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文化從來不是分離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必須瞭解文化。由於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因此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常常會碰到很多困難。記得有一次筆者在課堂上對一個同學說:“You are a lucky dog.”下課後,那位同學來找筆者說:“老師,剛才您在課堂上是在侮辱我,我無法接受。”學生的誤解使筆者深切感受到了文化差異對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中國學生學習語言的特定環境決定了英語課堂教學是學生了解外國文化的最主要方式。因此,英語教師必然要成為文化的傳播者。英語教師不僅要了解西方文化,還要了解中國文化,作真正的文化傳播大使。
一、新課改背景下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要完善自我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貫穿於教師職業生涯全過程的,並且教師自我專業發展對於教師專業發展起著更為關鍵的作用。中國學者葉瀾曾指出:“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與發展;在職業實踐中對完美職業角色形象的探究和實踐、思考與行動,則對教育質量和教師生命質量都具有決定性意義。”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味著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強調教師不僅是專業發展的物件,更是自身專業的主人,是一種自我更新、專業自主的發展。這種自主意識就是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核心因素,對教師發展影響很大。因此,在這裡,我就高中英語教師應如何實現自我發展這一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1.做反思性實踐者
研究表明,許多經驗型教師在應用一些慣用的策略時,幾乎是自動的反應,而不帶有什麼有意識的思考或反思(Parker,1984)。彼得•聖吉(PM.Senge)博士用《第五項修煉》書中的一段話以鼓勵自己去開拓自己的研究新樂園:“你明白自己的任何‘答案’,充其量不過是‘近似值’,總還是有改善的餘地。”高中英語教師要促進自身專業發展,首先要打破“自以為是”的常規或習慣做法,學會在實踐中反思,成為反思性實踐的教師。在反思性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重構教材與教學程式,促使自身所擁有的認識得到修正與發展。
2.做教材的主人
教師、學生、教材是構成教學結構三大因素,教材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在觀念上更新對教材作用的認識,轉變“忠實”於教材的態度。也就是說教師在使用教材過程中,要評估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學習風格以及他們的喜好、強項和弱項;決定什麼內容和什麼方法最適於達到教學目標;決定是否使用教材中的內容和建議的方法;是否調整、替換、刪減或補充教材內容,從而實現對教材的調整或取捨,以及教學順序、教學方法的調整。此外,老師還應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補充,並開發可利用的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與學生共同成長
新課程改革要找回的是師生間缺失的交往,倡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互動,發揮雙方的主體性:一方面教師要理解課程標準,瞭解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以特定的教學情境外化出來,與學生交往,供學生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透過自身主體性的發揮,獲得學習經驗,形成學習習慣,並透過各種方式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使教師及時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認識結構。教師要做學習型的教師,並共同探討課堂活動的組織方式,建構有意義的課堂學習在教與學的合作中,共同豐富和充實教材內容,努力靠近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二、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師快速進行角色轉變---由單純的英語教師轉變為“全能選手”
新課改的浪潮襲來,在給教師提供了未來教育的前進方向的同時,也給在傳統教育中從事數年英語教學的教師們帶來了思想及教學上的強烈碰撞與衝擊。
面對著一個新的課程環境,新的課程研究模式,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擴充套件。新課標規定了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五大目標。這些目標的提出,標誌著國家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提高,並且“量化”。作為高中英語教師,要快速進行角色轉變以及定位以應對新課改所帶來的挑戰。
教師作為角色身份的出現源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喬治米德首先將其引入社會心理學,並創立了角色理論。所謂“教師角色”是指處在教育系統中的教師所表現出來的由其特殊地位決定的符合社會對教師期望的行為模式。分析教師的角色,明確教師自己的角色身份,對教師充分地扮演好教師角色就具有積極的意義。在過去,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已經給教師冠以諸多如蠟燭、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美名。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美名逐漸退色。重新反思教師的角色將成為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當好新時期新教師的首要任務。所以筆者認為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師快速進行以下角色轉變:
1.高中英語教師必須成為“語言實際使用者”
新課標的第一專案標是語言技能目標。這一制度設計的背景是基於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國家、社會需要的是語言的使用者,而不是“啞巴英語”的傳承者,更不是所謂的“語法學家”。學生語言技能的訓練、提高需要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如果英語教師本身語言技能不過關,那麼教師在引導學生實施語言技能目標時就缺乏號召力。常常聽一些老師給學生講解“聽力技巧”,學生聽了半天,還是不懂,真正原因就在於教師是“紙上談兵”。
2.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成為“語法學家”
新課標的第二個目標是語言知識。語言知識最主要的是詞彙和語法。談到語法教學,很多高中英語教師,包括筆者自己,都覺得自己是“語法學家”。但是,我們到底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符合新課標的“語法學家”呢?筆者對此不持樂觀態度。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是在母語的模板上,透過對比、模仿來學習英語的語法規則,然後去練習。因此,熟練掌握中文的語法規則和英文語法規則是成為高中英語“語法學家”的前提。
3.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成為“心理學家”
新課標的第三個目標是情感態度。情感態度目標的提出對高中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課堂不僅要關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的訓練,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嚴格來講,情感態度屬於心理學的範疇,主要指的是學生內在的心理狀態。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具備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把學生的情感態度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換言之,教師不僅要懂心理學,而且要成為能把心理學知識運用於英語課堂教學的“心理學家”。
4.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成為“文化傳播大使”
語言與文化從來不是分離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必須瞭解文化。由於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因此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常常會碰到很多困難。記得有一次筆者在課堂上對一個同學說:“You are a lucky dog.”下課後,那位同學來找筆者說:“老師,剛才您在課堂上是在侮辱我,我無法接受。”學生的誤解使筆者深切感受到了文化差異對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中國學生學習語言的特定環境決定了英語課堂教學是學生了解外國文化的最主要方式。因此,英語教師必然要成為文化的傳播者。英語教師不僅要了解西方文化,還要了解中國文化,作真正的文化傳播大使。
總之,高中英語教學是一個不斷調整摸索的過程。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教育提供了前行的方向,作為一線的教師,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只有及時轉換角色,不斷更新思維方式,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才能適應新階段的教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也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在新課改的浪潮中實現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