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42559889741

    中華文明延綿不斷,必然包含許多因素,已有答主指出了文化、文字、地理環境、人口等因素。本人認為有一個因素,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融合了許多新的族群基因,這使得中華民族不斷煥發新的活力,中華文明也因此得以永生。

    ——————

    我們的始祖炎帝和黃帝,曾是一對冤家,他們融合後,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民族。之後數千年,中華民族不斷融合新的族群,新的族群基因持續加入,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活力,保證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

    中華民族第一次對外來基因的大融合發生在東周春秋中期。

    周王室遷都洛陽百餘年後,王室的固化和僵化已使得周朝日漸衰敗,這給了周圍民族融入中原的機會。南苗、東夷、西戎、北胡等數以百計的少數族群進入中原,當然,這種“進入”是以戰爭形式進行的。如果周朝不能將其融合,那隻能被其吞噬,那麼炎黃子孫將從此消亡。

    歷史證明,中華民族對於外來危險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抵禦消解能力,這種能力深植在中華民族的機體中,成為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生存大智慧。面對外來族群入侵式的融入,周朝各諸侯國的精英深明大義,豎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對外來族群進行強力反擊。

    最終,不服從管制的各少數族群全數被驅逐出中原地區。這次對外基因的融合更多的是給中華民族注入了一劑清醒劑,使其在渾渾噩噩之時突然意識到了自己正在走向懸崖。

    第二次大融合是從戰國中期開始的對北方匈奴、烏丸,南方山越,西南羌人、南蠻等少數族群的融合,尤其是對匈奴的融合,持續了上百年時間。

    各少數族群居無定所,舉族皆兵,憑藉其特有的剽悍堅韌,不斷從貧瘠的荒原山地向周圍推進,最後不可避免地與中原民族產生交集。這是一次長達數百年的大融合,到三國時期才基本結束。在民族融合過程中,不但誕生了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更使中原民族的優秀品質得以充分展現,“蘇武牧羊”,“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和壯志豪情,千古之下,仍然讓人血脈僨張。

    這次融合的結果是,各少數族群或是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或是被徹底趕出中國,而中華民族由於各民族強悍基因的注入,其機體更具活力,其生命力更加頑強。

    第三次大融合發生在西晉末期,結束於隋唐時期。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後,便開始了驚人的腐敗,朝廷愚朽,皇帝白痴,貴族鬥富,士族糜爛……這樣持續了數十年,西晉王朝已是徹底墮落,這也將中原民族推到了懸崖邊緣。以鮮卑人為代表的北方少數族群,扛起了中華民族的大旗,他們自稱是華夏五帝的後裔,他們廢除自己的語言、服飾,一切向中原民族看齊,他們努力學習、傳播,發揚中華文化,並將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巴比倫文化等引入中原,中華文化在傳統的基礎上,更多了許多優秀的外來文化。

    最終,隋唐統一併融合了入住中原的北方各少數族群。“中國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隋文帝楊堅,奪取鮮卑人建立的北周政權,然後東征西討,一統天下,再次建立大一統的中華帝國。而具有四分之一鮮卑血統的李世民,徹底清除了周邊各少數族群的禍患。鮮卑人分裂成數個部族,大多部族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其最初生存的地方成為中原帝國的土地。中華民族由於這次基因的注入,誕生了隋唐兩個偉大的王朝,特別是唐朝,成為炎黃子孫永遠為之驕傲的時代。

    第四次大融合發生在五代十國,直到明朝建立後才基本結束。

    宋朝軍事的羸弱使得北方、西方的契丹、女真、西夏、蒙古等少數族群不斷向中原挺近,而女真、蒙古再次佔領中原。特別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使得中華的國土第一次被少數族群統治了八十餘年。但是,無論哪個民族統治中原,他們都接受並弘揚中華文化,契丹、女真自不必說,元朝時期更是誕生了偉大的元曲。

    歷經磨難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北進中原,這一時期,大明王朝將星如雲,謀臣似雨,君主英明、將帥英勇,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使得中華的主體民族漢族再次接管中原政權。這次融合使契丹、西夏徹底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女真人一部分融入中原民族,一部分退回原住地,繼續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接受明王朝管轄;蒙古人與女真人類似,但其退回原住地的族群直到清朝才再次被中原政府管轄。

    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都存在惰性,承平日久,精神自然就會懈怠,統治者和普通老百姓因貪於安逸而變得懦弱、惰怠,得過且過。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最終只能變得無藥可救。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自己人在自己家裡互相折騰一下,至少讓精神不至於太過散逸。

    並且,中原民族雖然具有偉大的文化底蘊,但缺少少數族群的陽剛之氣和鬥勇精神,新的基因加入,或許一時不會看到效果,但當遇到災難時,融合而成的新的民族機體會爆發出強大力量,從而戰勝各種磨難,保證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世界上有許多古老文明,由於長時間沒有外來基因的融入,機體會變得羸弱不堪,在外部勢力突然介入時,其最終命運只能是消亡。

    五六千年前,創造了神奇的金字塔、神文化、木乃伊,以及偉大的象形文字的古埃及文明,可謂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之星。古埃及北臨地中海,東臨紅海,西面是人類難以逾越的大沙漠,南面是數處大險灘,只有東北端的西奈半島可以對外往來,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她對外交往甚少,成為一塊真正的“生存樂園”。古埃及曆時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竟然很少有被外族大規模入侵的記錄。一個民族孤立在自己的世界中,絕非是件好事。長期沉迷在自己的天地,喪失對外界的警惕,長時間的近親繁殖,這一切使得古埃及文明虛弱至極,逐漸失去對外抵禦的能力,以至於在公元前六世紀,波斯人向北非擴張,很快征服了古埃及人,古埃及文明隨即消亡。

    美洲印第安文明和澳洲土著文明更為明顯。印第安人自從一萬五千年前從亞洲東北部渡海到美洲之後,一直處於完全與世隔絕的狀態。他們培育出玉米、馬鈴薯、辣椒、西紅柿、可可等作物,為人類社會做出重要貢獻;他們發明了瑪雅文字,建造了高大堅固的城牆、宮室和神廟,而且在雕刻和繪畫方面取得了高度成就,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但是由於一直沒有對外交流和外來血液融入,其發展和視野徹底與時代潮流脫節,當歐洲殖民者到來之時,這座人類文明的大廈瞬間轟然倒塌。

    澳洲土著居民生活在孤立的海島上,與大陸完全隔絕達數萬年之久,致使其社會發展緩慢,一直停留在打獵和採集食物階段,歐洲殖民者到來後,其命運只能是被同化或消亡。

    當然,一個生存數千年的古老文明的消亡,會有許多原因,但毋庸置疑,缺乏對外交流,沒有外來基因融和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中華民族正是由於各少數民族優秀基因的不斷融入,才確保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成為世界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泯滅的文明。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30平米二衛可以改一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