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05371473967

      “始之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和伯禹分別指李冰和大禹。  意思是:現在才知道李太守治水的功績,就連當年的大禹也無法與他相比。  這是讚美戰國時期李冰的,他在擔任蜀郡太守時,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這項工程至今依然綻放著光彩。  出自岑參《石犀》,原文為“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為魚.向無爾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人物介紹:  李冰,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生卒年不詳。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擔任蜀郡郡守時,與其子(二郎)主建了的都江堰,得到鄉民敬仰,經歷代追贈,清德宗光緒四年(公元1888年)封李冰“通佑顯惠襄護王”。李冰及其治水事蹟自東漢起便被神化,並逐步演變成為川主(二郎神)。川主是四川及重慶的鄉神,也是巴蜀地區最重要的民間信仰神祇。李冰治水,建立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導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後世為紀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廟。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市南),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父親不擇手段打壓兒子至抑鬱時,兒子在他死時也不見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