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馮玉萍老師,有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評劇名家、花派優秀傳人、國家一級演員、評劇大家、三度梅花獎得主、曾被譽為“戲劇塔尖上的明珠”、當代評劇領軍人物。

    馮玉萍,她可以說是一位評劇名家了,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韓花筱評劇藝術的代表性傳承人,可以說她在東北黑土地從藝當時近五十年了,這五十年的風風雨雨,有過動搖、有過挫折,那是什麼樣的一種信念支撐著她不忘初心、為評劇藝術的傳承和創新砥礪前行呢,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懷支撐著她,讓她博採博長,最終拿到了梅花大獎、文華大獎等諸多殊榮呢?

    在《角兒來了》節目中的出場讓我們一下子感受到咱們東北黑土地的那份粗獷豪邁,同時有那種不解的柔情。你看節目的舞臺上面都是她的幾個代表作了。她是從東北大地走出的評劇名角,家鄉的黑土地賦予她大氣灑脫、堅韌厚重的氣質,她有如珠玉般的唱腔,先後演繹了《風流寡婦》、《疙瘩屯》、《我那呼蘭河》三部力作,以此梅開三度,她專注評劇事業當時45年,身兼韓花筱多派藝術,兼收幷蓄,博採眾長,她就是評劇梅花大獎得主馮玉萍。

    東北女人特質勤快、實在、傲嬌、豪爽、敢愛敢恨,那麼她認為自己具有哪些特點,實話實說她覺得勤快,她有,在家裡喜歡平常料理家務,她沒有請過任何一個保姆,都是她和她愛人自己收拾。不知道有沒有四度梅,倘若有,她會準備拿四度梅嗎,梅花大獎我們知道是三度梅的獲得者才被稱作梅花大獎,而且在全國各劇種來說為數不多。是,這個梅花大獎呢,應該說中國評劇她是第一人,中國的戲劇她是第七人。面對網友說如果要有四度梅的話,她還準備去拿四度梅嗎,她回答說,自己覺得怎麼說呢,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就不是好兵,但是可惜沒有。她喜歡現代戲還是古裝戲,實際上她都喜歡,但是恰恰她的三部代表作都是東北女人,而且那片黑土地真的讓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創作的源泉。

    那要說到她和花淑蘭先生什麼時候結的緣,怎麼就學了花派呢,她和花老師應該說結緣的話呢是1973年1月16號,這是她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這是她考入瀋陽評劇院的日子,因為當時花老師就作為幾位主考官之一,當時馮玉萍她唱的是京劇的老旦考進的瀋陽評劇院。這個跨度有點大,她小的時候是學的是京劇嗎,她沒學過京劇,就是收音機裡邊她就跟著唱,唱完之後,因為她去考試嘛,當她唱到老旦的時候,所有幾位的老師,當時韓少雲老師、花淑蘭老師都在臺子,哎喲,這孩子就是我們評劇的那個大嗓,就是大口落子,將來這孩子一定能行。

    當年她用京劇老旦考入了咱們評劇院,這個當時沒有考慮到去學老旦行當嗎,當時真的考慮了,但是後來旁邊呢她這些老師包括方方面面說馮玉萍,你要是唱京劇,你只能唱老旦,你要是唱評劇,你能唱角兒。如果是唱京劇老旦的話,覺得可能是助演的成份、戲份多。那時候孩子的心裡就覺得演年輕的可能會更漂亮;演老旦就覺得好像不漂亮,她記得當時她在學員班的時候,他們有一部戲叫《小女婿》,是韓少雲老師的代表作,當時他們學生互相的就是都在交流,她在《小女婿》當中她演那裡面的田母老太太。她不是後來學的是這花派嗎,是,但是他們教學當中的話,他們老師就讓他們什麼行當你都應該去掌握,所以說她走到今天,她特別特別感謝那段經歷。如果說沒有那段老旦的經歷,可能後來《我那呼蘭河》也好、花淑蘭老師的《半把剪刀》由年輕演到老旦,所以說這段經歷對她來講太重要了。後來是怎麼就拜在了花老師門下呢,1981年的4月15號,是她正式拜花淑蘭老師為師傅的,這也是她人生當中的又一個起點,也就是說師徒如父子,那麼她有師傅了,歸到名門下了,而且老師的幾個代表作,包括《牧羊圈》、《相思樹》、《謝瑤環》、《半把剪刀》,每一部戲每一部戲老師都是悉心地、那麼認真地去教。馮玉萍她記得有一次排那個《牧羊圈》的時候,當時的話他們演出的地方就是它是個地板,它沒鋪地毯,有一跪搓,“相爺呀”,這就走,完了她就跪著走她就沒跪到地下,老師說你怎麼不走起來,老師咣噹咣噹順著地走,哎呀,當時她說句心裡話,她的那個心,第一心疼老師,第二覺得她那種說不出來的那種感覺,她說老師這樣的一個大藝術家,能夠在教學生當中,她那麼、那麼率先垂範的那樣去做,當時她就覺得自己臉特別臊得慌,所以說從那時候開始瀋陽評劇院這麼多年,看到馮玉萍排練的人沒有一個人不說的,她在排練場它就是舞臺,是因為她的老師言傳身教教給她的,自己必須要對得起老師、對得起自己,她對自己從事的這份職業要有敬畏感、神聖感。

    馮玉萍老師在舞臺上塑造了剛剛說的東北三部曲,得了三個梅花獎了,這個三度大梅應該說她用了45年的堅守,26年的時間,你比如說她是1987年拿到的梅花獎、第一朵梅花獎。而且當時好像是第一朵梅花的時候,還在榜首的位置。她是唯一的滿票、榜首。當時她就覺得我馮玉萍真的唱得那麼好、演得那麼好嗎,她覺得不是,因為什麼,因為當時那些評委老師知道她正在工讀電大,正在學習文化,他說作為一個評劇演員、一個戲曲演員她對文化的認知,而且她在舞臺上畢竟二十幾歲演到四十幾歲,所以他就覺得這個演員的可塑性可能專家老師在給她投票也好、給她她覺得對她有這個褒獎的、鼓勵的、未來的、希望的。作為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她當時是什麼心情呢,那樣的年齡,和那個年齡段,如果是讓她今天去說,她會覺得那是一個壓力和一個責任並重的,但那時候她就覺得我付出了、我得到了,而且專家老師這麼喜歡我,就覺得自己有一點暈的那個感覺,但是後來隨著這個時間的推移,慢慢慢慢她靜下來之後,她知道寵辱不驚對一個演員、對於你人生應該怎樣去做到這四個字,就是失意的時候不失志,得意的時候不忘形。

    那麼年輕的時候拿到了這樣一個殊榮,按說應該是功成名就了,怎麼會想到後來要去拿二度梅,一度到二度,現在說起來十二年的時間,這當中都經歷了什麼,彈指一揮間,但是當時的這種得完梅花獎之後,她就覺得自己新的目標是什麼,畢竟這個我們中國的戲曲、我們這種傳統的文化受到了就是說外來的、還有好多好多的衝突,他們就是說這個舞臺上的和臺下的有的時候這種觀眾不成比例,包括他們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比例的,這十二年他們都經歷過了,而且這十二年當中,她身邊的人有的人去下海,去經商了、改行了,有的人去到國外去,那麼這十二年她堅守過來了,那麼她選擇了一條所有人不知道的,上中央戲劇學院報考了表演系。

    當時怎麼會想到去讀中央戲劇學院呢,要是對口的話應該是中國戲曲學院,因為他們評劇它是一直是一個與時代很近的、以編演現代戲見長的這麼一個劇種,所以說當時她主演了幾個現代戲,每當摳臺詞,說人物的時候,她就覺得我們戲曲演員,如果說要是演現代戲,假設能夠吸納一點話劇的這種對人物的體驗再加上我們戲曲的這種體現,由表及裡的讓人物更加地有生命力,就像人的兩個翅膀一樣並駕齊驅,那該多好,所以說她就是這個信念,她就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源唱青春修煉手冊的時候,變聲期結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