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秀秀看
-
2 # 平凡的人142131931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父母為了工作,都把小孩子扔給爺爺奶奶,平時生活的空間比較小,很少與外界接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很多時間都只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無法交流,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大人不一樣,正因為這樣你的孩子養成了性格內向,自悲,膽小,不願和別人交流,更沒說上臺表演了。
要改變這種情況平時有空時,帶著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像以前我們農村那樣父母下地幹活,幾個或十幾個小朋友自己去玩,他們有他們的內心世界,大人是無法知道的。
-
3 # 贏在陪伴
請注意三四歲這個年齡,做好一個事,哪就是吃喝拉撒睡有基本能力就好了,不要著急。
當然最重要的是做好兩個不干擾。一是孩子玩的中途不要干擾,二是犯錯中不要厲聲斷喝(除非有生命危險可能的)。
至於違背前提假設的親,做好三個不要先。一請不要做直升機父母,二請不要拿所謂有紳士或者淑女範來要求三四歲的孩子,三請不要訓斥教導,保持耐心。
耐心,才是基本愛。
-
4 # 杏媽育兒
很多孩子看待表演的方式不同,就算是大人來演也會擔心演不好,何況他還是個孩子。其實也不需要過於擔心,主要還是應該引導好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戰勝心理障礙呢?
孩子需要家長的鼓勵
不喜歡進入集體的孩子對於很多事情都是持著自我否定的態度,他們們總是對別人給他們的負面評價表現得過於敏感,所以家長更應該多鼓勵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日常的生活中給孩子些正面的認同和讚揚,在一些時候還可以進行合適的誇張。
要讓孩子自己喜歡錶達自己
害羞的孩子肯定不喜歡錶現自己,這樣會讓孩子總是想退縮,所以家長要注意應該把握好孩子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儘量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像一些平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自己穿衣、背書包等放手讓他自己去做,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強項。
家長要正確認識耐心引導
對於孩子害羞這方面,家長應該正視它而不是消極的看待它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應該要讓孩子覺得家長是可以相信的母是可以相信的,用平常心來對待孩子。並鼓勵孩子說出他拒絕上臺表達的理由來幫他出謀劃策,積極的誇獎他,讓他覺得自己也能做得好。
回覆列表
很多家長也遇到孩子同樣的問題。不過你也先別太焦慮,讓我們來看看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然後調整我們的家庭教育策略,有的放矢地去引導孩子。
這家長提的問題是孩子三歲八個月,我覺得應該是上幼兒園小班。喜歡玩車,變形金剛還有搭積木,應該是個男孩子吧,喜歡單獨和一個小朋友玩,不喜歡集體,在幼兒園表演也不願意上臺。所有這些表現說明孩子目前性格有些內向,膽小,行為退縮,不自信,同時社會交往能力有些欠缺。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可能導致孩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第一點是遺傳因素的影響,孩子的性格遺傳佔很大比重。如果父母是性格內向,不愛交往的人,那麼孩子也會遺傳父母這一方面的特質。第二是教養環境的影響,代養人過於單一,社會活動缺失。孩子三歲開始上幼兒園小班,對幼兒園的集體環境還在適應過程中。而在這之前的日子,也就是0到3歲時孩子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在家庭。家庭養育的環境,如果是比較單一、安靜封閉的,比如白天父母上班,只有一個老人帶養孩子,而恰巧老人又不經常帶孩子出門與更多的人互動,那麼孩子在幼兒園的集體裡,突然面對老師和很多的小朋友,就可能表現出不喜歡集體,不善與人交往,不適應集體環境或者適應過渡期比較長等情況,孩子只有在完全適應了環境足夠有安全感的情況下才會開啟自己。第三點,家庭教育方式和策略對孩子性格的塑造。首先家長替代包辦過多,家長擔心孩子做不好而不讓孩子嘗試,比如自己吃飯,穿衣等等。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到了幼兒園,小朋友們都會做的事自己做不好,孩子就會變的被動,不自信,和同齡夥伴之間的互動關係就是被動的,沒有威信的。其次管教過於嚴厲,對孩子的限制過多。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們想體驗一件事情,剛準備去做就被家長制止了,比如孩子在戶外撿石子挖沙子,家長會說,不許玩兒土多髒啊,都是細菌。其實類似這些,孩子是透過自己的體驗過程去學習相應的事物,總結出自己的人生經驗的。對於孩子限制過多就會讓孩子失去對事物的好奇心,變得沒有主見,沒有自信。第四點剖腹產的孩子,會有觸覺敏感的現象。過度獨的關注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恐懼和害怕,尤其是在社會交往方面會慢一些,適應的時間會長一些。我們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去自然地成長,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多提供集體環境,與人交往的環境,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基於以上原因,我給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家長嘗試改變自己的社交模式,我們想要孩子性格Sunny開朗,首先要從自我進行改變。不要下班時間都宅在家裡,多組織一些家庭聚會或者朋友聚會,帶上娃一起happy,寶寶會模仿大人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變得開朗,熱情,樂於與人交往。第二要多帶孩子去不同的環境,接觸不同的人。比如說除了家裡、幼兒園,我們可以去遊樂場,去看音樂劇,去旅行,從外界環境上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外界互動。第三點,從日常生活做起,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不要包辦替代。這是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性和內驅力,生活自理性強,獨立性強的孩子在集體中更容易得到小朋友的關注,從而更加的自信。第四點多和同伴互動,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和同齡孩子一起玩的機會,讓他多與同伴交流互動,孩子會自己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處理衝突,如何在集體中得到快樂,這也是我們所說的社交商的培養。這是孩子自己的體驗,只有他自己多實踐才能得到人與人相處的經驗,比如說等待,包容,分享,理解等這些美好品質,從而也能夠感受到與朋友互動交流的快樂。第五點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展示自己。特別是在同伴中展示自己更加能夠幫孩子建立自信。但是關於上臺表演,家長也不能心急。不要因為孩子不上臺就批評孩子膽小害羞給孩子貼標籤,更不要同其他孩子作比較來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在一旁看著,就是不上臺,那就讓他先看,有的時候看也是孩子在學習,在觀察周圍的環境和人。我們可以讓孩子逐漸嘗試先從小的喜歡的事情做起,比如說孩子喜歡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搭積木,然後展示自己的作品。又比如和老師私下溝通,讓孩子做老師的小助手,為同學做些事情。然後再過渡到參加學校的演出演講比賽等。一旦孩子取得成績,家長一定要及時表揚孩子,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體驗之後逐漸增加的。從孩子在一邊看,到她主動參與,再到上臺表演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家長要掌握好方法,控制好情緒,相信孩子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