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魯班發明的。
刨的發明:
魯班在長期的木工實踐中,需要經常與木頭打交道,發現了許多可以進行改進的技術問題。如怎樣才能使木板既平整又光滑,在魯班之前,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影響了木工技術的進一步提高,魯班根據工作需要,經過反覆多次試驗,魯班給“斧頭”加塊鐵片,裝上木座,製出世界上首把刨子。有了這種工具,就可以把不平的木頭刨平,把不光滑的木料創光滑了,對提高水工技藝很有幫助。其他如鑽(打孔的器具)、鏟、鑿於、墨斗(木工畫線用的)和曲尺等,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其中曲尺,後人稱之為魯班尺,是木工用以求直角的,直至今人仍為木工所使用。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在當時有很大影
響,它使許多木工工匠從比較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並且成倍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同時使木工技術的很多方面可以憑藉比較簡單的工具提高工藝水平和質量。魯班在木工工具的發明創造上,得到家人各方面的支援和幫助,尤其是他的母親和妻子對他的幫助更大。例如,魯班在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都是由他的母親拉住墨線的一端,他自己拉住另一端,以便彈墨放線。這樣每次放墨斗線都需要他母親幫忙,很不方便,魯班也覺得有必要想出一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後來經過他在生面,使木工技術的很多方面可以憑藉比較簡單的工具提高工藝水平和質量。魯班在木工工具的發明創造上,得到家人各方面的支援和幫助,尤其是他的母親和妻子對他的幫助更大。例如,魯班在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都是由他的母親拉住產實踐中不斷探索、反覆試驗,魯班設計了一個小彎鉤,拴在木頭的一端,這樣放線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小彎鉤鉤住木頭的一端,以代替原來的手工操作,只需一個人就行了。從此以後,彈墨線就不用再讓母親幫忙。後來木工就把這個小彎鉤稱為“班母”,以紀念他的母親對他的幫助。又如,刨木料時頂住木料的卡口,人們稱之為“班妻”。據說這是因為魯班以前刨木料時候,都是由他妻子扶著木料,後來他發明了卡口,才不用他妻子幫忙了。
魯班發明石磨
史書記載,魯班還發明瞭石磨。自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後,去掉穀物殼皮和破碎豆麥就成為人們必須的一種煩瑣勞動。為此廣大勞動人民進行了長期探索,做出了不懈努力。相傳在6000年以前人們就開始用石頭將穀物壓碎或者碾碎,4000多年以前,人們發明了一種稱之為“杵臼”的碾米工具。這種工具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稱之為“杵”,它是一個用木頭或其他材料做的律槍;另一部分稱之為“臼”,它是在石頭上鑿出一個圓坑。操作時將米放在“臼”中,然後用“杵”宋春搗。這種裝置比起直接用石頭來碾碎穀物已有很大進步,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如比較費時,每次只能春少量穀物;比較費力,它全仗手工春搞,時間一長難免腰痠背痛。因此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簡單的機械裝置,以代替手工賽搗。魯班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非常瞭解老百姓的需要和疾苦,因此他決心解決這一難題。為此,他經常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實踐中去觀察、思考,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後來在勞動人民智慧的啟發下,經過他的刻苦努力,魯班終於發明了一種更為簡單實用的磨粉工具。他用兩塊比較堅硬、厚實的圓石谷鑿上密佈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之轉動,就能夠把谷麥磨成粉末,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廣泛使用的石磨。石磨的出現是中國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巨大進步,它將“杵臼”的上下運動改造成旋轉運動,將“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並且可以使用畜力等作為動力,這就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從此,將穀物磨成粉就不再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勞動,而成為一項比較容易的日常簡單操作,對於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起到非常有益的促進作用。
魯班的機械發明
魯班還是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發明創造了多種簡單機械裝置。如魯班曾對古代的鎖進行了重大改進。鎖在中國奴隸社會的周代就已經出現,其形狀象一條魚,構造比較簡單安全性比較差;經過魯班改進後,其形狀、結構均有較大變化,鎖的機關設在裡面,外表不露痕跡,只有藉助配好的鑰匙才能開啟,具有很強的安全性和實用性,能夠代替人的看守。史書記載,魯班曾用竹子做成一隻木鳥、能夠藉助風力飛上高空,王天不落地,在當時引起很大震動。還有一種傳說,說魯班曾製成機動的木車馬,這輛木車馬由“木人”駕駛,裝有各種機關,能夠在路上自動行走,一直到漢代還在流傳。後世不少能工巧匠,如三國時的機械發明家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侍封、清朝的黃履莊等,都受到這個傳說的影響,對木車馬進行過研究、探討。史書還記載,魯班曾製作了一種稱之為“機封”的裝置,可以用機械的方法進行下葬,具有很高的技巧,人們對此很佩服,但由於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能得到實施。在兵器方面,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史書記載,魯班曾將鉤改制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曾用此兵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越船後退就可以鉤住它,越船前進又可以進行阻擋,既能攻、又能守,頗具威力。魯班還曾將梯改造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越過城牆攻佔城地,非常有效。在雕刻和建築方面,魯班也有很多發明和貢獻。
古書記載,魯班曾在石頭上刻製出“九州圖”,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石刻地圖。《列子·新論·知人篇》中記載了魯班雕刻鳳凰的故事,從中我們可以學到魯班刻苦鑽研、勇往直前的精神。傳說有一次,魯班雕刻一隻鳳凰,當他還沒有雕成時,就有人看了譏笑道,你刻的鳳凰一點都不象,腦袋不象腦袋,身體不象身體。魯班聽了非常生氣,但並沒有灰心喪氣和停止工作,他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他人的諷刺。因此他更加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經過他的木懈努力,最後終於將鳳凰刻成。他刻出的鳳凰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贏得了眾人的讚譽,那些曾經譏笑他的人也不得不佩服魯班的高超技藝和刻苦精神。史書還記載,他曾製作了安裝門環的底座,也深受人們的歡迎。
魯班的妻子發明了雨傘
魯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據史書記載,傘就是由她發明的。她看到魯班和很多工匠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子,經常是風吹、雨淋、日曬,沒有什麼東西遮擋,很是辛苦。於是她決心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她開動腦筋,反覆試驗,終於做成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這樣不論走到那裡,也不論是颳風下雨,都不會受到風吹雨淋的襲擊了。
直至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關於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和傳說很多很多,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這些傳說和故事雖然不一定全部真實,卻表達了人們對魯班的敬仰和懷念,歌頌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魯班被人們現為技藝高超的古代工匠的化身,成為中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象徵。
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魯班發明的。
刨的發明:
魯班在長期的木工實踐中,需要經常與木頭打交道,發現了許多可以進行改進的技術問題。如怎樣才能使木板既平整又光滑,在魯班之前,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影響了木工技術的進一步提高,魯班根據工作需要,經過反覆多次試驗,魯班給“斧頭”加塊鐵片,裝上木座,製出世界上首把刨子。有了這種工具,就可以把不平的木頭刨平,把不光滑的木料創光滑了,對提高水工技藝很有幫助。其他如鑽(打孔的器具)、鏟、鑿於、墨斗(木工畫線用的)和曲尺等,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其中曲尺,後人稱之為魯班尺,是木工用以求直角的,直至今人仍為木工所使用。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在當時有很大影
響,它使許多木工工匠從比較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並且成倍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同時使木工技術的很多方面可以憑藉比較簡單的工具提高工藝水平和質量。魯班在木工工具的發明創造上,得到家人各方面的支援和幫助,尤其是他的母親和妻子對他的幫助更大。例如,魯班在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都是由他的母親拉住墨線的一端,他自己拉住另一端,以便彈墨放線。這樣每次放墨斗線都需要他母親幫忙,很不方便,魯班也覺得有必要想出一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後來經過他在生面,使木工技術的很多方面可以憑藉比較簡單的工具提高工藝水平和質量。魯班在木工工具的發明創造上,得到家人各方面的支援和幫助,尤其是他的母親和妻子對他的幫助更大。例如,魯班在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都是由他的母親拉住產實踐中不斷探索、反覆試驗,魯班設計了一個小彎鉤,拴在木頭的一端,這樣放線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小彎鉤鉤住木頭的一端,以代替原來的手工操作,只需一個人就行了。從此以後,彈墨線就不用再讓母親幫忙。後來木工就把這個小彎鉤稱為“班母”,以紀念他的母親對他的幫助。又如,刨木料時頂住木料的卡口,人們稱之為“班妻”。據說這是因為魯班以前刨木料時候,都是由他妻子扶著木料,後來他發明了卡口,才不用他妻子幫忙了。
魯班發明石磨
史書記載,魯班還發明瞭石磨。自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後,去掉穀物殼皮和破碎豆麥就成為人們必須的一種煩瑣勞動。為此廣大勞動人民進行了長期探索,做出了不懈努力。相傳在6000年以前人們就開始用石頭將穀物壓碎或者碾碎,4000多年以前,人們發明了一種稱之為“杵臼”的碾米工具。這種工具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稱之為“杵”,它是一個用木頭或其他材料做的律槍;另一部分稱之為“臼”,它是在石頭上鑿出一個圓坑。操作時將米放在“臼”中,然後用“杵”宋春搗。這種裝置比起直接用石頭來碾碎穀物已有很大進步,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如比較費時,每次只能春少量穀物;比較費力,它全仗手工春搞,時間一長難免腰痠背痛。因此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簡單的機械裝置,以代替手工賽搗。魯班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非常瞭解老百姓的需要和疾苦,因此他決心解決這一難題。為此,他經常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實踐中去觀察、思考,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後來在勞動人民智慧的啟發下,經過他的刻苦努力,魯班終於發明了一種更為簡單實用的磨粉工具。他用兩塊比較堅硬、厚實的圓石谷鑿上密佈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之轉動,就能夠把谷麥磨成粉末,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廣泛使用的石磨。石磨的出現是中國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巨大進步,它將“杵臼”的上下運動改造成旋轉運動,將“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並且可以使用畜力等作為動力,這就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從此,將穀物磨成粉就不再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勞動,而成為一項比較容易的日常簡單操作,對於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起到非常有益的促進作用。
魯班的機械發明
魯班還是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發明創造了多種簡單機械裝置。如魯班曾對古代的鎖進行了重大改進。鎖在中國奴隸社會的周代就已經出現,其形狀象一條魚,構造比較簡單安全性比較差;經過魯班改進後,其形狀、結構均有較大變化,鎖的機關設在裡面,外表不露痕跡,只有藉助配好的鑰匙才能開啟,具有很強的安全性和實用性,能夠代替人的看守。史書記載,魯班曾用竹子做成一隻木鳥、能夠藉助風力飛上高空,王天不落地,在當時引起很大震動。還有一種傳說,說魯班曾製成機動的木車馬,這輛木車馬由“木人”駕駛,裝有各種機關,能夠在路上自動行走,一直到漢代還在流傳。後世不少能工巧匠,如三國時的機械發明家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侍封、清朝的黃履莊等,都受到這個傳說的影響,對木車馬進行過研究、探討。史書還記載,魯班曾製作了一種稱之為“機封”的裝置,可以用機械的方法進行下葬,具有很高的技巧,人們對此很佩服,但由於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能得到實施。在兵器方面,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史書記載,魯班曾將鉤改制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曾用此兵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越船後退就可以鉤住它,越船前進又可以進行阻擋,既能攻、又能守,頗具威力。魯班還曾將梯改造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越過城牆攻佔城地,非常有效。在雕刻和建築方面,魯班也有很多發明和貢獻。
古書記載,魯班曾在石頭上刻製出“九州圖”,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石刻地圖。《列子·新論·知人篇》中記載了魯班雕刻鳳凰的故事,從中我們可以學到魯班刻苦鑽研、勇往直前的精神。傳說有一次,魯班雕刻一隻鳳凰,當他還沒有雕成時,就有人看了譏笑道,你刻的鳳凰一點都不象,腦袋不象腦袋,身體不象身體。魯班聽了非常生氣,但並沒有灰心喪氣和停止工作,他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他人的諷刺。因此他更加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經過他的木懈努力,最後終於將鳳凰刻成。他刻出的鳳凰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贏得了眾人的讚譽,那些曾經譏笑他的人也不得不佩服魯班的高超技藝和刻苦精神。史書還記載,他曾製作了安裝門環的底座,也深受人們的歡迎。
魯班的妻子發明了雨傘
魯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據史書記載,傘就是由她發明的。她看到魯班和很多工匠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子,經常是風吹、雨淋、日曬,沒有什麼東西遮擋,很是辛苦。於是她決心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她開動腦筋,反覆試驗,終於做成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這樣不論走到那裡,也不論是颳風下雨,都不會受到風吹雨淋的襲擊了。
直至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關於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和傳說很多很多,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這些傳說和故事雖然不一定全部真實,卻表達了人們對魯班的敬仰和懷念,歌頌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魯班被人們現為技藝高超的古代工匠的化身,成為中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