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咖咖爆米花

    印度電影這幾年在中國可謂是風生水起,從《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摔跤吧!爸爸》、再到《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無一不在中國市場得到了熱烈的反響,可謂是叫好又叫座。

    如今的《起跑線》再次登頂,也不足為齊吧!《起跑線》是一部喜劇電影,講述的是一對處於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從小能有一個好的教育,絞盡腦汁擇校的普通故事;電影雖然講述的是教育這麼一個嚴肅的問題,但卻以諷刺修辭手法將現代固化教育呈現在銀熒上,讓人在戲劇般的衝突中領悟到教育問題,用喜劇來反諷,讓人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無奈,以擇校為切入口對教育資源分配、教育意義發出的多個疑問,這也使影片更具有現實性和深刻性。

    我們看看這些火爆的印度片,幾乎都有一個共通點:在娛樂中探討社會問題。《三傻》裡調侃了古板、僵硬的教育理念,《我的個神啊》中諷刺了宗教派別的隔閡和愚昧,《摔跤吧!爸爸》則批判了重男輕女的傳統,《神秘巨星》繼續關注女性與社會話題,甚至比摔跤爸爸更深更勇敢,《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更是關注了宗教、國家、種群衝突,人性美與規則法律的碰撞,小事件大主題,《起跑線》則是喜劇反諷教育,批判了印度的教育制度與階層固化。

    或許正是印度電影拍出了我們不能拍的現實吧!還或許是《起跑線》名字好吧,可謂是相當傳神。我們不有一句熱門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我們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機制中獲得先機與優勢。換言之,我們認為,教育可以決定人的命運。

    不管怎麼說,近年來印度電影這種在娛樂中探討社會問題的能力,是令人佩服的。

  • 2 # 莒國小嚴

    在最近上映的電影質量有些下降的時候,出現了一部講述關於孩子教育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豆瓣評分8.1,好評如潮。很多看過的人反饋都是有笑有淚的。為啥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一部高評分的印度神作登入我們的視野呢?小嚴從兩個方面分析一下:

    第一個從電影的質量上來說:

    印度最近爆火的電影的題材上來說都是在娛樂中探尋社會的尖銳問題,《三傻大鬧寶萊塢》在歡樂友情中探尋保守與創新的教育,《摔跤吧!爸爸》在摔跤比賽中探尋父權、男女地位不平衡的問題,《神秘巨星》在音樂中探討家庭暴力父權的問題,而最新上映的《起跑線》是在孩子教育中探討階級的問題。這些電影雖然都是穿插著很多印度原有的音樂舞蹈等特色,也會加入很多的搞笑元素,但是卻表達出了很高的社會問題。

    讓觀看的人們不僅僅的是一笑而過,而是在看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思考。還有讓很多觀看的人,在電影中或多或少的能夠找到自己的記憶。在《三傻》中找到與自己鐵哥們兒的友情,在《摔跤》中找到父母對自己的嚴厲等等,當自己的記憶與電影中出現重合的時候,那麼就會引起觀影人的無限思考。這樣的電影就會賣座還好評如潮!

    再一個從電影的遴選上來說:

    其實每一個地方的電影都是如此,有好有壞的。印度電影也是如此,並不是每一部印度電影都是神作。只不過當我們引入印度電影的時候就會經過遴選的,好的作品才會進入,一般的作品都會被排擠在我們的市場外面。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的印度電影才會是質量如此的好!同樣的道理,我們很多優秀的電影也會走出國門到外國市場的。

  • 3 # 沫子群

    起跑線,可以說是印度成人版變形計,暴發戶去窮人區體驗生活,說的還是貧富差距。

    “教育已經失去它的本質,淪為一樁生意。”——《起跑線》中的父親在入學演講時這樣諷刺道。其實,教育本身沒有分層,只是執念,讓人模糊了教育的本質。我們該做的,是教會孩子,重新定義生活和努力的真諦。

    影片中拉吉夫婦的對話剖析了印度社會重視教育的根本原因:好的教育能讓孩子取得優勢,爬上更高的階級,這和華人理念中的“起跑線”,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電影裡的喜劇部分,多數發生在拉吉夫婦假裝一個他們不屬於的階層時,他們在上流階層有無法融入的窘,在貧民地區有無法融入的苦。

    這樣的巨大反差為觀眾奉獻了足夠笑料的同時,更是深刻反映了印度階級間的巨大貧富差距。其實,該片令人深思的已經不僅僅是教育制度的問題,而是階級固化的現象了 。

  • 4 # 影人六六

    實事求是的講印度電影《起跑線》,所呈現的故事內容和中國的社會現實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但該影片能夠得到好評的核心原因就是,印度人能透過子女教育作為切入點,把它上升到社會階級的這個層面去分析問題,從而揭示了人們面對殘酷現實無奈之下的社會階層現象。 影片的一開始,丈夫拉吉曾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讓女兒上名校,妻子米圖非常激動的表示,“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因為她覺得正是因為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們才只能待在中產階級。接著她又表示,好的學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而英語在印度“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這段對話深刻剖析了印度當今社會重視教育的核心思想,那就是好的教育能讓孩子取得起跑線上的優勢,從而能夠順利上升到更高的階級。這個思想和華人的教育理念其實是不謀而合的,華人歷來就認為“教育決定命運”,其實“命運”就是印度人的“階級”,命運越好,階級越高。 從影片中反映的內容來看,好的學校要求學生必須住在學區房,這點同中國招生劃片就近入學應該是沒什麼區別的,但印度在孩子人學之前,父母還要接受各種考核,這點同中國子女的入學在形式上是區別很大的,但中國子女不符合就近入學條件,則需要交贊助費這點上其實也是對子女家庭經濟上的考量。 另外影片最精彩的喜劇部分,多數是發生在拉吉夫婦進入了根本不屬於他們的階層時,他們作為上流階層無法融於貧民地區的窘境生活,在為觀眾奉獻足夠笑料的同時,也更加深刻反映了階級間的巨大貧富差距,上流階層的一擲千金和貧民區連飲用水都無法得到保障的情形,形成了巨大的強烈反差,這就是該影片最出彩的地方。 其實中印兩華人們的教育思想是比較相似的,那就是希望子女能夠從小得到更好的、更優質的教育,為今後的人生道路創造更加有利的、更加美好的前程,這是中印兩華人們的共同願望,但印度電影人能夠以子女教育作為議題,來揭示印度當今社會現實存在問題,並以娛樂化的形式把它表現出現,這還真的是讓人欽佩的地方。

  • 5 # 樂融萬物

    神作一般是切中了人們痛點,故事有深度,又不乏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當然編劇和導演的理解是好片的關鍵因素。

    順道一提,我朝的觀眾有一部分真的是跟風型,他並沒有多少故事內容的碰撞,打發時間一頂神片而已

    哥閱片無數,對什麼評價總分內心直接捨棄20%左右再做判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寶媽帶娃也可以工作,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