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66214309263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又名朱說,祖籍陝西彬州(今陝西省咸陽市彬

    縣),生於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

    范仲淹的父親範墉,博學多才,曾任北宋武寧軍節度掌書記,在范仲淹兩歲時

    就去世了。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貧苦無依,帶著年幼的范仲淹遠嫁給山東淄州長山縣 的朱文瀚,范仲淹因此改名朱說。

    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辭別母 親,獨自前往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書院,拜在名儒戚同文門下。戚同文言傳身教,

    常常告誡學生“人當以行義為貴”,對後來范仲淹節儉奉公、居職清廉的政風有很 大影響。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赴京趕考,金榜題名,進士及第。

    久,范仲淹出任廣德軍(今安徽廣德)

    司理參軍,專管獄訟。范仲淹到任後,

    不畏權勢,根據事實,清理了一些陳

    年積案,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被調

    往泰州海陵西溪鎮(今江蘇省東臺縣附

    近),做鹽倉監官,負責監督淮鹽貯運

    轉銷。

    范仲淹發現當地多年失修的海

    堤已經坍圮不堪,農田民宅屢受海濤

    威脅。他上書給江淮漕運張綸,痛陳

    海堤利害,建議重修一道堅固的桿海

    堤堰。張綸奏準朝廷,調范仲淹做興

    化縣令(今江蘇省興化市),全面負責

    治堰。天聖二年(1024年)秋,範仲

    淹率領通、楚、泰、海(今連雲港西

    南)四川民工4萬餘人,正式開始動

    工。

    但工程開始不久便遇上暴風雪,接著又是一場大海潮,吞噬了 100多民工的性

    命。此時反對之聲驟起,不少人認為“堤不可復”。但也有些官員力主范仲淹之議,

    於是決定繼續開支修堤。而恰在此時,范仲淹的老母去世,他不得不離職居家守

    喪。但范仲淹人在家中,心繫海堤,他不斷寫信給張倫,申明築堤利害。

    終於,在

    天聖六年(1028年)春,一道長達150餘里的海堤竣工,橫亙於黃海灘頭。往年受

    災流亡的數千民戶,又扶老攜幼返回家園。人們都感激范仲淹,都把這道海堤稱做

    “范公堤”。

    范仲淹十分關心國家大事,為政期間他向朝廷上了一份長達萬言的建議書。

    他建議朝廷能選擇賢明之人做州郡長官,舉薦有成績的人擔任縣令,排除社會上 遊閒懶惰勢力,淘汰冗員,消除過度奢侈,嚴格選舉制度,培養將帥以加強邊防。 他還提出一條十八字方針:“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備戎狄,杜奸雄,明國

    聽。”這裡包含了他整頓吏治、加強國力的改革思想。

    他的建議深得當時朝中執政 者的重視。

    天聖六年,時任朝廷副宰相的晏殊舉薦范仲淹為秘書閣校理。范仲淹入朝以

    後,勇於直諫。當時仁宗皇帝年已20歲,但朝中軍政大事,卻憑劉太后一手處置^ 滿朝文武屈於太后的虎威,不敢有異議。范仲淹聞知後,立即上書批評這種現象,

    要求太后還政於仁宗。

    范仲淹因此觸怒太后,被貶河中府(今山西永濟縣一帶)通 判。三年後劉太后死去,范仲淹被召回京師,任右司諫。此時,山東半島與淮河、 長江流域一帶乾旱和蝗災蔓延不絕,災情越來越重。范仲淹上書要求採取措施拯

    救,仁宗派范仲淹前往江淮安撫災民。范仲淹一到災區,便不顧旅途辛勞,立即開 倉賑糧,治病救人,很快取得成效。

    救災任務完成後,他又呈上《救弊十事》疏, 針砭時弊,范仲淹的建議部分被朝廷採納,收到了很好效果。明道二年(公元1033 年)他因參劾宰相呂夷簡獲罪,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

    幾年後,范仲淹轉任蘇州知事。在蘇州期間他又積極治理蘇州水患,興辦學校。

    景祐二年(1095年),范仲淹以蘇州治水有功,被召回京,拜為尚書禮部員外郎,並 獲天章閣侍制的榮銜。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調任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 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王李元昊率兵入侵,他被任命為天章閣待制,知永興軍,

    接著又改為陝西都轉運史。

    不久,他又被任命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負責防禦西夏 軍務。慶曆三年(1043年),范仲淹被調回京師任命為副宰相。宋仁宗催促范仲淹等

    人拿出措施,改變政局。范仲淹與韓琦等人總結了自己從政多年來醞釀已久的改革 思想,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綱領《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

    宋仁宗贊 同,並以詔令形式頒發全國。於是,北宋歷史上轟動一時的慶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

    領導下開始了。新政實施的短短几個月間,北宋政治局面煥然一新。

    范仲淹的改革也遭到了朝廷中大批守舊派官僚們的反對,他們對新法陽奉陰

    違,互相勾結,對范仲淹等人落井下石,惡意誹鎊。

    慶曆五年(1045年)初,曾慷 慨激昂、想勵精圖治的宋仁宗終於完全退縮,他下詔廢棄一切改革措施,范仲淹和

    富弼被撤去軍政要職,實行僅一年有餘的各項新政,也先後紛紛取締。范仲淹被調 作那州(今陝西彬縣一帶)知州。這年范仲淹已近58歲,邊塞的嚴寒威脅著他的健

    康。

    皇佑元年(1049年),范仲淹被調往杭州作知州,他出資購買良田千畝,讓其 弟找賢人經營,收入分文不取,成立公積金,對範氏遠祖的後代子孫義贈口糧,對

    婚喪嫁娶也均有資助(有俸祿的官員除外)。這種善舉感動天下,全國範姓人民視 范仲淹為聖賢而敬之。

    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又移任青州,這裡的冬寒加重

    了他的疾病。第二年又調往潁州,他堅持扶疾上任。但只趕到徐州,傈在五月二十 日溘然長逝,享年64歲,葬於河南洛陽伊川。范仲淹死訊傳開,朝野上下一致哀

    痛,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

    北宋皇帝聞訊後難過萬分, 追加範公為兵部尚書,並親書褒賢之碑,諡號“文正”。

    范仲淹的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名句。他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 《蘇幕遮》等,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

    范仲淹一生勤奮、清廉、正直、 無私,他的為國為民的思想影響了千千萬萬人,熔鑄成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

    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林群俠傳釣魚攻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