代社會的人們得了一種知識焦慮症。
知識焦慮症可以這樣來表述,以前的人們生活在一座大山裡,在這個有限的知識體系內津津樂道,但自從人類進入了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人們的視野成指數型增長,他們看到了更多的大山,便瘋狂的去爬這些山,於是在各種各樣的攀爬競賽中顯得疲憊不堪。
我的谷歌閱讀器裡邊總是有1000+的條目,而我不捨得去刪出那些精心挑選的訂閱,我總是說不刪還可能讀到一些有用的資訊,但是取消訂閱之後就一定看不到了,還是留著吧,結果自然就是在閱讀器這個時間的黑洞面前我顯得越加焦慮,而且我也不知道這些知識到底有什麼用,有用的話有多大價值,僅僅讓我顯得更博學嗎?而這種現象是相當普遍的,在閱讀中人們知道了資訊產業的新技術,便想知道軍工方面的,知道了美國的政治體質,便想知道巴西的,非洲的,接踵而至的便是知識焦慮症,拖著疲憊的身軀“刷博學”,以至於到最後焦爐淹沒一切成就感,只剩下虛偽的讚美聲,和光豔背後的傷痛。
究其原因,我認為是人類的貪婪。有人貪婪美色,有人貪婪金錢,有人則貪婪知識,而貪婪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渴望被關注。人們總是太功利化了,有人甚至義正言辭的提出“功利化學習”的理論,在功利與慾望的驅使下,人們便越發貪婪。
我並不是反對積極而奮發的學習,學習當然是好的,這是時代的潮流,我們當然要和時代的腳步一致,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我們當然要活出生命的意義來,我只是想說生活還有另一面,我們永遠都不要走極端,去尋找一個平衡點,善待自己,有些事的確要有魄力,要對自己狠一點,但以生命的長度來考量的話,那請不要對自己太狠,過於激進,過分貪婪的結果是一無所有。
回覆列表
個人以為,科技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節約了時間,換言之就是提升了效率,那麼既然效率提升了,人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同時上級,使用者或者合作伙伴的要求也會提高,都會希望在滿足效率的同時儘快提交相應的任務成果,這樣就會更加忙碌。例如寫翻譯材料吧,沒有電腦時,翻譯靠差字典,靠手寫,效率很低,提交材料的時間會很長。有電腦時,翻譯可以利用電腦字典查詢,靠打字,效率就提高了。網路發達後,翻譯可以線上大段翻譯,大大提升了效率。而翻譯軟體的不斷進步,讓翻譯這項工作更加簡單。以前一個月翻譯一份材料,現在一天翻譯一份,那麼能夠乾的工作就會更多,就會更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