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密探

    在歷史上,劉邦和其父劉太公的關係,應該算是最另類的。在中華上下五千年裡,有害怕父親的,有尊敬父親的,唯獨劉邦的父親,是典型的裝B失敗型的典範,他們的故事,可以畫一副老夫子漫畫。

    劉太公本是一介農夫,在老家種地為生,而其中的幾個兒子,有一個英年早逝,有一個喜歡讀書,還有一個在家陪他種地,只有劉邦,跟個混混一樣。但是,後來劉邦當上了個小官,雖然劉太公依然不太待見他,但他自己自我感覺良好。

    劉太公經常對劉邦說,你看你哥哥,寫字又好看,人又長得帥,你再看看你,不務正業,還不趕緊滾回來陪我種地!劉邦不以為然。後來,劉邦起義了,一次項羽捉了他爹,威脅劉邦,說你再不投降我就撕票。劉邦說,撕吧,到時候燉了分我一碗肉吃,劉太公心理陰影面積有好幾畝。

    劉邦當上皇帝后,劉太公經常無所事事,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回家養雞,當村長,喝酒,下棋,在城裡太煩了。與劉邦的關係還是那樣,不咋地,平時也不怎麼說話。有一天,一個太監對劉太公說,你看,如今天下都是劉邦的,他能夠對您這樣已經是很不錯了。劉太公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兒子是皇上了,所有人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裡。

    於是第二天,看到劉邦路過的時候,劉太公過去就給他行了個禮,把劉邦嚇一跳,劉邦意識到自己有點怠慢自己的父親了,一瞬間,彷彿背景音樂響起。多年前劉太公揹著他上學的畫面歷歷在目。“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你牽掛的孩子啊 長大啦~”劉邦想衝上去給他一個擁抱,但是沒好意思。

    回去之後,劉邦命人給劉太公在皇宮裡造了一個和自己的村子一樣的村,供劉太公喝酒,玩樂,養狗,養貓。

  • 2 # 傲嬌的小農人

    劉邦有三個兄弟,大哥的名為伯,二哥的名為仲,他自己排行老三,叫劉季。劉邦這個名字聽起來非常文雅,據說那是他當上皇帝以後,重新改的名字,在之前一直叫劉季。劉邦的家境貧窮,兄弟,三人中只有劉邦讀過幾天私塾,是因為附近看他比較聰明伶俐,便把她送進學校讀書。傳說中劉邦的大哥得了一種怪病死了,可謂英年早逝,二哥是個老實人,勤勤懇懇,每天早出晚歸,二哥家裡的日子還是不錯的。可是劉邦卻整日遊手好閒,手中也沒有什麼積蓄,被當地的人們,一致認為是不務正業的流氓。

    其實劉邦不務正業,完全是遺傳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也是一個,遊手好閒的人,平時非常喜歡喝酒,家裡的田地荒著也沒人耕種,有事沒事兒就喝的爛醉如泥,經常出入於市井之間,每當肚子餓了,就隨便買點東西充飢。但是尤其愛鬥雞,踢球,聽說哪裡有這樣的事兒,就算是不吃飯也要去。

    劉邦的父親年輕的時候就是這樣,直到她的晚年也沒有改掉這些習慣,就算劉邦封他為太上皇,吃住都在宮中,吃好的住好的,劉邦以為這下他總該高興了,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每天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劉邦便與父親談心,問:爹啊,為啥愁眉苦臉不高興?父親回答說:宮裡太憋屈。劉邦一聽,便跟他爹說,自己也有同樣的心情,當初只是小混混過得很開心,現在宮裡,也有些不習慣,他父親聽他這麼一說,便立刻說到,真是我兒子,這點像我。話雖這樣說,但是劉邦為討父親歡心,在宮內特意建造了,一條街,完全模仿宮外市井風光,樂的太上皇流連忘返。

    其實年少時候的劉邦和他的父親非常相似。他很喜歡喝酒,可以說酒癮非常非常大,幾乎終日泡在小酒館,只要手裡有一些錢就買酒喝,沒有錢的時候變賒賬,但有一點非常好,他從來不會賴賬,一有錢就會如數奉還,有時還會加倍多給一些。就是這樣,時間久了,酒家的老闆和他分混的非常熟,如同一家人了,有時他喝的爛醉如泥,也從不顧什麼系統,倒在酒家的酒桌上就昏睡了過去,完全一副醉漢的模樣。就像是鏡中的流氓那樣。

    劉邦後來當上了皇帝,就沒人敢提起他之前在酒館喝酒的事情了,相反,有些人為了拍馬屁,還替他說了一些神奇的故事來掩飾此事,比如說,在他喝醉之時,酒館老闆常常能看到一條龍盤旋在劉邦身上,有龍附體,更預示著劉邦的皇位。劉邦不務正業遊蕩鄉里的流氓氣息,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仍沒完全改掉。

    劉邦的流氓習性,在小的時候就有顯露,他從小便不喜歡讀書,雖然上過幾天學,但是他不與書結緣,甚至非常討厭。當時提及到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他幸災樂禍,慶幸自己讀書少,用不著擔驚受怕,書被燒成了灰,他更是喜形於色。

    當了皇帝之後,有不少書生來求見劉邦,他們都帶著儒冠,劉邦看著就非常厭惡,隨手就將對方帶著帽子拿下來,然後更是當著客人的面,撒泡尿在帽子裡,不僅弄到帽子裡,還弄到儒生的衣服上。每次看到儒生穿的衣服便一臉的不高興,對儒生很是瞧不起。看起來非常無力,其實就是他從小的流氓習氣,粗野作風的流露,所以世人都稱他為流氓皇帝。

  • 3 # 歷史簡單說

    按照正常的情況,皇帝高高在上,在上朝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跪倒一片,可是問題來了,這裡面的人包括不包括劉太公?或者說,劉太公需要向皇帝劉邦跪拜嗎?

    在普通人的家裡,父親跪兒子,兒子是要挨雷劈的,而兒子是上拜天地,下跪父母,也是理所應當的。

    可是問題是,劉邦是皇帝,劉太公做為父親應該怎麼做?這個我們暫時擱一邊,我們來看看後世是怎麼做的。

    我們先來看看皇帝的父親這一角色是怎麼樣的,一般來說,有三個情況,第一,父親已死,第二,父親未死,且皇位是父親傳過來的,第三,父親未死,皇位不是由父親傳過來的。

    我們分別來說。

    就第一種,父親已死的,那個就不存這樣的問題了,自然只有皇帝拜自己的祖先了,這個也就是太廟了。

    第二種呢,皇帝不是臨死前傳位的,那就是稱太上皇,而這兩個人呢,都是皇帝,就不存在父親做為臣子向皇帝跪拜的情況,那只有父子之禮了。

    第三種,最典型的就是光緒和溥儀了,他們的父親都只是親王,所以自然得向皇帝行跪拜之禮。

    劉太公有沒有向劉邦行跪拜之禮呢?這個或許有,也或許沒有,個人覺得沒有的可能性比較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史書記載,劉邦稱帝之後,每五日去見一次劉太公,然後行父子之禮,這個顯然是有跪拜之禮的。而劉太公後來在管家人的提醒下,劉邦來的時候,是拿著掃帚在門口迎接。

    這個說明,之前劉太公連這個都沒有,而是像以前那樣,兒子見父親那樣。所以劉邦就想了一個法子,當然不是他獨創的,而是尊劉太公為太上皇,那這樣,兩個人都皇帝了,劉邦向劉太公行父子之禮,就再正常不過了。

    劉太公以前可能比較嫌棄劉邦,因為劉邦無所事事,不如他的二哥會治家業,而劉邦稱帝之後,還是很尊敬劉太公的,還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另外。擔心劉太公比較無聊,還叫了以前老家的人過來陪劉太公。

  • 4 # 龍鎮

    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據皇甫謐考證,名煓,字執嘉,但是沒有任何根據,十有八九是瞎編的——生了四個兒子,長子劉伯,次子劉仲,老三劉邦,老四劉交。

    四兄弟中,劉伯死得早,只留下孤兒寡母。劉仲繼承了父業,在豐邑務農,大概是個不錯的莊稼漢,頗得劉太公歡心。劉交是兄弟中唯一正兒八經讀過書的,而且頗有文才,在當時當地,算是個知識分子。至於劉邦,一言難盡,從小就是個麻煩,長大了也不讓人省心,成天和幾個狐朋狗友鬼混,到處惹禍,多次被官府通緝(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官府,不是秦朝的官府,而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官府)。不消說,這是個敗家子。劉太公懷著“生塊叉燒都好過生你”的想法,估計也沒少說過劉邦。父子之間的關係,恐怕不會是父慈子孝,其樂融融,而是蠱惑仔與父母之間那種互不搭理,看著都煩的狀態吧。

    秦朝建立,劉邦卻當上了亭長,也就是政府招待所長兼派出所長,而且娶了呂雉當媳婦,生了一對兒女。在世人看來,這多少有點浪子回頭的意味,劉太公對這個兒子的態度,應該有所改觀。後來天下大亂,劉邦乘勢而起,成為一方諸侯,帶兵入咸陽,滅秦朝,與項羽一較高下。在這個過程中,劉太公和呂雉成為了項羽的俘虜。有一次,項羽命人將劉太公置於高臺之上,以烹了劉太公來威脅劉邦投降,劉邦的回答是:當年起兵反秦,我和你曾結為兄弟,因此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愛烹就烹,到時別忘了分我一杯羹。

    雖然是一種策略,但是在劉太公聽來,這恐怕就是劉邦的真實想法了。而項羽面對劉邦這種無所謂的態度,竟然束手無策。後來雙方達成協議,以鴻溝為界劃分天下,劉太公和呂雉才回到劉邦身邊。

    漢朝建立後,劉邦尊劉太公為太上皇(他也是史上第二個太上皇,第一個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說來也是農民本色,這位太上皇在宮中錦衣玉食,養尊處優,過得並不開心,反倒是想念老家豐邑的鄉土與鄉音,以至於憂鬱成疾。於是,劉邦下令將豐邑的居民全部從今天的山東遷往陝西,在長安城附近重建了一座豐邑,號稱“新豐”。新豐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盡與豐邑相似。劉太公混跡於熟悉的市井之中,和昔日的鄉鄰飲酒談笑,覺得“此處心安”,病自然也就好了。由此來看,劉邦對於父親,其實還是蠻有感情的。

    漢高祖九年,未央宮建成,為此而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劉邦當著群臣的面給劉太公敬酒,說:當年您老人家常說我是個無賴,不能像二哥那樣置些產業。現在您看看,我置下的這份產業比二哥如何?群臣聽了,“皆呼萬歲,大笑為樂。”這個時候的劉太公和劉邦,大概是有些“多年父子如兄弟”的感覺,將當年那些不愉快的事,都拋諸腦後了吧。

    還有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劉邦和父親的關係。劉邦年少的時候,因為犯事而帶著朋友逃到大嫂家裡。大嫂招待他們吃飯,故意以木勺刮甑底,以示沒有飯了。劉邦走過去一看,分明還有大半甑,從此對大嫂有意見。漢朝建立後,劉邦將兄弟及侄輩都封為諸侯,唯獨“忘”了大哥的兒子劉信。劉太公為劉信求情,果然為他爭取到了一個侯爵,只不過名字不太好聽,叫做“羹頡侯”。如果硬要翻譯成現代文,也可以叫做“粥沒了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sn是什麼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