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疑義共析且謙

    一、生產法

    生產法GDP的計算公式如下:

    生產法GDP = 總產出 – 中間投入

    其中,總產出就是一國所有常住單位 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商品和服務價值;中間投入就是在生產這些貨物和服務過程中投入的貨物和服務價值,其中不包括生產中使用的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

    這裡我們要區分兩個概念:流量和存量。通俗地說,流量就是一個我們可以把它的過去值進行相加得到現在總值的變數。典型的例子有GDP、個人年收入。而存量就是不能把過去的值進行相加得到現在總值的變數,現在測量到的值就是這一變數的總值。典型的例子有一國的人口數,年底銀行的存款餘額等。

    二、收入法或支出法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收入GDP = 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1.勞動者報酬。勞動者報酬就是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貨幣工資;(2)實物工資;(3)社會保險費。

    2.生產稅淨額。生產稅淨額指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後的差額。生產稅指生產者因從事生產活動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使用某些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土地、勞動力而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金、附加費和規費;生產補貼指生產者因從事生產活動得到的政府補貼,包括價格補貼和虧損補貼。

    3.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折舊指為彌補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的價值損耗而提取的價值或虛擬計算的價值。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的轉移價值。

    4.營業盈餘。營業盈餘是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後的餘額,它主要指企業的營業利潤。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公式如下:

    支出法GDP = 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進出口

    其中,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淨出口等於貨物和服務出口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在中國1985年才開始實行國民收入賬戶核算體系,1993年正式成為主要的核算體系,從現在來看,還很不成熟,一是不同的產業部門採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二是季報和月報還沒有形成制度。

    在宏觀經濟中,收入和支出是一回事,因為你的收入正是他人的支出,因而收入流也可以看作是支出流。在前面我們說到過有生產就必有收入,不可能社會生產的產品會無緣無故消失掉或跑到外太空去。因而我們只要記錄下張三今年收入多少,李四今年收入多少,王麻子今年收入多少等等人的收入,然後把所有人的收入加總就可得到整個社會的總收入--國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由於有生產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有生產,世界上沒有無源之水,也沒有無水之源,因而我們得到第一個會計恆等式

    GDP = NI (2-1)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可能有些產品暫時沒有賣出去,有生產卻沒有“收入”,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引進存貨和存貨投資的概念。沒有賣出去的產品我們把它看作是生產者自己買了自己的東西--存貨,然後再把它作為投資支出--存貨投資。有收有支,國民賬戶仍然是平衡的。只不過我們把這種存貨稱為非意願的存貨和非意願的存貨投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醬牛肉腱子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