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寧閣
-
2 # 美映椒房
在民間野史裡,乾隆後宮有個來自西域的美女,她身帶異香、絕色傾城。好色的乾隆皇帝強行搶走了她,對她神魂顛倒百般討好。香妃由於堅持本民族生活習慣,激怒了皇太后,最後被太后賜死。在真實的歷史上,乾隆皇帝還真的有個來自西域回部的容妃,她是否天然生香無從可考,不過,她並沒有被太后賜死。
容妃名叫巴特瑪,是新疆葉爾羌回部臺吉阿里和卓之女,因此清廷稱呼她為和卓氏。她生於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曾是另一個回部首領、伊斯蘭教白山派和卓瑪罕木特之子霍集佔(小和卓木)之妻,但霍集佔對她很不好。
霍集佔和其兄(大和卓木)曾被準噶爾汗國幽禁,乾隆二十年,清軍進軍伊犁平定準噶爾叛變後,釋放了他們兄弟,並讓他們招撫舊部以穩定局勢。沒想到大小和卓兄弟等人對清廷恩將仇報,他們反而附和準噶爾殘餘勢力阿睦爾撒納起兵造反。在這場叛亂中,容妃哥哥圖爾都等反對叛變、堅決擁護朝廷。而霍集佔兵敗逃跑之前,則把妻子巴特瑪給幽禁起來了,後被清軍搜到監管起來。清軍將領兆惠將軍把她的詳細情況都透過奏摺彙報給了乾隆。
霍集佔已休棄之妻,名巴特瑪者,圖爾都和卓之胞姊也。因和卓木與伊等世代仇怨,霍集佔遂娶此女為妻,未幾棄置。逃走之時,交付與人看管。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奉硃批:知道了。欽此。乾隆二十四年兆惠將軍平定準部之亂後,乾隆決定迎接圖爾都和他的家人親眷來到北京居住,並納霍集佔前妻、圖爾都之姐巴特瑪為妃,以示恩寵和籠絡。而容妃前夫小和卓霍集佔的首級被函送至京,他的首級後來被製成嘎巴拉碗,乾隆顯然是要以此詛咒他的敵人。下圖為霍集佔首級製作的嘎巴拉碗
乾隆二十五年,二十七歲的和卓氏進入清宮,被封為和貴人,乾隆讓她在皇后手下學習宮廷規矩和禮儀,以適應宮廷生活。第二年五月,和貴人就晉升為容嬪,乾隆特許她在冊封典禮上穿著回部禮服受封。乾隆三十三年,容嬪進封為容妃。
乾隆雖然不如野史裡寫的那麼對香妃魂不守舍,不過他對有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生活習慣的容妃確實非常尊重和照顧。容妃有專門的回族飲食,平時可以穿本民族服裝。皇帝賞賜給她的吃食也是符合她生活習慣的。乾隆還常帶著她參加巡遊和木蘭秋獮活動。乾隆五十三年,五十五歲的容妃去世。乾隆為她隆重治喪,把她葬入了清東陵自己裕陵的妃園寢。
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六間部分出巡的嬪妃扈從記錄
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七日,皇帝外出哨鹿,同行后妃有:皇后、令貴妃、舒妃、豫嬪、郭貴人、伊貴人、瑞貴人、和貴人。
乾隆二十七年七月初八日,皇帝出外哨鹿,同行后妃有:皇后、舒妃、穎妃、豫嬪、慎嬪、容嬪、郭常在,共七位,手下女子共十五人。
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皇帝駕行熱河,皇后住湯泉。同行嬪妃有:慶妃、穎妃、忻嬪、豫嬪、慎嬪、容嬪、新常在,共八位,手下女子十七人。
乾隆二十九年七月十七日,皇帝出外哨鹿,同行有:皇后、令貴妃、慶妃、穎妃、容嬪、福貴人、新常在、永常在、寧常在、那常在、武常在。共十一位,手下女子二十三人。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皇帝駕行江南,同行有:皇后、令貴妃、慶妃、容嬪、永常在、寧常在六位。
乾隆三十一年皇帝駕行木蘭,同行嬪妃有:令皇貴妃、舒妃、慶妃、豫妃、容嬪、祿常在、新常在、寧常在、武常在、那常在。
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二十日,上駕木蘭,同行嬪妃有:舒妃、慶妃、豫妃、容嬪、林貴人、蘭貴人、常貴人、寧常在、祿常在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東巡泰山及曲阜,同行嬪妃有令皇貴妃,慶貴妃,穎妃,豫妃,容妃和順嬪。
容妃在清宮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從她進宮那天開始,每逢晉封、年節和生日等重要日子,皇帝都會賞賜給她大量珍貴的金銀珠寶、頭面首飾、器具擺設以及綾羅綢緞等。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容妃遺留下來的珍寶數目可以說是讓人歎為觀止,清宮檔案裡保留了容妃部分遺產目錄,從這裡也看得出乾隆皇帝對她的關愛。乾隆皇帝還特意賜了一部分給容妃家人以作紀念。檔案記載,容妃的兄嫂和姐妹等人都得到了賞賜。
“……容妃之姐,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藍大緞一匹,月白寧綢一匹。容妃之妹,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醬色大緞一匹,藍大卷紗一匹……”
回覆列表
香妃本是一個維吾爾族女子,天生麗質,體有異香,玉姿未近,奇芳撲鼻,引得蝴蝶圍繞她翩翩飛舞,這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故叫香妃。
香妃容貌秀麗,風姿綽約,長於舞劍和騎射,身著回族服裝,異域的情調使得風流多情的乾隆帝神魂顛倒,乾隆帝打破祖宗家法,破例納異族的女子為妃嬪,這是乾隆帝統一新疆後,表示雙方聯姻友好,說透了就是政治聯姻。
1759年,清軍再次平定準噶爾(新疆)叛亂;次年,圖爾都等一批助戰功臣應召京城晉見皇上;皇上舉行盛大宴會,對他們一一冊封,並安排在京城定居。
圖爾都的妹妹,27歲,被選入宮,冊封為和貴人。1762年封為容嬪,圖爾都封為輔國公,乾隆帝對容妃可謂寵愛有加。
1765年乾隆帝第4次南巡,只是容嬪身份的香妃也破例隨行;乾隆帝很尊重他們的伊斯蘭教信仰,賞給容嬪的都是清真飯菜,如奶酥油野鴨子、酒燉羊肉、羊池士等;三年後,35歲的容嬪升為容妃,而不稱香妃;1771年乾隆帝又攜香妃東巡泰山,拜竭孔廟。
1766年第二任皇后烏喇那拉氏亡故,乾隆帝不再立後;1775年,皇貴妃被賜死,因此容妃在眾多嬪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乾隆帝為消除容妃對家鄉的思念,修建了具有回族建築特色的寶月樓,隔街建起了“回子營”。
1778年乾隆帝到盛京遊賞。在塞外中秋之夜,容妃受賞奶子月餅;在木蘭圍場,乾隆帝將獵獲的野豬肉賞賜眾妃食用,而將狍子肉賜容妃獨嘗;1781年元霄節乾隆帝在圓明園設宴,容妃已入主了西邊頭桌的首席;年底乾清宮大宴,容妃升格到東邊坐位第二席;雖是細小之事,卻是另眼看待,足見容妃在乾隆帝心目中的位置。
1788年香妃離世,享年55歲。乾隆帝悲痛欲絕,為容妃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把她的遺體葬在了純惠皇貴妃園寢。
1979年清東陵文物管理處清理被東陵大盜破壞的容妃墓地地下宮,見容妃紅漆棺木上金漆書寫著《古蘭經》,其中一句是“以真主的名義”。
乾隆帝一生寫了4萬首詩,除為孝賢皇后寫過一首《述悲賦》,在眾多的嬪妃中,只為這位異域美人香妃寫過詩抒情,在乾隆御製詩中有關寶月樓的詩很多,詩曰:“輕舟遮莫岸邊維,衣染荷香坐片時;葉嶼花臺雲錦錯,廣寒乍擬是瑤池。”乾隆以嫦娥比擬香妃,香妃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圖片、資料源於網路,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