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雨中的梅雲

    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如果把胡亥放在秦始皇的位置上。他不能統一六國。要知道。秦始皇的人生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說,秦始皇喜歡胡亥,並不代表他就認定胡亥就是秦國合適的繼承人。當然了,史書記載,胡亥就是因為聰明可愛而深得秦始皇喜愛。以至於出巡都把胡亥帶在身邊。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我們說,屬虎人和屬羊人的性格一樣嗎?答案恰恰是不一樣。再者,大家看看秦始皇的人生經歷。胡亥有嗎?幼年時的秦始皇,跟隨母親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為了他能夠活下去。她的母親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靈魂,以求保住自己的孩子。這裡,我們不得不讚嘆趙姬的偉大。同時也感愛母親的偉大。因為一個母親,只要她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論她做出什麼在我們看來,違背道德倫理的事情。她都是偉大的。正因為秦始皇幼年的坎坷和經歷。所以他從小就知道權利的重要性。所以,他一成為儲君。就開始收攬屬於自己的權利。當然了,在他抓牢權利的過程中,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幼年的他和她的母親在秦國並沒有什麼根基。唯一的依附便是呂不韋。至於他們跟呂不韋的關係,這裡就不討論了。隨著他的年齡逐漸增長。一些過去他不敢說不敢做的事情。現在他敢了。於是,呂不韋倒臺了。嫪毐也五馬分屍了。他的母親也因為聲名狼藉而遭到她的囚禁。不論是幼年的他,還是成年的他。都渴望有著自己的理想和作為。其實我們誰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作為。每個人都有。至於能否實現則是另一回事了。在當時,戰亂紛飛,人們流離失所。天下大亂。在那種年代,最容易誕生英雄和文武雙全的軍事家和謀略家。當然也不乏野心家了。比如什麼戰國四公子。縱橫家等等等等。為了不被別人吃掉。自己就要吃掉別人。因為那就是那麼一個社會現狀,說的通俗點,就是人類的叢林法則。只是當時的秦始皇在李斯王翦等人的依附下,吃掉了其他的對手,笑到了最後。同樣的道理,李牧廉頗甚至是信陵君等人,他們之所以失敗。何嘗不是他們依附的人不對呢?好了,不扯了。請問,胡亥有這些經歷嗎?答案是沒有。也正因為有這些磨難和經歷的在當時只有秦始皇一個人。所以,秦始皇最後才能一統六國,建立大秦王朝。也正因為秦始皇的經歷非同一般。所以在他死後,他的後代中再也沒有一個人可以駕馭他的大秦帝國。所以,秦無二世之說並非是空穴來風了。總之一句話。胡亥代替不了秦始皇。無論在什麼時候。謝謝。

  • 2 # 大白白野

    憑史料對胡亥所作所為記載,是很難統一六國的。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但也不能否定傑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秦始皇從十三歲繼位,二十二歲親政,三十歲至四十歲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確立中央集權封建制國家不是一帆風順的,表現出雄才大略,被譽為“千古一帝”。

    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個兒子,生於公元前230年,是秦始皇最小兒子。從史料看,胡亥昏庸殘暴,沒做過怎麼好事,把秦朝統治推向滅亡深淵,207年被閻樂殺害時還貪生怕死,一點骨氣也沒有,他是導致秦朝滅亡重要原因。

    因此,胡亥放在秦始皇位置,秦國是很難統一六國的。

  • 3 # 浮沉的歷史

    如果把胡亥放到秦始皇的位置上,我認為秦國統一六國的腳步肯定會慢下來,而且胡亥可能還是最終會成為一個傀儡,秦國的大權會旁落。

    嬴政的開局是這樣的:公元前247年,當秦王才三年的秦莊襄王贏子楚,也就是秦始皇的父親去世了。當時年僅才13歲的嬴政即王位,由於嬴政年少,沒有處理朝政的能力,於是拜呂不韋為秦相,由呂不韋總攬朝政大權。

    要知道秦始皇嬴政他們一家,由於秦孝文王的子嗣眾多,實際上是輪不到嬴政的父親嬴子楚成為秦國的國君。要不是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嬴政和他的父親贏子楚是很有可能會死於趙國,因此呂不韋憑藉其極大的功勞而為成為了秦國的重臣,到嬴政即位的時候,最終成為了秦國的實際掌權者。

    這種局勢如果是胡亥碰到的話,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要知道胡亥二十一歲登基為帝,由於其怠政和無能,最終手中的大權還是被趙高奪取,成為了一個傀儡。因此胡亥連掌控權力的能力都沒有,他還會有能力從權臣手中奪回秦國的大權嗎?顯然胡亥在這裡就已經不行了。

    如果就算是胡亥最終還是掌握了秦國的大權,那麼他有能力個魄力去發動滅六國的戰爭嗎?

    答案也是很顯而易見的,胡亥根本就沒有這個魄力和雄心。胡亥在即位後曾說過:“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

    這句話的大意是,胡亥認為人的一生實在是太短了,我想要縱情享樂,玩最好的、吃最好的,這才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由此可見,胡亥是一個貪圖享樂之人,對於天下根本沒有太大的抱負,因此他不可能會和秦始皇那樣發動統一六國的戰爭。造就胡亥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其從小養尊處優,沒有嬴政小時候那樣危險的處境,一個人的生活狀況決定了他對未來所持有的抱負和理想。

  • 4 # 遊逛歷史村

    讀了《史記》裡的秦紀,感嘆秦國統一路程之艱辛之必然。突然看到這個問題,多年的感悟匯成了一篇文字,就嘗試著與各位大神探討一二。

    下面說出我的觀點:

    我覺得可能性極大。

    秦國統一六國這件事,經過電影電視劇的各種演繹,把秦始皇作為統一六國的力量渲染的過於太強大了。

    作為一個西北邊陲的小諸侯國,竟然能一步步蠶食天下統一中國,靠的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個賢明君王的力量。我們可以看看美國這二三百年的強大,靠的絕對不僅僅只是其中一個總統。我們只能說,美國總統在他們波瀾壯闊的歷史程序中,起到了順勢而為與時俱進的作用。這是一種延續的力量,能持續不斷的發展。再看看我們中國,從我們建國一直到現在,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靠的是我們優越的制度,還有全國上下同心協力。

    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絕對不是因為領導人或者國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是他能順應這個時代發展。

    第一,秦國能統一六國,有許多原因。有主動進行制度變革方面的原因,也有地緣方面的原因。說簡單一點,秦國能統一六國,靠的絕對不是秦王嬴政一人之力,靠的是幾輩子的能力。其實秦國強大從秦孝公那時候就開始了。其中商鞅變法,建立法律和制度體系,秦國從內到外煥發生機,積蓄力量,迅猛發展。到了三家分晉那個時候,徹底消除了秦國進擊天下的最大阻礙,加上秦國有利的地理位置,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絕佳戰略姿態,又可以源源不斷的從混亂的三晉吸納人才。

    第二點,當時胡亥立為國君的時候年齡尚小,如果把它放在當時秦始皇的位置,他面對著那種感慨激昂的戰鬥精神,洶湧澎湃的統一的歷史潮流,他也不會是胡亥了,而是另一個秦始皇。畢竟只有環境改變人,人是不可能改變環境的。至於像指鹿為馬的趙高等人,絕對不會在當時那種氛圍的宮廷裡出現。

    第三,所以說,把胡亥放在秦始皇的位置,也就像驢拉磨一樣,即便換了一頭驢子,他也得老老實實的帶上籠頭,磨出來鮮嫩可口的豆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德君接受電話採訪表示,希望趕上國家隊二次選拔,你覺得李楠能否再給大韓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