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妙坊諮詢
-
2 # 時小慢
第一,利用“我是一張壞唱片法”,執著說出想說的話,避開對方的細枝末節
什麼是壞唱片法?就是指像壞唱片一樣,持續不斷的說出心中的想法和意願,而不是生氣、動怒,甚至大吼大叫。這樣我們就可以堅定不移地,不偏離主題的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在利用“我是一張壞唱片”技能時,你就不能被對方說的話所妨礙,而是應該平靜、反覆堅定不移地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直到對方先妥協。
比如領導無故要你加班,你可以就像破唱片一樣,一直重複性地表示你要回去接孩子,你自己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不管對方如何妨礙,如何示弱,你都堅定不移地把自己做不了,無法幫忙的想法傳達給對方。
只有這樣堅定不移、重複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才不會輕易被地方帶離主題,從而真正達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採用“三明治”技巧,巧妙說“不”
什麼是“三明治”技巧?也就是說把否定答案做成“三明治”,夾在兩層恭維或者肯定的話中間。
比如領導加派給你一個出差的專案,你不想去,就可以說“這個專案真的很誘人,也有很前途,但很遺憾這次我不能去,希望下次您還能想到我”。
在比如同事要求你幫忙引薦哪個人,你就可以說“我真的很想幫你這個忙,但這次我能力也不夠,實在很抱歉幫不上你了,但我非常感謝你能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想到我。”
實際上都是明明白白的拒絕,但句句聽著都不傷人,這樣就避免了直接拒絕帶來的尷尬,還能表明自己的立場。
每個人都喜歡挺好聽的,這樣把否定的答案放在肯定的回答中,緩和了拒絕的衝擊感,又恭維和肯定了對方,即使別人會有不開心,也不會記恨你,頂多是失落而已。
所以,如果我們想優雅的拒絕別人,就不要上來就說“不行”“我辦不到”,而是要以一種以柔克剛的方式把資訊傳遞給對方,把否定的答案和資訊夾在肯定或者恭維的話中間。
第三、去除頭腦裡的應該,擺脫認可癮
很多人不肯拒絕也是因為總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在工作中就會不斷表現出自己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
比如同事說“我孩子在等著我去接她,你能幫我把這點工作收尾嗎”。很多人就覺得別人孩子都在等著他了,我應該幫幫他。
可你們拿著同樣的工資,做著同樣的事情,憑什麼你就應該比別人多做事呢。沒有誰天生就應該做哪些,也沒有誰天生就該幫助他人。如果你是為了獲得身邊人的認可,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別人認可你,不是因為你幫了對方多少,而是你的能力有多少。
所以,你在工作中,就需要有意識的把這些應該,用能把握的句子替換掉。比如你可以把“同事挺辛苦的,我應該幫幫他”替換成“如果我願意,那我就可以幫幫他”,再比如把“我應該這樣做,領導才會滿意”換成“如果我願意這樣做,領導就會高興”。
這樣一替換,腦中那些苛刻的強制性命令就變得更加軟和了。
第四、多強調自我意願和需求
村上春樹在《挪威森林》裡說過:不管全世界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生活節奏。
正是因為你忽略自我需求和意願,才會不斷被別人的要求裹挾前行,不斷去滿足他人的需求,而忽略了自己,擾亂了自己的生活節奏。
如果要想擺脫這種局面,那麼在工作中就要多強調自己的意願,多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比如你可以問問自己想要在職場上走到什麼樣的位置,如果想升職加薪,就不要天天去幫同事處理亂七八糟的瑣事,而是勇敢拒絕那些不合理的請求,把重心放在自己追求的事情上。
同樣也可以在同事請求幫助的時候,問問自己願不願意幫助對方,幫助對方會不會耽誤自己的本職工作。
當你把自己的意願和需求問清楚後,就可以衡量出來幫助同事會給你帶來哪些困擾,一旦別人的請求造成了你的困擾,那就大膽的拒絕對方的請求。
-
3 # 蹩腳烏鴉
從做人和做事這兩個角度去衡量,再做決定!
做人題主都說自己是職場“小白”,小白意味著,在企業內人脈不足,資歷淺。
這個時候,處理重要事情的能力不足,難免會被同事推來一些活。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有特別的才幹或者很強的後臺,早期還是適當的接受一部分,慢慢從“小白”熬成“老黑”。
如果一上來,什麼都不懂。重要的事情幹不來,簡單的事情又不願幹,很容易引起老員工的反感,對於以後的發展不利。
等到有一定人脈基礎了,別人還是擺明欺負你,完全可以推開,或者看人下菜,哪些人的事可以推,哪些人的事推了很“危險”。
做事從做事的角度,要把別人的活分為幾類:
①你不擅長,但重要。
②你擅長,重要的。
從這三個排序來看,①類,你不擅長的,別人推過來,沒有明顯的坑,可以嘗試做做,畢竟職場小白,多做多學沒壞處,特別未來晉升到更高職位了,需要具備複合能力,為何不學呢?
②類,你擅長,但很重要的事情。依舊在沒坑的情況下,參與去做,參與核心工作,是從“小白”蛻變成“老黑”最大的捷徑,而且還能積累企業內成果/成就。
15年那會,我在企業負責客戶成功管理時,公司有不少大客戶,大家都嫌棄麻煩,不願意處理。但是在90%企業,這種客戶都是搶著跟的,和這樣的大企業打交道,建立關係,未來不管做銷售,還是做客戶成功都是重要“人脈”。
回覆列表
其實,不止在職場,整個中國相對來說,都比較缺乏“邊界”意識。
什麼是邊界意識?
就是什麼東西歸我管,什麼東西不歸我管。
父母經常插手子女的婚姻,這就屬於超過邊界了;當然,如果父母提供了婚禮的房子,那麼他們也就具有插手的權力。
說到職場,尤其是職場小白,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邊界意識。
為什麼呢?邊界意識就是讓你知道,你自己的經驗、能力能夠做到什麼程度,這樣,別人和自己會對結果有比較明確的預期,這叫作預期管理。
同時,你也會知道自己的工作邊界,不要亂插手別人的工作,因為這可能涉及到別人的利益。
這時候,就能看出來,同事推來的活,到底是不是在你的邊界內的呢?
如果是你自己的工作,那麼你責無旁貸;
如果是別人的工作,那麼你需要思考你的能力邊界:你能做好這件事嘛?你在做好這件事的同時,還能做到自己的工作嘛?
如果都是,尤其是這個工作就是剛剛好在自己的邊界,那麼是對自己能力邊界的一種拓展;如果不是,那麼就說自己在忙自己的工作,沒有辦法幫忙,非常抱歉,要不要找領導讓他把這個工作交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