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陪娃的熊叔

    自閉症的孩子很多都存在語言障礙,你的描述不夠詳細,不知道目前孩子的語言能力處於什麼階段,是完全不發聲,還是能夠說單個字,如果是前者,那麼我建議先帶孩子去檢查是否有聽力方面的障礙和發聲器官的病症,先排除生理上的原因,再針對語言障礙進行訓練。

    訓練方法

    自閉症的孩子往往在抽象的語言方法偏弱,但相對的在視覺空間能力上較好,語言是為了溝通,那麼應該先培養孩子的溝通意願,然後逐步改善他們的溝通技巧。

    圖片交換溝通系統

    把一些常見的物品拍攝並列印成獨立的圖片,一般需要兩名訓練者

    第一階段:以物換物

    我們選擇孩子喜歡的強化物,拍攝列印成圖片,引導他們在希望得到強化物的時候使用圖片和訓練者交換。比如糖果,一個訓練者在孩子身後用動作(儘量避免使用語言)輔助孩子選擇糖果的圖片,交給前面的訓練者換取糖果(完成交換時可以多次重複強化物的名稱,比如糖糖)

    第二階段:增加自發性

    與第一階段相同,但圖片不放在孩子眼前,可以放在遠一些的地方,讓孩子走過去拿來交換。

    第三階段:辨認圖片

    增加圖片的數量,難度也逐漸增加,讓孩子學會挑選自己想要的強化物對應的圖片。

    第四階段:句式結構

    準備一張寫著“我要”的圖片,引導孩子先拿“我要”,然後再拿物品圖片,用圖片組合成句式。

    第五階段:迴應“你要什麼”

    訓練者詢問孩子“你要什麼”,然後引導孩子將“我要”的卡片和物品卡片組合好交給訓練者交換強化物。

    依舊是使用圖片,組合句式,但問題擴充套件到“你看到什麼”“你聽到什麼”等等

    圖片交換系統是很多家長不太能接受的方法,因為家長需要看到的是孩子開口說話,但圖片交換系統全程不強調孩子說話,更多地是用動作交流,的確對孩子的口語能力沒有本質的提升,但是我依然推薦,因為我們一定要明白語言能力的核心意義,不在於開始發音,機械的模仿,如果不能靈活使用語言交流,那麼語言也就失去了意義。而圖片交換訓練的是孩子主動提需求的能力,是主動溝通的能力,是引導孩子使用主動語言的好方法。

    對於基本的語言能力,使用常規的訓練方法即可,但我要說明的一點是,語言的訓練一定要從提需求開始,不是家長說“蘋果”,要求孩子模仿“蘋果”就可以的,一定要基於孩子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動力,有動力他們才有主動開口說話的意願。比如孩子喜歡玩滑梯,我們可以攔住他們不讓滑下,然後說“滑梯”,孩子最開始只要能發聲就可以放行,然後逐漸增加難度和要求,直至他們可以表達“滑梯”甚至“我要滑滑梯”,原則只有一個,一定要從孩子的興趣需求出發,讓他們主動表達,而不是機械地仿說。

    語言理解能力訓練

    語言除了說,還有聽,很多自閉症的孩子無法溝通,不執行指令,是因為他們不理解語言,因此練習說的同時也要練習聽。

    自閉症孩子語言理解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是:1、先天發育障礙導致理解能力困難;2、對聲音感知過分敏感或遲鈍;3、對非語言交流理解能力弱,比如無法解讀表情,眼神。

    1、聽覺訓練:訓練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和辨識,以及關注

    2、積累詞彙

    3、利用輔助理解:透過動作,圖片等幫助孩子理解詞彙的意義。

    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1、發音訓練:包括呼吸訓練,聲調與音量訓練,構音器官訓練

    2、自發語言訓練:如前提到的,從孩子的需求和興趣出發,引導他們主動發聲。

  • 2 # 鹿媽說育兒

    “孩子3歲被診斷為自閉症,康復了整整1年,感統進步很大,但是認知和語言卻進步的很慢。”透過家長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孩子的感統肯定是做到了對症下藥,所以進步的比較快。那麼認知和語言方面進步的比較慢,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可以先一起來分析一下,這樣也就知道該怎麼去解決了。

    可能是方法不對。雖然是自閉症,但是每一個自閉症孩子又是不一樣的。因此同樣方法可能並不適合每一個特殊孩子,老師需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去調整教學方法。如果不加以調整,孩子可能就進步的比較慢。

    可能老師不專業。現在隨著開起來的機構遍地都是,但是每年特教或者相關專業畢業的老師並不多,而且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還會選擇進入公辦學校,所以能夠進入機構的人數又大大減少了。而部分機構裡的老師其實並不專業,有些可能只是學幼教的,甚至有些是其他專業的,他們對特殊孩子不瞭解也很正常了。

    可能家長工作沒到位。自閉症孩子的學習不是單單靠老師就行的,需要家長在老師教的基礎上要給孩子複習泛化,如果家長完全甩手不幹,那孩子進步不大也就知道了原因了。

    可能孩子自閉程度重,進步就慢。如果是這種原因,那麼沒有什麼辦法,只能耐心去教了。畢竟大腦損傷嚴重,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進步的。

  • 3 # SUM電影

    孩子四歲了,感統進步的很快,但是語言和認知方面發展很慢。其實,孤獨症孩子的語言訓練應該包括前語言技能訓練(互動專注,模仿能力,眼神,動作等)、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理解能力這方面的訓練,而不是僅僅只是孩子的語言表達,所以,我覺得你的方法應該有提升的空間。

    情景化的教學和分類

    家長可以利用日常中的活動來讓孩子理解周圍的事。因為老師在機構教課畢竟條件是有限的,可是家長可以利用的資源和條件卻很多。

    操作方式:比如情景融合,在我們出去超市購物的時候,告訴孩子紅綠燈;在選購水果的時候,告訴孩子這是蘋果!就是要在生活場景中,引導孩子靈活運用語言和句子。

    利用視覺提示

    這個方式是老師們通常用的最多的一種方式,視覺提示包括實物,照片,圖片,文字等,當然也包括肢體語言,讓孩子“看到”並理解到。

    操作方式:引導孩子從語言指令開始,利用動作和圖片來說明指令的內容,並透過示範和出示圖片來幫助孩子理解自己想要表述的內容。這樣要比直說指令要直觀很多。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圖片配以文字和符號來表達我們的指令,利用視覺提示作為框架來複述相關的程式。

    語調和聲線的配合

    和孩子談話的時候,字詞和句子要簡單清楚,在適當的時候,強調語句中的重要字眼。讓孩子掌握說話的內容。利用起伏的語調和誇張的聲線來解釋說明。

    語言刺激和迴應

    家長還應該經常回應孩子所有的表達行為,不管是面部表情,身體動作還是聲音和口語,在迴應孩子的語言時候,應該延伸語句和修補句子中不完整的地方,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語言刺激。

    所以,家長在對孩子的語言干預中,要注意循序漸進的方式,配合認知,從淺到深,從簡單到複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使電動車電瓶經久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