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衣賜履讀通鑑
-
2 # az2777
早期的分封都是如此。
我承認淮南地是你的,但你要自己打下來。
我能打下來為什麼需要你承認?
因為如果我不承認你打下來也可能再次被搶走,我承認了我方陣營的人都不能搶你的。
當時天下劉邦控制過半,劉邦承認的,除了項羽,基本上就沒人反對了,只要擊敗項羽就好了,說不定能獲得劉邦的援助。
事實上項羽的分封也是如此,把原齊國一分為三,分封田都、田安為濟北王、齊王,原齊王田市為膠東王,新的國家還是需要自己去打的,但原齊王是個慫逼,接受了一分為三的安排,但他的叔叔兼相邦不樂意,滅了三國統一齊地,項羽怒了去征討齊國,劉邦趁機還定三秦,開始了楚漢戰爭。
-
3 # 史無止境
和我一起來回顧一下韓信這個人,題主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漢初第一名將淮陰侯韓信是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馳騁沙場,逢戰必勝,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雖然最後被呂后所誅,但縱觀其一生,絕對稱得上是一位蓋世英豪劉邦給予了韓信極高的評價,將其贊為“人傑”。
誠如劉邦所言,韓信追隨劉邦以後,若無韓信,很難說楚漢之爭鹿死誰手。而事實上,在對於這位人傑的眾多記載中,最令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胯下之辱。韓信是破落貴族,很小就失去了雙親。建立軍功之前的韓信,既不會經商,又不願種地,家裡也沒有什麼財產,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於是常到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費飯,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於是韓信很惱火,就與這位小官絕交了。為了生活下去,韓信只好到當地的淮水釣魚,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沒飯吃,便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吃,這樣一連幾十天,韓信很受感動,便對老太太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老太太聽了很生氣,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韓信聽了很慚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有個財大氣粗的屠夫看不起韓信這副寒酸遷腐的書生相,故意當眾奚落他。
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又好佩刀帶劍,但不過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劍捅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說罷,雙腿叉開,擺好姿勢。
眾人一哄而上,想看韓信的笑話。韓信認真地打量著屠夫,韓信分析了一下當時的形勢。第一,自己孤身一人,寡不敵眾,若是逞強必然吃虧;第二,當時的戶籍制度頗為嚴格,不能隨意離開家鄉,倘若傷人必然有牢獄之災;第三,秦朝的法律苛刻,一旦進去了,想活著出來就難了。於是,他彎腰趴在地上,從屠夫褲襠下面鑽了過去。街上的人頓時鬨然大笑,都說韓信是個膽小鬼。韓信忍氣吞聲,閉門苦讀。幾年後,各地爆發反抗秦王朝統治的大起義,韓信相機而動,仗劍從軍。其實韓信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他看到當時社會正處於改朝換代之際,於是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相信會有自己的出頭之日。公元前209年,全國各地反對秦朝統治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韓信加入其中一支實力較強的軍隊。軍隊的首領就是後來成為下個朝代開國皇帝的劉邦。最初,韓信只是做了一個管押運糧草的小官很不得志。後來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兩人經常討論時事和軍事,蕭何認識到韓信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於是極力向劉邦推薦,但劉邦仍不肯重用韓信。
一天,心灰意冷的韓信悄悄離開劉邦的軍隊,投奔別的起義軍。蕭何得到他離開的訊息後,也沒向劉邦彙報,趕忙騎馬去追韓信。劉邦得到訊息,以為是二人逃跑了。過了兩天,蕭何和韓信回來了,劉邦又驚又喜,從此,韓信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位將軍。在後來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他每戰必勝,立下了赫赫功勳。
韓信蓋世奇才,這樣的人大多一身傲骨,更何況,他雖是破落貴族,但畢竟是個士子。誰都知道“士可殺不可辱”,他又何以甘受胯下之辱呢?
可想而知,韓信當時心裡必然十分掙扎,他面臨兩種選擇:1.一劍了結對方其結果是按照法律處置,這無異於以蓋世將才之命抵償無知狂徒之身。韓信素來胸懷大志,大志未成身先死這是他絕對難以忍受的。
2.按對方說的去做
這對於一個男人而言,顯然是莫大的恥辱。韓信也要臉面,但他更知道,相對於自己的志向而言,這樣的屈辱無足掛齒。所以,他寧願忍辱負重,也不願爭一時之短長而譭棄自己長遠的前程。可見,韓信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讓中另謀進取;不是逆來順受、甘為人奴,而是委小屈求大全。一旦時機到了,就能如同水底潛龍衝騰而起,施展才幹,建立功業。所以說,吃“眼前虧”是為了不吃更大的虧,是為了獲得更長遠的利益和更高的目標。“忍人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看似英勇、心氣沖天的人或許是莽夫一個;而忍氣吞聲、寧吃眼前虧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漢。據說韓信叱吒風雲之時,曾找過那個屠夫,當時屠夫很是害怕,以為韓信要來報胯下之辱,自認小命不保。沒想到韓信並未追究往事,反而對屠夫善待有加,他對屠夫說:“沒有當年的‘胯下之辱,就沒有今天的韓信!”唯有學會忍辱,才能做到負重,唯有忍才能屈,才能大展宏圖。一如韓信自己所說,沒有當年忍胯下之辱,哪有後來的齊王楚王?哪有後來的淮陰侯?
人浮於眾,眾必毀之。一個人若是太扎眼,必然會被周遭之人所仇視、所打壓。聰明之人不但要善於守拙,而且在遭受屈辱之時,還要懂得忍耐,以圖日後的發展。能夠忍辱的人有大作為。
-
4 # 歷史說說歷史
西漢建立之初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劉邦的承諾也並非空頭支票,這些承諾在後來也是一一兌現,在建立西漢過程中先後分封了八位異性諸侯王(梁王彭越、楚王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燕王盧綰、韓王信)。
這些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內不僅有稅收,更是手握軍政大權,雖然名義上歸屬中央、聽從中央調遣,可當勢力逐漸膨脹,封國就會反叛中央,對中央造成嚴重威脅。
西漢前期劉邦分封諸侯國也是不可避免的,是劉邦對這些諸侯王的妥協。
早在楚漢之爭時,劉邦被項羽圍困滎陽,韓信在外帶兵非常順利,順勢攻破魏、代、趙、燕和齊。可這時韓信卻想自己稱王,派人對劉邦說:“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劉邦最後也不得不派張良攜帶印綬去齊地封韓信為王。
回覆列表
當然不是空頭支票,那是實打實的諸侯王,有土地,有政府,有軍隊,人臣民,如果沒這些東西,誰把腦袋拴腰帶上跟著劉邦鬧革命啊!
項羽之敗,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捨不得給手下封王啊,結果搞得親信們死的死、叛的叛,最後項羽眾叛親離。
至於劉邦後來又把韓信、英布等人收拾掉了,是另外一個問題,與當時的許諾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