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63782197231

    週末喜歡讀、想、寫些能使內在釋然放鬆的文字。

    “什麼是禪味?就是得到禪定的快樂,得到輕安的滋味。這種滋味奧妙無窮,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議,藉助茶的幫助,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才能領受。好像如人飲茶,冷暖自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以為陳繼儒強調的‘一人得神’和張源講的‘獨啜曰神’更近茶道之道”……讀到此句,偶覺得蠻容易理解“品茶的環境宜清、宜靜、宜閒、宜空,而不宜過雅”之奧妙了。大凡一個人進入到了“清、靜、閒、空、雅不雅的無甚打緊”的情緒境地(時間長短不一定非得講求),身歷其境、全憑感覺、從心所欲、有所思解;其間絕對是會充滿“三不”(不發脾氣,不與爭論,不爭三昧)的。都似乎可為“飛”、“飄”、“升”、“奧”、“妙”等關鍵詞緊密聯絡?其滋味兒是即得快樂,又獲輕安。這,大概就可叫做“禪味”、“禪定”?自然會是“冷暖自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所謂“一人得神”或“獨啜曰神”,由此得來……間或是,此境地中的“我”便是“真我”? 見唐代詩僧(《茶經》創始人陸羽的長輩、導師、篤友、兄弟)皎然寫過一首《禪思》,曰:“真我性無主,誰為塵識昏。奈何求其本,若拔大木根。妄以一念動,勢如千波翻。傷哉子桑扈,蟲臂徒虛言。神威興外論,宗邪生異源。空何妨色在,妙豈廢身存。寂滅本非寂,喧譁曾未喧。嗟嗟世上禪,不共智者論。”然偶倒一向不那麼在意世間的好詞兒都叫佛家給佔完了的。徐渭的“茶宜精舍,雲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丌坐,松月下,花鳥間,清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裡飄煙”中的不失其雅,倒蠻適合普通一般飲茶清幽之社會生活之人的!這種“清淨淡泊、樸素自然、韻味雋永,恰是天真、自然的人性歸宿”該是“真我”;而這“真我”中的“我”,就是這種“歸宿”的感覺。說道凡人的“真我”,又讀到一段有關“新女性”的文字:“無論是‘淑女’美,還是‘酷女’美,無論是古典美,還是現代美,美都附麗在真實的‘自我’基礎上。21世紀女性絕不像藤蔓東攀西附,她依靠自己、信賴自己、把持自己,擺脫世俗的羈絆,想幹就幹,敢愛敢恨,確信事業與婚姻的牢靠在於自己內心的牢靠。”迎合此“真我”論調,見還有用它來說香水的:“初調:清新的常春藤葉,甜美的柑桔果,還有一絲淡淡的黃蘭香,在這幽幽的時刻,你也能聆聽到來自心底的聲音。中調:隨著蘭花一同沉醉,紫羅蘭也來分享你的憂愁,連最後的玫瑰也將它濃郁的芬芳帶來,在這裡,你不該再憂傷。基調:將回憶中最悲痛的片段封存起來,大馬士革的李子、最後一滴的葡萄酒,混合著麝香與木頭味的黑醋栗會將所有的不快樂統統拋開。不管何種女性,複雜﹑性感﹑自然或高雅,女士們都能找到適合她自己的香水……時而勇毅大膽,時而花香宜人;傳達出一種情緒,一種生活方式,以及飄然而過時留下的一抹誘惑。” 而另一段無須區分性別的話則道出了創作時的“真我”感受:腦袋裡飛一般的閃過經歷過的種種,酸甜苦辣,喜哀榮辱,它們瞬間清晰出現在我的記憶裡,又像風一樣沒了蹤影。一切的一切都似過眼雲煙,只是過去的那些並沒有給今天的我帶來太多影響。有人會奇怪,怎麼會沒有影響呢?於我而言,確實是沒有。它是我一直以來創作的源泉——真實的自己,真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一點點酒頭為什麼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