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過度放牧及鼠害,使其面臨荒漠化。再加上因為過度放牧,牧草資源減少,而非牧草植物形成優勢種群,並佔據牧草生存空間,使草原喪失其基本功能——放 牧。比如雲南省香格里拉的高山草原就因為過度放牧,使草原變成一片“花海”。這些植物開花時,看上去很漂亮、很壯觀。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是草原退化的重要 表現。這些植物的汁液有毒!!!!它足以把羊毒死!!!!!那些搞生態的看到這些時,心都在滴血!!!這些“花海”除了能夠讓人們按下相機快門之外,已經 沒有任何意義了。那些牧民也會因而喪失生活來源。
荒漠面積擴大,再加上荒漠地區的不合理放牧(有些荒漠地區也有荒漠植被)使植被進一步減少。
熱帶雨林、針葉林 、常綠闊葉林 、夏履(落葉?)闊葉林由於伐木及毀林開荒使其面積減少,樹種變得單一,生態系統脆弱,病蟲害嚴重。當然有些地區也受酸雨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什麼是植被
什麼是植被?植被就是覆蓋地表的植物群落的總稱。所謂植物群落,是指據一定地段的植物的總體,如森林、灌叢、草叢、果園、玉米地等。一棵樹木、一 株草、一棵玉米等都是植物的概念,而不是植被。毛主席說過有些人“只是樹木,不見森林”,是比喻“只見區域性,不見全部”,所以植被對植物個體來說,它是一 個整體,全面的概念。
中國的植被研究工作開始於本世紀三十年代。植被分類標準主要以建群植物的外貌(即生活型)為主,同時還要考慮空間層次(即空間層片)和時間層次 (即時間層片,主要是指栽培群落),以外還要考慮土壤基質和生境。在植被分割槽方面,不僅要考慮天然原生植被,同時還要考慮天然次坐植被和栽培植被。在植被 與環境條件的聯絡方面,不僅要考慮大氣候環境,同時還要注意基質(即地質和土壤)條件。
中國位於北半球歐亞大陸的東部,東面面臨太平洋,西部深入大陸腹地。最北到達北緯53°,即漠河,南到北緯4°,即曾母暗沙,即寒溫帶、溫帶、 亞熱帶、熱帶。在植被上的表現主要就是:寒溫帶落葉針葉林、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和雨林等。當然,熱量帶 還可以進一步劃分,如把溫帶劃分成溫帶和暖溫帶,將亞熱帶劃分成過渡亞熱帶和典型亞熱帶,將熱帶分成過渡熱帶和熱帶等等。
中國的水分狀況,或者說溼度狀況,由東南向西北逐漸趨向乾燥。中國夏季盛行東南季風,這時全國絕大部分受北太平洋熱帶溼潤氣團控制,雨量主要集中 在7、8、9三個月,並且常常有颱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大部分國土受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少雨雪,並且常常發生強大的寒流。由於中國的降水主 要來自東南季風,因而自東西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漸減少,溼度則由溼潤逐漸變得乾燥,這樣大致可分為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極端乾旱地區等五個地 區。在植被分佈上的表現就是:森林地帶、草甸草原(或森林草原)地帶、草原地帶、荒漠地帶、裸露荒漠地帶等。
當然,由於中國土地遼闊,氣候狀況是很複雜的。例如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主要受大西洋溼潤氣流的影響,因而年降水量有所增多,乾旱中心出現在新 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中國南面隔印度次大陸不遠便是印度洋,因而從廣西西部經雲貴高原到西藏南部,主要受印度洋季風控制,年降水量也很多,並且在青藏高原 上年降水量表現出自南向北遞減的趨勢。
中國的地形條件也是很複雜的。中國山地和高原佔國土面積的80%以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形成了獨特 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植被。其它還有云貴高原、黃土高原等,海拔多在1000-2000米以上,對植被也有一定的影響。
同時中國有許多超過海拔2000米和3000米的山地,在高原面上的山地有很多超過5000米和6000米。山地氣候和山地植被的特點是垂直變化 很明顯。而且高大的山脈對氣候和植被的區域分異也有影響。例如,川西山地、太行山地、大興安嶺等,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恰與夏季東南季風方向垂直,因而 這些山地東側較西側溼潤,成為植被上東西分割槽的界線。而東西走向的山地,則是不同溫度帶的界線,如秦嶺,是亞熱帶與溫帶的界線,天山是溫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等等。另外,中國西部山地有許多冰川、雪山,為荒漠綠洲提供了豐富的水源,對發展乾旱地區的農業、畜牧業有重要意義,這是世界上其它國家所少有的。中國幹 旱地區的綠洲農業,是沒有旱災的。如西南亞、北非、澳洲、美洲等,都很少具備這種條件。當然,山地對人類有不利的一面,但我們要利用其有利的方面,揚 長避短地利用山地。
中國的土壤條件也很複雜。中國土壤的複雜性,一方面與地帶性氣候和植被型有關,如寒溫帶和溫帶針葉林地區的灰化森林土,溫帶落葉闊葉林的棕色森林 土,草甸草原的黑鈣土,典型草原的慄鈣土,荒漠地區的棕鈣土、灰鈣土,亞熱帶的紅壤、黃壤,熱帶的磚紅壤等,此外,還有山地土壤的垂直變化等。另一方面, 中國土壤的複雜性也與中國複雜的地質條件有關,往往在一個地區,或甚至在很小範圍內,土壤就有很大變化。例如在亞熱帶地區,有酸性的花崗岩區、沙臭巖區和 鹼性的石灰岩區;有酸性紅色粘土、酸性紫色土沉積層,也有鹼性即石灰性的鈣質紫色土沉積層。同時中國的花崗岩除酸性的外,在乾旱地區還有石灰性的,這也是 一種很有趣的地質現象。這些不同的土壤母質決定著土壤性質,往往使土壤在很小範圍內交錯分佈、重複出現,有時在幾公尺範圍內就可變化很大。這對植被的發育 和分佈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反觀印度、澳洲、美國、非洲以及歐洲等地,其地質和土壤條件都不如中國複雜。
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自然條件,決定了中國植被的地理分佈規律。一般所公義的緯向變化、經向變化,在中國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在中國, 植被的分佈是水、熱狀況綜合作用的結果。植被帶的走向,大致呈東北-西南方向,即所謂華夏式走向,遞變的方向是東南-西北向,與東南季風的方向一致。
中國的植被分佈規律既不能說以緯向變化為主,也不能說以經向變化為主。中國東半部的森林植被,南北方向上的變化很明顯。但就全國來說,是從東南向 西北遞變的,依次出現森林、草原、荒漠和裸露荒漠。青藏高原上的植被,也不是像從前有些人所想象的“寒原一塊”,其植被分佈有明顯的地帶性分異,大致是東 部和南部高原邊緣為森林地帶,向西北依次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植物的生長,或者植被的發育,是受生態因子(即自然條件)控制的。生態因子主要是Sunny、溫度、水分、礦物質(土壤)、氧氣、二氧化碳等。其中地區 性變化較大,而且有一定分佈規律的,是前面四個因子,即Sunny、溫度、水分、礦物質。也就是說,植被的分佈主要與氣候和土壤有關係。人類對植被的改造利用, 同樣不能脫離一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
草原過度放牧及鼠害,使其面臨荒漠化。再加上因為過度放牧,牧草資源減少,而非牧草植物形成優勢種群,並佔據牧草生存空間,使草原喪失其基本功能——放 牧。比如雲南省香格里拉的高山草原就因為過度放牧,使草原變成一片“花海”。這些植物開花時,看上去很漂亮、很壯觀。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是草原退化的重要 表現。這些植物的汁液有毒!!!!它足以把羊毒死!!!!!那些搞生態的看到這些時,心都在滴血!!!這些“花海”除了能夠讓人們按下相機快門之外,已經 沒有任何意義了。那些牧民也會因而喪失生活來源。
荒漠面積擴大,再加上荒漠地區的不合理放牧(有些荒漠地區也有荒漠植被)使植被進一步減少。
熱帶雨林、針葉林 、常綠闊葉林 、夏履(落葉?)闊葉林由於伐木及毀林開荒使其面積減少,樹種變得單一,生態系統脆弱,病蟲害嚴重。當然有些地區也受酸雨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什麼是植被
什麼是植被?植被就是覆蓋地表的植物群落的總稱。所謂植物群落,是指據一定地段的植物的總體,如森林、灌叢、草叢、果園、玉米地等。一棵樹木、一 株草、一棵玉米等都是植物的概念,而不是植被。毛主席說過有些人“只是樹木,不見森林”,是比喻“只見區域性,不見全部”,所以植被對植物個體來說,它是一 個整體,全面的概念。
中國的植被研究工作開始於本世紀三十年代。植被分類標準主要以建群植物的外貌(即生活型)為主,同時還要考慮空間層次(即空間層片)和時間層次 (即時間層片,主要是指栽培群落),以外還要考慮土壤基質和生境。在植被分割槽方面,不僅要考慮天然原生植被,同時還要考慮天然次坐植被和栽培植被。在植被 與環境條件的聯絡方面,不僅要考慮大氣候環境,同時還要注意基質(即地質和土壤)條件。
中國位於北半球歐亞大陸的東部,東面面臨太平洋,西部深入大陸腹地。最北到達北緯53°,即漠河,南到北緯4°,即曾母暗沙,即寒溫帶、溫帶、 亞熱帶、熱帶。在植被上的表現主要就是:寒溫帶落葉針葉林、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和雨林等。當然,熱量帶 還可以進一步劃分,如把溫帶劃分成溫帶和暖溫帶,將亞熱帶劃分成過渡亞熱帶和典型亞熱帶,將熱帶分成過渡熱帶和熱帶等等。
中國的水分狀況,或者說溼度狀況,由東南向西北逐漸趨向乾燥。中國夏季盛行東南季風,這時全國絕大部分受北太平洋熱帶溼潤氣團控制,雨量主要集中 在7、8、9三個月,並且常常有颱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大部分國土受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少雨雪,並且常常發生強大的寒流。由於中國的降水主 要來自東南季風,因而自東西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漸減少,溼度則由溼潤逐漸變得乾燥,這樣大致可分為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極端乾旱地區等五個地 區。在植被分佈上的表現就是:森林地帶、草甸草原(或森林草原)地帶、草原地帶、荒漠地帶、裸露荒漠地帶等。
當然,由於中國土地遼闊,氣候狀況是很複雜的。例如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主要受大西洋溼潤氣流的影響,因而年降水量有所增多,乾旱中心出現在新 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中國南面隔印度次大陸不遠便是印度洋,因而從廣西西部經雲貴高原到西藏南部,主要受印度洋季風控制,年降水量也很多,並且在青藏高原 上年降水量表現出自南向北遞減的趨勢。
中國的地形條件也是很複雜的。中國山地和高原佔國土面積的80%以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形成了獨特 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植被。其它還有云貴高原、黃土高原等,海拔多在1000-2000米以上,對植被也有一定的影響。
同時中國有許多超過海拔2000米和3000米的山地,在高原面上的山地有很多超過5000米和6000米。山地氣候和山地植被的特點是垂直變化 很明顯。而且高大的山脈對氣候和植被的區域分異也有影響。例如,川西山地、太行山地、大興安嶺等,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恰與夏季東南季風方向垂直,因而 這些山地東側較西側溼潤,成為植被上東西分割槽的界線。而東西走向的山地,則是不同溫度帶的界線,如秦嶺,是亞熱帶與溫帶的界線,天山是溫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等等。另外,中國西部山地有許多冰川、雪山,為荒漠綠洲提供了豐富的水源,對發展乾旱地區的農業、畜牧業有重要意義,這是世界上其它國家所少有的。中國幹 旱地區的綠洲農業,是沒有旱災的。如西南亞、北非、澳洲、美洲等,都很少具備這種條件。當然,山地對人類有不利的一面,但我們要利用其有利的方面,揚 長避短地利用山地。
中國的土壤條件也很複雜。中國土壤的複雜性,一方面與地帶性氣候和植被型有關,如寒溫帶和溫帶針葉林地區的灰化森林土,溫帶落葉闊葉林的棕色森林 土,草甸草原的黑鈣土,典型草原的慄鈣土,荒漠地區的棕鈣土、灰鈣土,亞熱帶的紅壤、黃壤,熱帶的磚紅壤等,此外,還有山地土壤的垂直變化等。另一方面, 中國土壤的複雜性也與中國複雜的地質條件有關,往往在一個地區,或甚至在很小範圍內,土壤就有很大變化。例如在亞熱帶地區,有酸性的花崗岩區、沙臭巖區和 鹼性的石灰岩區;有酸性紅色粘土、酸性紫色土沉積層,也有鹼性即石灰性的鈣質紫色土沉積層。同時中國的花崗岩除酸性的外,在乾旱地區還有石灰性的,這也是 一種很有趣的地質現象。這些不同的土壤母質決定著土壤性質,往往使土壤在很小範圍內交錯分佈、重複出現,有時在幾公尺範圍內就可變化很大。這對植被的發育 和分佈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反觀印度、澳洲、美國、非洲以及歐洲等地,其地質和土壤條件都不如中國複雜。
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自然條件,決定了中國植被的地理分佈規律。一般所公義的緯向變化、經向變化,在中國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在中國, 植被的分佈是水、熱狀況綜合作用的結果。植被帶的走向,大致呈東北-西南方向,即所謂華夏式走向,遞變的方向是東南-西北向,與東南季風的方向一致。
中國的植被分佈規律既不能說以緯向變化為主,也不能說以經向變化為主。中國東半部的森林植被,南北方向上的變化很明顯。但就全國來說,是從東南向 西北遞變的,依次出現森林、草原、荒漠和裸露荒漠。青藏高原上的植被,也不是像從前有些人所想象的“寒原一塊”,其植被分佈有明顯的地帶性分異,大致是東 部和南部高原邊緣為森林地帶,向西北依次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植物的生長,或者植被的發育,是受生態因子(即自然條件)控制的。生態因子主要是Sunny、溫度、水分、礦物質(土壤)、氧氣、二氧化碳等。其中地區 性變化較大,而且有一定分佈規律的,是前面四個因子,即Sunny、溫度、水分、礦物質。也就是說,植被的分佈主要與氣候和土壤有關係。人類對植被的改造利用, 同樣不能脫離一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