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劍指藍天m紅雨隨心
-
2 # 廊裡坊間
首先,我們來確定一下清朝時的直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地方?
這是一份1859年的直隸通省輿圖,從地圖來看,清朝時的直隸囊括了現在的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山西、河南、遼寧以及內蒙古的一部分。今天,周同學僅針對清朝(1636年——1912年)近三百年間發生在直隸地界內6級以上的地震來作簡單作答。
1.1658年淶水地震(6級)根據相關資料分析,在華北平原西北部三河——淶水——靈壽一線存在一條地震構造帶,清朝發生在直隸的第一次震級比較強烈的地震發生在順治十五年正月初二(1658年2月3日)晚上,震中就在淶水。據清康熙年編《淶水縣誌》所載:
“夜戌時,忽有聲從西北響起,淶水地大震,一夜數十次,遍地裂縫,有三四寸寬者,五六寸寬者,下看深不見底,房屋牆垣震倒,壓死多人。三、五日復動一次,年終方止。此次地震,定興、新城(今高碑店)、束鹿(今辛集)等地皆有所感。
2.1665年通縣地震(6.5級)作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年間直隸地界也發生過多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三河、平谷大地震。不過,我們還是按照時間順序,先來看看發生在康熙四年三月初二(1665年4月16日)的通縣地震。據康熙年間《通州志》所載:
巳時通縣地震,自西北至東南,連動數十餘次,通城雉堞。東西水關俱圮,民房圮三分之一。正北離城二里地裂,闊五寸,長百餘步,黑水湧出,自未至申。漷邑同日地震,城崩屋壞。此次地震,京師、昌平、順義、東安(今廊坊)等地均有記載。
↑(康熙四年通縣6.5級地震圖)
3.1679年三河、平谷大地震(震級8級)康熙十八年七月廿八(1679年9月2日)巳時(上午9時—11時),北京周邊發生了一次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最強地震,據清董含《三岡識略》所載:
巳時初刻,京師地震,自西北期,飛沙揚塵,黑氣障空,不見天日......未幾,四野聲如霹靂,鳥獸驚竄。是夜連震三次,平地拆開數丈。......涿州、良鄉等處街道震裂,黑水湧出,高三四尺。山海關、三河地方平沉為河。環繞帝都連震一月,聚朝震驚。此次地震,預計震級為8級,震中烈度11,破壞面積縱長500公里,震中位於今天的廊坊市大廠縣夏墊鎮,“東至遼寧之瀋陽,西至甘肅之岷縣,凡數千裡,而三河、平谷最慘”。河北大部分地區和山西、河南、山東、內蒙古的部分地區都收到波及,破壞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有165個州縣記載了這次地震,影響所及包括了大半個中國。
↑(康熙十八年三河、平谷大地震地震範圍圖)
4.1720年沙城地震(約6.8級)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初七、初八兩日,京師周邊多地地震,此時康熙皇帝正在熱河避暑,上諭寫道:
茲於六月初八日戌時,熱河地震。朕察其氣,覺從西南來,此地雖輕,其發動之地較此必重,恐有倒壞垣壁,人民或致傷損,故即夜遣人於四面百里內檢視,方知自西。......此次地震,震中位於懷來縣沙城,波及範圍蔚縣、懷來、保安(今懷來新保安)、龍關縣(今赤城縣)、萬全、、宣化、延慶、懷來、密雲等地。
↑(1720年沙城地震波及圖)
5.1730年北京西郊地震(6.5級)雍正八年八月十九日(1730年9月30日)巳時(為啥老是巳時),北京西郊發生約6.5級地震。據《雍正實錄》所載:
巳刻,京師地震。另據清鮑鉁所撰《裨勺》所載
元劉鑾塑諸神像,在京師紫禁城內崇元觀,形貌修長,神情如生,雍正八年上元,餘特至其處,計自元至今四百餘年,像飾尚俱完好。九年春再過,半為八年八月十九日地震崩壞,可知此番地震,乃數百年所未有也。此次地震,東安(今廊坊)、武清、薊州(今薊縣)、昌平等地皆受波及。
↑(1730年北京西郊地震圖)
6.1830年磁縣地震(7.5級)道光十年閏四月廿二(1830年6月12日),磁州(今磁縣)西發生約7.5級地震,據當時直隸總督那彥成所奏:
本月二十二日戌刻地震起,至二十三日巳時始定,城垣、橋座、倉廩、監獄、衙署以及居民房屋,均有臌裂坍塌。.......二十三日戌時,地復大震,民房坍塌過半,損傷人口亦多。......其與磁州接壤之邯鄲、成安兩縣,續報地震。此次地震磁州最重,邯鄲次之,成安最輕,還波及河南臨漳等地。
↑(1830年磁州地震圖)
7.1882年深州(今深縣)地震光緒八年十月廿二(1882年12月2日),直隸深州(今深縣)發生約6級地震。
直隸深州一帶數百里內,於十月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八等日,屢次地震有聲,官廨城垣間有損壞,民房坍塌無數,並壓斃人口若干。此次地震定興,新城(今高碑店)、望都、束鹿(今辛集)、安平、武強、饒陽等地皆受波及。
↑(1882年深州地震圖)
這些地震是我在寫三河、平谷大地震時蒐集到的清朝時期發生在京師直隸附近的6級以上地震。至於其他自然災害如洪澇等,因永定河當年氾濫等因就不寫了。如有時間再行整理。
回覆列表
謝謝老師提問。這個問題到現在不見一人評論,其冷門度可想而知。用這樣的題拷問學生,在下多少是明白老師的用意。滿清一十二個皇帝,自打順治進京到未代皇帝溥儀為止,總共經歷了十個朝代,最鼎盛的要數康熙,乾隆了。康熙皇帝滅熬拜,平三番,收臺灣六十年驚心動魄,要說災害非水災為兇,朝庭連年撥銀子,發賑災糧,無不皆因水災。這事張國立最清楚,時不時地微服私訪,災情瞞不了他。焦晃老師特睿智,老皇帝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加上唐國強這位四爺,什麼事也休想逃得過他的眼晴。乾隆雖說風流了些,但幾下江南,風土人情還是頗為知曉。說到京畿一帶,容我向王剛這個皇帝的寵臣和珅和大人瞭解一番再作道理,此人貪財頗有一套,哪裡有災哪裡出亂,他知道的一清二楚。我這就去,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