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調對接”迅速實現矛盾糾紛案結事了
“我原本以為這場交通事故必須走訴訟程式,會是一場‘持久戰’。”近日,在雲陽縣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法院調解室裡,市民梁先生(化名)當場簽下調解協議後感嘆,“沒想到一沒花錢,二沒走繁瑣的流程,‘現過現’就解決了!”
原來,梁先生前不久因一起交通事故受傷,出院後因傷殘鑑定等級問題與保險公司難以達成協議。準備起訴的梁先生來到雲陽縣法院,得知該縣重大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已經進駐法院,交通事故、醫療和物管糾紛都可以在訴前調解解決。
梁先生的矛盾糾紛迅速得以解決,得益於進駐法院的調解室。而這樣的調解室在我市,不僅入駐法院,還進駐了派出所、來訪接待中心,形成了訴調對接、警調對接、訪調對接的“三調對接”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新體系。
“新的社會治理機制匯入後,全市的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社會的穩定和諧,都呈現了新局面。”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來自司法部權威資料統計,2019年以來,我市人民調解組織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37.08萬件,調解成功36.52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5%。人民調解滿意度94.9%,全國排名第七。
創新“三調對接”新機制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浙江在治理社會矛盾中創造了“楓橋經驗”,其最鮮明的特色就在於:盡最大可能在矛盾激化前就將它化解掉,最大限度把矛盾吸附在當地,實現矛盾不上交。
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開創人民調解新局面,近年來,市司法局創新開展訪調對接、訴調對接、警調對接的“三調對接”社會治理體系的探索實踐,全力推動“楓橋經驗”重慶實踐。
“成立‘駐法院調解室’的目的,就是透過創新糾紛調解方式,高效、快速化解糾紛,減少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節省司法資源。”雲陽縣重大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法院調解室”相關負責人說,梁先生的案子如果走法院訴訟程式,至少需要3-6個月時間,而透過訴調對接,兩天就解決了。
這樣高效便捷的調解方式,在我市已經形成常態。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在法院(法庭)建立“駐院調解室”86個,“訴調對接”機制建立以來,共調解糾紛10.09萬件。
與此同時,為緩解警情多和警力少之間的矛盾,我市把公安機關治安調解與人民調解有機地銜接起來,截至目前,全市在派出所建立“駐所調解室”244個,專職人民調解員由202名增加到427名,2019年調解糾紛3.13萬件。
“同時,我市還在區縣信訪部門群眾來訪接待中心設立‘派駐人民調解工作室’。”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全市在區縣設立信訪事項人民調解組織81個,2019年調解糾紛1475件。
成為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那麼,不斷完善的訪調對接、訴調對接、警調對接的“三調對接”新機制,在我市產生了哪些效應呢?
“‘三調對接’機制建立後,我市形成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社會治理新體系。”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其程式便捷、方式靈活、立場中立的獨特製度優勢,在“楓橋經驗”重慶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和發展,已成為重慶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南岸區是我市的中心城區,經濟發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隨著城市居民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城市社群由熟人社會進入陌生人社會,傳統“老孃舅”式的調解辦法已經解決不了新問題。
為此,南岸區把110接警多、涉法事務多、信訪矛盾多的南坪街道作為主戰場,成立了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探索創新訪調對接、警調對接、訴調對接“三調合一”的工作機制,讓群眾操心的私事、煩心的小事、揪心的大事,有去處、能化解、管得住。
前段時間,因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諸多矛盾糾紛隨著復工復產逐漸顯現——南岸區南坪街道某地下商場近500個攤位在疫情期間全部關閉。“我們都沒開店,還全額收租,太沒道理了吧!”3月初,復工在即,經營戶們提出了減免停業期間租金等要求,但是否減免、怎樣減免是擺在攤位業主和承租人之間的難題,矛盾因此產生。
3月9日,A區兩個攤位的業主及經營戶,主動到南坪街道“三調合一”調解中心申請調解。
“疫情屬不可抗力事件,大家要相互理解,換位思考。”調解員聽完雙方訴求後,耐心講明道理。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一號攤位業主願意承擔疫情停業期間的大部分租金損失;二號攤位業主願意承擔疫情停業期間的全部租金損失。
截至目前,經過多方協作、合力化解,352家商鋪已實現正常營業,成功達成調解協議126起。
“自從建立起‘三調對接’機制後,我們依法對各類社會矛盾糾紛進行調解,社會不穩定的問題迅速得到了緩解。”南岸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同時,“三調對接”機制,用法律法規,依法進行調解,不僅使調解的成功率提高,也提升了調解協議的履行率。
資料統計,截至目前,該調解中心已化解各類糾紛1910起,涉及金額2.1億元,調解成功率97.2%,執行率100%。去年,南岸區全面推廣“三調合一”經驗,全區15個街鎮全部建成矛盾糾紛調解中心。
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的強大合力
“三調對接”機制為何能夠成功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我認為,其成功的核心是整合資源後,形成合力的依法調解。”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在具體的調解中,法律法規是成功的定力,而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的強大合力,有效地推動了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及時化解。
“同時,調解的過程,就是一次宣傳法治的過程。”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在“三調對接”的調解中,幾乎每一個案件,調解人員都會向雙方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雙方瞭解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再進行調解,也就容易很多。
“此外,‘三調對接’機制,還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認為,不少起訴到法院的糾紛,報警到公安派出所的糾紛,都可以透過“三調對接”方式委託或委派人民調解解決,既快捷方便,又及時有效,讓雙方不傷和氣,迅速實現案結事了。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司法局將持續加強與法院、公安、信訪等部門的工作銜接,進一步深化“三調對接”調解組織建設,深入開展矛盾糾紛隱患排查,嚴防一般民事問題轉化為刑事案件、群體性事件、重大惡性案件和重大負面輿情,著力構建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機制,努力形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體系。
重慶“三調對接”迅速實現矛盾糾紛案結事了
“我原本以為這場交通事故必須走訴訟程式,會是一場‘持久戰’。”近日,在雲陽縣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法院調解室裡,市民梁先生(化名)當場簽下調解協議後感嘆,“沒想到一沒花錢,二沒走繁瑣的流程,‘現過現’就解決了!”
原來,梁先生前不久因一起交通事故受傷,出院後因傷殘鑑定等級問題與保險公司難以達成協議。準備起訴的梁先生來到雲陽縣法院,得知該縣重大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已經進駐法院,交通事故、醫療和物管糾紛都可以在訴前調解解決。
梁先生的矛盾糾紛迅速得以解決,得益於進駐法院的調解室。而這樣的調解室在我市,不僅入駐法院,還進駐了派出所、來訪接待中心,形成了訴調對接、警調對接、訪調對接的“三調對接”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新體系。
“新的社會治理機制匯入後,全市的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社會的穩定和諧,都呈現了新局面。”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來自司法部權威資料統計,2019年以來,我市人民調解組織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37.08萬件,調解成功36.52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5%。人民調解滿意度94.9%,全國排名第七。
創新“三調對接”新機制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浙江在治理社會矛盾中創造了“楓橋經驗”,其最鮮明的特色就在於:盡最大可能在矛盾激化前就將它化解掉,最大限度把矛盾吸附在當地,實現矛盾不上交。
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開創人民調解新局面,近年來,市司法局創新開展訪調對接、訴調對接、警調對接的“三調對接”社會治理體系的探索實踐,全力推動“楓橋經驗”重慶實踐。
“成立‘駐法院調解室’的目的,就是透過創新糾紛調解方式,高效、快速化解糾紛,減少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節省司法資源。”雲陽縣重大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法院調解室”相關負責人說,梁先生的案子如果走法院訴訟程式,至少需要3-6個月時間,而透過訴調對接,兩天就解決了。
這樣高效便捷的調解方式,在我市已經形成常態。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在法院(法庭)建立“駐院調解室”86個,“訴調對接”機制建立以來,共調解糾紛10.09萬件。
與此同時,為緩解警情多和警力少之間的矛盾,我市把公安機關治安調解與人民調解有機地銜接起來,截至目前,全市在派出所建立“駐所調解室”244個,專職人民調解員由202名增加到427名,2019年調解糾紛3.13萬件。
“同時,我市還在區縣信訪部門群眾來訪接待中心設立‘派駐人民調解工作室’。”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全市在區縣設立信訪事項人民調解組織81個,2019年調解糾紛1475件。
成為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那麼,不斷完善的訪調對接、訴調對接、警調對接的“三調對接”新機制,在我市產生了哪些效應呢?
“‘三調對接’機制建立後,我市形成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社會治理新體系。”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其程式便捷、方式靈活、立場中立的獨特製度優勢,在“楓橋經驗”重慶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和發展,已成為重慶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南岸區是我市的中心城區,經濟發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隨著城市居民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城市社群由熟人社會進入陌生人社會,傳統“老孃舅”式的調解辦法已經解決不了新問題。
為此,南岸區把110接警多、涉法事務多、信訪矛盾多的南坪街道作為主戰場,成立了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探索創新訪調對接、警調對接、訴調對接“三調合一”的工作機制,讓群眾操心的私事、煩心的小事、揪心的大事,有去處、能化解、管得住。
前段時間,因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諸多矛盾糾紛隨著復工復產逐漸顯現——南岸區南坪街道某地下商場近500個攤位在疫情期間全部關閉。“我們都沒開店,還全額收租,太沒道理了吧!”3月初,復工在即,經營戶們提出了減免停業期間租金等要求,但是否減免、怎樣減免是擺在攤位業主和承租人之間的難題,矛盾因此產生。
3月9日,A區兩個攤位的業主及經營戶,主動到南坪街道“三調合一”調解中心申請調解。
“疫情屬不可抗力事件,大家要相互理解,換位思考。”調解員聽完雙方訴求後,耐心講明道理。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一號攤位業主願意承擔疫情停業期間的大部分租金損失;二號攤位業主願意承擔疫情停業期間的全部租金損失。
截至目前,經過多方協作、合力化解,352家商鋪已實現正常營業,成功達成調解協議126起。
“自從建立起‘三調對接’機制後,我們依法對各類社會矛盾糾紛進行調解,社會不穩定的問題迅速得到了緩解。”南岸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同時,“三調對接”機制,用法律法規,依法進行調解,不僅使調解的成功率提高,也提升了調解協議的履行率。
資料統計,截至目前,該調解中心已化解各類糾紛1910起,涉及金額2.1億元,調解成功率97.2%,執行率100%。去年,南岸區全面推廣“三調合一”經驗,全區15個街鎮全部建成矛盾糾紛調解中心。
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的強大合力
“三調對接”機制為何能夠成功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我認為,其成功的核心是整合資源後,形成合力的依法調解。”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在具體的調解中,法律法規是成功的定力,而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的強大合力,有效地推動了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及時化解。
“同時,調解的過程,就是一次宣傳法治的過程。”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在“三調對接”的調解中,幾乎每一個案件,調解人員都會向雙方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雙方瞭解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再進行調解,也就容易很多。
“此外,‘三調對接’機制,還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認為,不少起訴到法院的糾紛,報警到公安派出所的糾紛,都可以透過“三調對接”方式委託或委派人民調解解決,既快捷方便,又及時有效,讓雙方不傷和氣,迅速實現案結事了。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司法局將持續加強與法院、公安、信訪等部門的工作銜接,進一步深化“三調對接”調解組織建設,深入開展矛盾糾紛隱患排查,嚴防一般民事問題轉化為刑事案件、群體性事件、重大惡性案件和重大負面輿情,著力構建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機制,努力形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