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三國曆史上,官渡之戰是曹操奠定統一北方基礎的關鍵之戰。許多人都將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看做是難以置信的失敗。實際上,袁紹的敗像早在戰前就已經顯現出來。

    牌技縱橫

    一副好牌不一定可以帶來一場勝利,官渡之戰前曹袁雙方都可謂有自己的王牌,袁紹手中的牌是實打實的乾貨。青幽並冀四州之地在東漢以來就是精兵良將輩出之所,袁紹手下除顏良文丑之外像閆柔、高幹、張郃等也都是在北疆與異族血拼的悍將,兵馬錢糧富甲天下也自不必說。相對而言,曹操手中除了漢天子這張牌以外基本上張張遠遜色於袁紹,但他恰恰是一個會出牌的人,尤其是面對袁本初兄這種四個二把倆王帶出去的牌友,這種優勢更為凸顯。

    

    圖/袁紹的河北四庭柱

    官渡決戰之前,袁紹讓顏良與文丑貿然出擊的草率錯誤舉動顯然過早的把大牌丟了出去(事實上兩人並非死於關羽之手,皆是輕敵而在黃河南岸為曹軍包圍或伏擊所殺),而曹操方面卻並沒有因此損失什麼佔有重要地位的將領。曹魏集團在戰爭初期就在內部做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尚書令荀彧坐鎮後方可以穩定人心,臧霸率軍進取青州也有效牽制了袁軍從東方帶來的威脅,這些都使得曹操可以一心對敵,不會受到“蕭牆之禍”。

    

    “外交”決勝

    袁紹的下一個敗筆就是玩錯了“外交”牌,曹袁雙方隔河而戰之時,處於雙方側面的關中地區自然成為了雙方都需要拉攏的物件。關中馬騰韓遂等人自靈帝年間羌人叛亂之際就在西涼之地逐漸站穩的腳跟,早在李傕郭汜二人在長安城為爭奪天子之時他們就在涼州之地發展勢力,一直到官渡之戰前,兩人已經成為關中地區最為強大的軍閥勢力。

    

    圖/曹操在官渡戰前取得關中

    袁紹對於這支勢力的拉攏顯然遠遠落後於曹家,曹操利用天子詔令敕封自己身邊的鐘繇(這位可以辨別百官字型的大書法家)為統管整個關中地區的司隸校尉。這種名義的統轄對於西涼軍閥形成了無形的道義束縛,接下來對於各方勢力的平衡與利益劃分也讓這些“綠林之軍”在名義上得到了朝廷的承認,使得他們迅速倒向了曹操一方,讓雙方在西方的實力對比驟然改變。

    

    圖/西涼鐵騎

    最後,袁紹把當年和他與曹操共同任職西園八校尉的淳于瓊放在了掌管糧草的位置上,這明顯是將最臭的一張單牌放在了別人最有可能用王牌壓制的底牌位置上。兩軍對壘,曹操用從袁紹手裡扒來的小王牌許攸摸清了這張底牌的套路,一擊制勝,徹底掀翻了袁紹的家底,打開了通往廣闊河北大地的一片通途,讓統一華夏的希望在董卓之亂後第一次展現在了世人的眼前。

    戰略失策、戰術失誤,這兩大原因使得袁紹在官渡戰前就註定必敗無疑。

    參考文獻:1.後漢書

  • 2 # 以史為鑑

    一,必然

    隨著三國局勢的發展,北方諸位軍閥之間曹操和袁紹必有一戰,不是袁吞併曹,就是曹吞併袁,這已經是多方的共識。

    那麼袁紹為何就必然敗於曹操呢?

    《三國演義》中,鬼才郭嘉為了給曹操打氣,提出來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其實三國志正史上是荀彧提出了四勝四敗論,羅貫中發揮了一下,改成十勝十敗論,並加到了鬼才郭嘉身上。

    三國志記載,荀彧說: 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 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 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 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此德勝也。 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太祖悅。

    荀彧的四勝四敗說的很明白了,從領袖性格,內部團結,軍隊建設等幾個方面說明曹操勢力雖小,但是精誠團結,是鐵板一塊。袁紹雖強,不過是烏合之眾。

    荀彧雖然是給曹操打氣,但這四點從戰後看,的確十分有道理,也是袁紹失敗的必然。

    二,偶然

    西方有句諺語: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 掉了一隻馬掌,瘸了一匹戰馬; 瘸了一匹戰馬,敗了一次戰役; 敗了一次戰役,丟了一個國家。

    很典型的說明了戰爭是充滿偶然性的,曹操官渡之戰一度被袁紹壓制的想退兵。

    曹操手下大臣也紛紛和袁紹眉來眼去,只等曹操露出敗象,馬上就準備投奔袁紹了。

    而且曹兵糧食將盡,崩潰在即。但是這個時候,袁紹內部爭權奪利的惡果顯現,許攸不滿家人犯法被捉,乾脆叛逃曹操,帶給曹操袁紹存糧地點、將領的重要情報。

    曹操根據這一情報,立刻決斷的親自帶領所有精兵出擊,留下老弱病殘守營。

    烏巢之戰並沒有演義中的那麼輕鬆,淳于瓊也是袁紹和曹操的老朋友,也沒有醉酒誤事,只是拼命防守和求援。

    袁紹此時優柔寡斷的毛病又犯了,沒有集中兵力主攻一點,反而分兵:一路救援烏巢,一路派遣張郃和高覽進攻曹操大營。

    結果曹操帶領的精兵,在曹操親自帶領下,士氣大振,不顧前後夾擊,一鼓作氣衝破淳于瓊的防禦,翻開了袁紹潰敗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在偶然和必然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曹操才在官渡上演了一場流傳千年的以弱勝強好戲。

  • 3 # 立志成蟲

    看《三國演義》覺得袁紹把一手的好牌硬是打成了失敗的爛牌,一個要命的因素是以己之短攻敵所長。袁紹手下的謀士們都知道曹操善於治軍用兵,軍隊戰鬥力兇悍是袁軍比不了的,但是論起兵多糧多曹操明顯處於劣勢。官渡之戰以前,田豐認為可以熬死曹操反對進攻,結果被袁紹關進了監獄。在官渡前線,沮授建議不應該急著決戰,等曹操糧草耗盡不戰自敗,結果是坐囚車去了。官渡之戰,曹操以10萬軍隊抗住了袁紹的70萬大軍,形成了僵持對峙。袁紹的謀士許攸認為曹軍精銳主力都在官渡後方必然空虛建議分兵,派一支部隊繞過官渡直攻許昌,許昌危急曹操必然回援,無論是丟了官渡還是失了許昌曹操都必敗無疑。謀士們都在發揮袁紹人多勢眾糧草充沛的長處優勢,可袁紹根本不聽。對峙期間,許攸截獲了曹操糧草即將耗盡派人往許昌催糧草的信,結果因為家人貪財被袁紹罵了一頓,許攸憤而去投了曹操,建議偷襲袁軍囤積糧草的烏巢。烏巢大火一起糧草化為灰燼,袁紹可有70萬大軍哪,沒了吃的袁紹先熬不下去了,被打的全軍大崩潰逃跑了。另外袁紹手下的謀士不缺大咖,可謀士們派系林立互相拆臺對著坑,袁紹在平衡協調方面做的很差。佔的地盤雖大居然讓一個兒子管一個州,後來袁紹一死,力量被各自擁有地盤和軍隊的兒子們分裂了,一盤散沙哪裡是力量集中的曹操的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行容男人心細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