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評課是開展課堂教學改革,達到最佳化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教研活動。評課教師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如實總結經驗,提出不足,對推動教改,探索最優教法,從而儘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要透過開放課堂,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同時突出課後評課的重要性,如何評好課,直接關係到授課教師今後的工作與學習方向。
那麼我們怎麼去評好一節課呢?
首先,要聽好這節課,如果聽課前無充分準備,沒有去了解大綱、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學生智慧情況;聽課過程中也就無視學生的課堂活動、不重視收集學生課堂反饋資訊。這樣的聽評課,顯然是不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無法起到應有的教學研究的效果。聽課是評好一節課的基礎和前提,那麼怎麼樣去聽好一節課呢?首先,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聽課時要做好觀察和記錄,聽課後要去思考和整理。其次,我們聽課是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也要關注學生的學。 再次,聽課要有備而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獲取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的評價一節課奠定基礎。最後,要把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況作為關鍵點,因為是課堂的主題,所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的結果是評價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
如果我們的準備工作都做充足了。那麼評好一節課的前提也就準備好了。接下來就要說說怎麼去評價一節課。我們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有側重點。
第一、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要先看教學目標。首先看教學目標是否全面和具體和適宜。教學目標要有明確的要求,體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而且還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要適度。其次,要看看教師教學的的目標是否達成了。看看教學目標是不是體現在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不是圍繞教學目標,我實現教學目標服務。例如吳老師上的一年級上冊《比高矮》的內容。這個是小學低年級的內容,比一比是一個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透過一系列具體的活動,從中體會比較的方法,並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吳老師是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的。
第二、看教師對教材的處理
評價一節課上的好壞不僅僅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價一節課時,要注意分析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教法選擇,這種教法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例如《比高矮、比長短》是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所呈現的情境由兩個活動組成,第一幅情境圖安排的內容是透過觀察比較高矮;第二幅情境圖是透過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較的方法。在處理教材的過程中,老師把兩幅情境圖交換了順序,以遊戲的形式,請上兩位同學代替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會比較高矮、長短、厚薄,體驗比較應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教師很好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透過小組活動等,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拿了一本厚的、比較小的字典和一本薄的比較大的筆記本,讓學生觀察、比較,說說如何比較厚薄,指出比較的地方,並用手摸一摸。還有就是比較兩根繩子的長短時,教師用直觀的教具演示,把彎曲的繩子拉直,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比較要按一定的標準。
第三、看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
首先看教學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嚴密,設計一種教學結構要從一節課上去考慮,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形成有先有後、由低到高的訓練程式,具有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特點。每一步之間又要安排緊湊周密,環環相扣,無懈可擊,具有完整無缺的特點。
其次,數學課堂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們一貫倡導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因此,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好學,學得輕鬆愉快。以教師為主導就是要把教師當作引路人,教師要充分做好向導的角色,盡最大能力給學生的學習以啟迪點撥。
再次,數學課堂要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學結構最終是要應用於實際教學,所以要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習習慣,適合教師的具體操作,科學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要能歸納總結出帶有普遍意義的教學模式。
第四、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要因材施教,教學的方法要多樣化,還要適當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更好的把知識傳達給學生。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還要抓住孩子的特點——好奇心重,透過趣味的遊戲加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這些數字的遊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
而且要經常強化訓練,對於那些諸如乘法表,加法表之類的基本公式進行不斷強化。
最後,要透過同學之間的比拼心裡和孩子們的表現心裡,設定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進行拔高,鍛鍊孩子們進行心算和口算。
第五、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包括教師的課堂板書,教師的教態和教師的語言等。課堂板書要整潔美觀,安排合理,看了一目瞭然。教師的教態應該是自然不做作,儀表要端莊,舉止要從容。對於語言也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用普通話,特別是數學課,語言要科學準確,聲音的高低要適宜,快慢要適度。
第六、看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因為,這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向課堂要效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一直關注並執著追求的目標。那麼課堂上就要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例如《比高矮》,課一開始老師就透過“奪紅旗”活動、想不想和老師玩遊戲等話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節課下來,老師能很好地調控好課堂紀律,讓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還有我們教學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在教學設計上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而言之,一堂課的好與壞要體現在學生上,如果教學目標達到了,學生確實增長了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就應該認為是成功的課。我們要打破傳統的評課方式,不要拘泥形式,充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極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要把評課成為大家汲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意思的活動,使評課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討論的氛圍。
評課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評課是開展課堂教學改革,達到最佳化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教研活動。評課教師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如實總結經驗,提出不足,對推動教改,探索最優教法,從而儘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要透過開放課堂,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同時突出課後評課的重要性,如何評好課,直接關係到授課教師今後的工作與學習方向。
那麼我們怎麼去評好一節課呢?
首先,要聽好這節課,如果聽課前無充分準備,沒有去了解大綱、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學生智慧情況;聽課過程中也就無視學生的課堂活動、不重視收集學生課堂反饋資訊。這樣的聽評課,顯然是不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無法起到應有的教學研究的效果。聽課是評好一節課的基礎和前提,那麼怎麼樣去聽好一節課呢?首先,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聽課時要做好觀察和記錄,聽課後要去思考和整理。其次,我們聽課是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也要關注學生的學。 再次,聽課要有備而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獲取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的評價一節課奠定基礎。最後,要把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況作為關鍵點,因為是課堂的主題,所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的結果是評價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
如果我們的準備工作都做充足了。那麼評好一節課的前提也就準備好了。接下來就要說說怎麼去評價一節課。我們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有側重點。
第一、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要先看教學目標。首先看教學目標是否全面和具體和適宜。教學目標要有明確的要求,體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而且還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要適度。其次,要看看教師教學的的目標是否達成了。看看教學目標是不是體現在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不是圍繞教學目標,我實現教學目標服務。例如吳老師上的一年級上冊《比高矮》的內容。這個是小學低年級的內容,比一比是一個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透過一系列具體的活動,從中體會比較的方法,並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吳老師是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的。
第二、看教師對教材的處理
評價一節課上的好壞不僅僅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價一節課時,要注意分析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教法選擇,這種教法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例如《比高矮、比長短》是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所呈現的情境由兩個活動組成,第一幅情境圖安排的內容是透過觀察比較高矮;第二幅情境圖是透過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較的方法。在處理教材的過程中,老師把兩幅情境圖交換了順序,以遊戲的形式,請上兩位同學代替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會比較高矮、長短、厚薄,體驗比較應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教師很好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透過小組活動等,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拿了一本厚的、比較小的字典和一本薄的比較大的筆記本,讓學生觀察、比較,說說如何比較厚薄,指出比較的地方,並用手摸一摸。還有就是比較兩根繩子的長短時,教師用直觀的教具演示,把彎曲的繩子拉直,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比較要按一定的標準。
第三、看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
首先看教學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嚴密,設計一種教學結構要從一節課上去考慮,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形成有先有後、由低到高的訓練程式,具有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特點。每一步之間又要安排緊湊周密,環環相扣,無懈可擊,具有完整無缺的特點。
其次,數學課堂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們一貫倡導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因此,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好學,學得輕鬆愉快。以教師為主導就是要把教師當作引路人,教師要充分做好向導的角色,盡最大能力給學生的學習以啟迪點撥。
再次,數學課堂要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學結構最終是要應用於實際教學,所以要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習習慣,適合教師的具體操作,科學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要能歸納總結出帶有普遍意義的教學模式。
第四、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要因材施教,教學的方法要多樣化,還要適當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更好的把知識傳達給學生。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還要抓住孩子的特點——好奇心重,透過趣味的遊戲加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這些數字的遊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
而且要經常強化訓練,對於那些諸如乘法表,加法表之類的基本公式進行不斷強化。
最後,要透過同學之間的比拼心裡和孩子們的表現心裡,設定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進行拔高,鍛鍊孩子們進行心算和口算。
第五、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包括教師的課堂板書,教師的教態和教師的語言等。課堂板書要整潔美觀,安排合理,看了一目瞭然。教師的教態應該是自然不做作,儀表要端莊,舉止要從容。對於語言也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用普通話,特別是數學課,語言要科學準確,聲音的高低要適宜,快慢要適度。
第六、看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因為,這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向課堂要效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一直關注並執著追求的目標。那麼課堂上就要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例如《比高矮》,課一開始老師就透過“奪紅旗”活動、想不想和老師玩遊戲等話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節課下來,老師能很好地調控好課堂紀律,讓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還有我們教學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在教學設計上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而言之,一堂課的好與壞要體現在學生上,如果教學目標達到了,學生確實增長了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就應該認為是成功的課。我們要打破傳統的評課方式,不要拘泥形式,充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極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要把評課成為大家汲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意思的活動,使評課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討論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