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淵閣007

    劉邦統領的數萬漢軍在白登之戰中,被匈奴40萬大軍圍困,為何能夠全身而退?

    引入:秦朝末年,農民起義蜂擁而起,大秦帝國被推翻,加上四年的楚漢之爭使中國北方防禦空虛,西漢初年,一個名叫冒頓的匈奴首領趁中原虛弱,無力集中足夠力量進行防禦邊關的形勢,與其他部落聯盟組成大軍南下,當時劉邦對新封的異姓王並不放心,隨時關注著各諸侯王的動向,一旦諸侯王有與匈奴牽連的任何跡象,都會使漢朝驚慌失措,於是在公元前200年秋天,韓王信在大同地區發動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這引起了劉邦的大力關注,關注到什麼程度,劉邦親自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去收拾韓王信和匈奴,先後在銅輥、晉陽取得大捷,後來劉邦被勝利衝昏了頭,輕敵冒進,率領輕騎兵追擊到大同平城一帶,結果中了匈奴冒頓單于的誘兵之計。後果是劉邦的騎兵精銳被圍困在白登山上,於是劉邦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絡,時間長達七天七夜,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帶著大量金銀財寶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閼氏,閼氏向冒頓大吹枕頭風,劉邦才得以脫險。

    那麼是不是一個女人的話就讓冒頓單于退兵呢?答案肯定不會如此簡單,那麼是哪些因素促成冒頓單于放劉邦一馬呢?下面我們將從幾個方面來剖析:

    一、氣候和地理的影響:

    冒頓單于圍困漢軍時,正值酷寒嚴冬,說明當時北方溫度極低,史書中記載漢軍被圍七天七夜後,凍傷者達到了十分之二三,大量士卒的手指因壞死被迫砍掉,對於大多出生南方的漢兵來說,不適應北方寒冷的氣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管是漢軍還是匈奴人,都是血肉之軀,面對如此極端天氣,恐怕處境都一樣,你說匈奴人穿得多也不現實,因為匈奴以騎兵為主,過重的負擔不利於長途奔襲作戰,加上已經過去七天,身上攜帶的食物肯定也差不多吃完,由於運糧不便,四十萬匈奴騎兵的伙食就是一個大問題,冒頓的策略當然是速戰速決,不料想卻打成了持久戰,劉邦被圍困的肯定都是騎兵中的精銳,戰鬥力極強,由漢軍的兩大悍將樊噲和灌嬰統領,兩人作戰英勇是出了名的,楚漢之爭時期,樊噲闖過鴻門宴掩護劉邦潛出,灌嬰帶領騎兵將項羽追到烏江自刎,從這兩件事當中可見兩人的將才,劉邦的這支前鋒部隊不說多,大約也有幾萬左右,要不是被四十萬匈奴大軍圍困七天,也不可能堅持下來,人數佔劣勢卻有一個優勢就是糧草需求也少,且能抱成一團一致對外,此外漢軍還佔據了有利地形,白登山西邊有一條河橫穿而過,北方靠山,只有東面和南面較為開闊,而匈奴要進攻也只能選擇派重兵從東南方攻擊,漢軍只需特別嚴防死守這兩個方向就可以了,匈奴雖然兵多但在白登山上卻施展不開,所以劉邦能堅持七天是有原因的。

    二、匈奴的習性:

    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對南方農耕文明的進攻主要是以劫掠為主,有利就來,無利就走,匈奴人很看重性命,被打敗撤退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

    《史記》記載:其攻戰,斬首虜賜一卮酒,而所得滷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故其戰,人人自為趣利,善為誘兵以冒敵。故其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戰而扶輿死者,盡得死者家財。

    匈奴人比較現實,匈奴的最高首領想要獲取部下的支援,就得透過把劫掠的物質分給他的跟隨者來確保他們的忠心,有好處就跟著你一起幹,沒有利益就做鳥獸散,當時冒頓單于當然考慮到了這一點,後勤跟不上,一時又難以拿下白登,無利可圖,即使將劉邦殲滅了,自己肯定也會元氣大傷,自己稱霸北方不久,要是被新收服的東胡與月氏乘機造反該怎麼辦,劉邦萬一崩了,漢朝可以再立一個皇帝,朝中能征善戰的將領也很多,考慮到這些,冒頓單于覺得損兵折將不划算,所以有了撤兵的打算,當然最終讓他撤兵的是後方形勢的變化。

    三、戰略失誤

    冒頓單于把大軍集中在一起,只為引誘劉邦入圍,似乎不值得,因為會導致其他地方防務緊張,劉邦留在後方周勃統領的步兵就發揮了作用,周勃率領步兵正在匈奴後方集聚,一旦漢兵將其歸途截斷,這樣冒頓單于損失會更大,匈奴大軍圍困劉邦時,漢軍已然將馬邑、婁煩收復,再做無謂的圍困似乎價值不大,加上當時的四十萬匈奴軍肯定大部都是臨時從各地徵集而來的,從攻佔馬邑來算,匈奴的精銳最多在十幾萬左右,其他估計都是臨時拼湊的,當然有可能是史官們為了神化漢高祖,把資料說得大一點,以體現高祖有神助,司馬遷有可能會沿用以前史官的資料。

    《史記》記載: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冒頓單于不可能傾巢而出,會留下部分駐守北方大本營,四十萬匈奴大軍肯定不是一條心。劉邦死戰堅持了七天,為周勃調集部署大軍支援贏得了時間,試想想西漢一國之君被圍困,周勃還不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劉邦可是他的大靠山,從沛縣一起創業的死黨,如果劉邦有什麼不幸,周勃也難逃其責。

    冒頓單于之所以會撤軍,說明漢軍已經到達白登山外圍,即將形成合圍之勢,當然作為草原上的王得找個臺階下,於是正趕上劉邦派出陳平進行談判,冒頓樂得順坡下驢,接受條件,訂立合約,至於說陳平賄賂冒頓妻子並使用色誘一說,有待商榷,試想想當時軍中哪有那麼多金銀財寶,作為騎兵大量運輸這些東西不是累贅嗎?再想想一個連親爹都敢殺,妻妾都能送人的草原漢子,還缺心狠手辣和一個女人嗎?女人在匈奴地位很低,被看作是傳宗接代的人,一個匈奴的首領會聽一個女人的話嗎,不可能,再說當時的那個閼氏並一定在軍中,估計早就不見了。

    《史記》記載:居頃之,東胡以為冒頓畏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單于一閼氏。冒頓復問左右,左右皆怒曰:“東胡無道,乃求閼氏!請擊之。”冒頓曰:“柰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東胡王愈益驕,西侵。

    冒頓考慮到撤兵有好處,出兵打仗為的是什麼,不就是那幾個錢嗎,加上當時軍心開始渙散,漢兵反包圍形成,自己之前的優勢就會變為劣勢,所以選擇答應劉邦的條件,故意留出一角讓劉邦突圍,為什麼不是全部撤軍,這當然得考慮在軍中的影響問題了,四十萬大軍居然搞不定幾萬人,回到北方去,威信肯定下降,把放水的那一角的首領抓起來殺掉,一切責任就可以推個乾乾淨淨,冒頓也不傻,甚至說非常懂兵法。

    結語:劉邦之所以能夠突圍白登,主要是因為援兵即將到來,也就是當時的有利局勢向劉邦一方轉移,冒頓單于並不是因一個女人話語而做出改變,而是戰略上的考慮,儲存勢力不被削弱,從全域性入手,於是他才能在後期建立起與漢朝抗衡的匈奴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龍為什麼將“快”描寫進武俠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