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本東寧地產
-
2 # 小扒說房
第一:未來30年,住房質量堪憂
國家住宅的建築壽命設計標準是50年,但是,中國的住建部曾經表示過“中國的建築壽命平均只有25-30年”,由於高層建築採取的是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方式,各種管線和混泥土澆築在一起,別說房屋本身的質量了,僅僅管線的最長壽命也只有30年以內,所以,等到30年後,各類管線不僅會出現跑冒滴漏的現象,維修起來更是困難。而且,現在大多數的商品住宅卻存在著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質量堪憂”,有些開發商為了盈利,節約成本甚至偷工減料,大家奮鬥幾十年買的房,看似質量過硬,實則內裡堪憂,豆腐渣工程時有爆出,質量糾紛不在少數。有專家說,現如今的商品從普遍質量來看,有些使用壽命只有30年左右,時間久了就會面臨淘汰,70年的使用權,現實中可能根本就達不到。
第二:拆遷成本高,高層未來可能會變成“貧民窟”
在舊城改造中,拆遷的房屋都是平房矮樓,拆遷後有一定的價值,但現在呢?一棟樓的容積率已經很高,樓上的住戶達到了幾十戶,甚至上百戶,未來30年,房子老化、電梯老化、裝置老化,維修成本高,拆遷成本高,沒有開發商會做賠本的買賣,拆遷一棟沒有價值的房子。對此,有人預測,未來高層拆遷將會非常困難,本身數量就過多,就算想拆也根本拆不完,有錢的人搬去了郊區的別墅,而窮人只能繼續居住在高層裡,環境差還有質量問題,開發商、物業當然是不可能為此買單的,靠業主自己掏錢維修也不太現實,所以這是一大難題。所以,現在買高層住宅的,等二三十年還完貸款後,可能將面臨著自己的房子一文不值的問題!
-
3 # 白加黑話房產
未來住房市場會面臨哪些問題?後代該如何應對?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如換個角度說是未來會有哪些變化更貼切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理清兩個小問題:一是說說房子為什麼對我們這麼重要?在最近的近二十多年來,在商品市場的劇烈衝擊下,掙錢難了,並且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降低,於是人們渴望那些可以看見,可以觸控,不會叛變,忠心於己的東西,還不會變質,不用太辛苦就能掙到錢的東西,放著就能有收成的,那就是房產,為什麼會這樣呢?歸納起來有三條:一是有產品屬性,解決住的問題,二是有投資屬性,可以保值增值,三是在社會信用缺失,老賴橫行年代的一種產物,好似硬通貨一樣。二是說說未來這兩個字?未來是多久的時間?記得北大的薜兆豐說了一句:總結過去與將來,最好不用年為單位,而用一個時代,十年來看待會更好些。
下面我們看看過去與現狀:過去的這些年,房產市場對於無房的人,用一小詞來形容是:十載房價過度,傷起群眾無數,別賭,別賭,別賭。對於有房的人呢,是十載房價過度,激起炒房無數,更賭,更賭,更賭……市場是真實的,從一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從國家統計局資料,僅以今年三月環比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上漲的城市有65個,二手房價格上漲的有57個,整個一季度,房產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增量的29.2%……資料是不會說假話的,無房的人,總是期待房價降下來再買,有房的人期待再高些……看似全國山河一片紅,幾家歡樂幾家愁,鶴崗的幾百元的事咱們就不必提了。而我要說的是:國家調整房價也好,說房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好,實質上,控制的是房價的增速,而不是房價本身的下降,這是完全不同的定位。
我們以大連為例,這幾年在限購下,買房的現象是:新房銷量好於二手房,學區房高居榜首,地鐵房熱火朝天。而老破舊的房子買的少,40年產權公寓不便宜沒有人買。
那麼未來會面臨哪些變化呢?隨著人口的放開,改善性的房子會更受歡迎,比如面積100到130平之間的。以前強調的地段就是市中心的別名,現在隨著地鐵的開通,可以拉近彼此的物理空間與距離,於是有了地鐵節省時間的房子會搶手,學區房還是濤聲依舊。日後,二手存量會超過新房,那時,人們對品質的要求會更高,選擇面更廣,建築質量好的,綠化美的,物業服務到位的房產會更受人們喜愛,那些買不起房的人,租賃市場會提供居者有其屋。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總結未來的變化:日後,富人,更喜歡洋房別墅高階的房子,中產階級喜好大開發商打造的並且是好物業的房子,用發展的眼光看,以後精裝的房子會更多,期房會更少,開發商的數量會極大減少,留下的都是大塊頭。老破舊的房子,重新裝修一下,依然會有第二青春,否則越來越破舊會成垃圾。小三室會成主流,過大與過小的房子越來越難以有市場。而出生時建築質量就注水的房會被打入冷宮中。
未來的社會發展,其實是人才的競爭,那些能提供更多機會的一二線城市的房子會更受歡迎,而三四線容易變成門前冷落車馬稀。但是,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房價會一直這樣高歌猛進嗎?不會的!放眼望去,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強國是以房子為中心來求發展的,看看當前的世界紛亂的格局下,也會逼著我們立足實體經濟,中興不興,華為可鑑,用科技來武裝自己,我們還是會迴歸傳統產業,而不是用房子堆起的GDP,日後,隨著實體經濟發展起來,人們的精神迴歸踏實的路上,再加上網際網路為助力,一個更講究信用的社會體系下,房產必然會弱化,房子不必多,夠住就好。筆者看了一本水木然寫的書《價值規律》,書中提到:解決高房價的根本,在於解決社會的信用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想想李嘉成賣掉國內房產的故事吧,日後,人們會把錢投在自我成長上,投在教育上,投在科技創新上,投在股票上——以後投資的渠道會由窄窄的房子變成寬寬的我們無法想象的一切上。我們要跟上大勢!
未來的房子,夠住就好,那些沒有獨特性價值的房子會如低信用人一樣的結局……讓房子真正迴歸到衣食住行的住的屬性,是家的起點。而不是讓房子揹負著太多的夢想與浮躁還有痛苦。
那麼後代該如何應對呢?房子不要過多,留下有品質的,離地鐵近的,有學區的留下,夠用就可以,要不然房產稅也會盯著你,你懂的!其實未來對後代來講我反倒覺得與房子無重要關係,而是投資自己,更好地成長,以在未來的社會更有信用,更有能力,更有價值了,你想要的東西都會與你相伴,包括房子,也有愛情與事業。不信的話,可以看看最近剛成婚的鋼琴家郎朗與愛麗絲的故事吧:兩個人都是傑出的鋼琴家,他們都曾在成名前付出無數辛苦,以他們的才華,好象排在第一位的是音樂,房子還用關心嗎?
關心房子,不如關心大趨勢,也關心自己,無關年齡!無關房子!與其躺著天天聯想,不如站起來華為!
回覆列表
未來住房市場將會面臨哪些問題,首先,房子的質量問題,自從不少大房企都爆出房子質量問題,現在的人買房可以說是越來越提心吊膽。期房問題多,二手房質量問題也不少,在時間中更容易看出問題來,只不過往往被裝修矇蔽了而已。
其次就是拆遷問題,隨著樓層變高,拆遷是一個難題,實際上高層佔地面積並不大,反而樓層那麼高,開發商不見利益,懶得拆遷,更多可能是直接選擇新的土地開發。這是留給後代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