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炳哥私廚

    因為民國時期有一段時間旗人民人混淆得厲害,我們窮老百姓也沒有家譜,到最後我家先人有的自己都說不清是旗人還是民人了,更分不清是滿洲還是漢軍。

    然而看過我寫的東西的人都知道,在對明清之交這段歷史的評價上,我向來秉持的是堅定的反清立場。理由嘛,很簡單,就是看誰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前進方向。所以,賑災的比屠城的先進,屯田的比打糧的先進,給百姓發牛和種子的比圈地捕奴的先進,做貿易的比遷界禁海的先進。

    遺憾的是,大清總喜歡選擇後者。

    要說清朝的鼎盛期和明末的亂世相比,那肯定還是清朝強,至少沒明末那種把老百姓逼得成萬、成十萬、成百萬地流離失所、投河覓井、揭竿而起的事。不管怎麼說,儘量不讓老百姓餓死是一個封建王朝最起碼的政績考核標準。雖然這裡面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吧,但是隻從結果來看的話,康雍乾時期比之於天啟、崇禎時期是遠遠勝過的,絕大部分老百姓在乎的問題沒那麼多,能有個安穩的土裡刨食的生活就行。

    但是在從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到1683年鄭克塽降清的這一百年中,清朝就差在腦門上寫“反派”倆字了。

    明軍也很殘暴,過去明朝強盛女真弱小的時候,明軍在關外也經常屠村屠寨,在內地對漢人百姓都說殺就殺,對女真人更不客氣了。不光是明軍清軍,十七世紀絕大部分的軍隊都是這個德行。

    如果清軍的對手就是左良玉、高傑這幫匪軍,那也就這麼地了,明朝這個德行確實亡了也沒什麼可惜的。大家都在封建統治者的底線附近歡實地蹦噠,我爛,你比我更爛,我就贏了。何況皇太極等一批清朝統治者的能力也確實稱得上傑出。可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同行裡面有高人,這麼一比,清朝的形象就矮下去了。

    大清屠揚州、江陰、崑山、嘉定、贛州的時候,有人“凡發兵征剿,所過大路,雞犬不驚,百姓賣酒肉者路旁不斷。如兵餘小子有擅奪百姓一物者,立刻取斬;如該主不首,連坐;該管官失察,責八十棍。立法若是之嚴,故民得安息反富庶焉”。這大清怎麼能不成反派?

    大清為了籌措滅明軍費,明著廢除三餉,實則層層加派的時候,有人“且重廉吏,除貪酷,不時差人易服色,暗訪察,有廉者立加獎擢,貪者立拿斬首,傳示各府州縣”。這大清怎麼能不成反派?

    當南昌、大同、廣州化為廢墟,從長城到南海遍佈屍山血海的時候,昆明卻“大放花燈,四門唱戲,大酺三日,金吾不禁,百姓男婦入城觀玩者如赴市然”。這不是故意打我大清的臉嗎?

    當大清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時候,“定國所將半為倮、傜、佬,雖其土官極難鈐束,何定國御之有法也?”這不是流寇汙衊我大清的民族政策嗎?

    你李定國閒著沒事在粵西發什麼耕牛,發什麼種子,蠱惑得六七十萬百姓跟你跑去廣西。大清都對鄭芝龍他們這幫投降的明軍過河拆橋了,結果你來了個“招撫附近地方,凡附逆者悉不究,各安農事。如是出降絡繹不絕。李定國撫慰賞勞之,出令不許擄掠,違者立斬。自是迤東半壁安堵矣”。這不是故意讓大清難堪嗎?

    明清易代的這一百年,不光有精忠報國的吳三桂、滿門忠烈的尚可喜,也不光有滿漢一家的多爾袞、愛民如子的多鐸。還有楊展、劉體純、王興這樣的人,在亂世中竭盡全力為帶發之民留下保全一個可以棲身的孤島,還有謝遷、陳奇策、劉肇基這樣的人,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捍衛著尊嚴。連李定國的兒子都降清了,吳三省卻堅守著李定國“寧死荒徼,無降也”的遺言,至死不渝。鄭克塽都降清了,明朝亡得不能再亡了,楊彥迪、陳上川卻“寧為南國客,恥做北朝臣”。東有陳永華鞠躬盡瘁,西有劉文秀死而後已,黃鶴鳴一介商賈能為國捐軀,彭信古這個無名小卒能讓烽火燃遍海南。廣州保衛戰,漢軍和回軍同生共死,雲貴淪陷時,壯、苗、彝、瑤、白、傣各族也有無數英烈。

    這些位哪個拿出來不是當主角的材料?在他們的襯托下,清軍能不是反派嗎?

    就算清朝不是滿族建立的政權,假如就是遼東邊軍的某個漢族軍閥坐大瞭然後想入主中原,憑藉這樣的所作所為,他還是反派。

    明末亂世的是非曲直非常好判斷,就假設你是一個農民,軍閥A來了,找你要一石糧食,軍閥B來了,找你要十石糧食,軍閥C連你家房子都拆了,軍閥D要借你老婆一用,軍閥E要借你人頭一用,你說你支援誰坐天下當皇上?

    拿海南對比陝北丟滿死嬰的糞坑,對比空無一人的遵化、永平,對比大淩河圍城中的早飯,對比南漢山城的冰天雪地,對比馬上要面臨一揆和大饑饉的日本,對比正在經受三十年戰爭的歐洲,對比南北戰爭打得不亦樂乎的越南,對比遊牧印第安人與西班牙人對峙的前線,對比混戰不休的高棉和東印度群島,澳宋治下的百姓生活世界第一,所以大明、大清、大順、大西誰也比不過大宋。說一千道一萬,比不過給老百姓一口大米飯,更何況,在民族問題上,澳宋算得上世界一流的寬容。

  • 2 # 炳哥私廚

    因為民國時期有一段時間旗人民人混淆得厲害,我們窮老百姓也沒有家譜,到最後我家先人有的自己都說不清是旗人還是民人了,更分不清是滿洲還是漢軍。

    然而看過我寫的東西的人都知道,在對明清之交這段歷史的評價上,我向來秉持的是堅定的反清立場。理由嘛,很簡單,就是看誰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前進方向。所以,賑災的比屠城的先進,屯田的比打糧的先進,給百姓發牛和種子的比圈地捕奴的先進,做貿易的比遷界禁海的先進。

    遺憾的是,大清總喜歡選擇後者。

    要說清朝的鼎盛期和明末的亂世相比,那肯定還是清朝強,至少沒明末那種把老百姓逼得成萬、成十萬、成百萬地流離失所、投河覓井、揭竿而起的事。不管怎麼說,儘量不讓老百姓餓死是一個封建王朝最起碼的政績考核標準。雖然這裡面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吧,但是隻從結果來看的話,康雍乾時期比之於天啟、崇禎時期是遠遠勝過的,絕大部分老百姓在乎的問題沒那麼多,能有個安穩的土裡刨食的生活就行。

    但是在從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到1683年鄭克塽降清的這一百年中,清朝就差在腦門上寫“反派”倆字了。

    明軍也很殘暴,過去明朝強盛女真弱小的時候,明軍在關外也經常屠村屠寨,在內地對漢人百姓都說殺就殺,對女真人更不客氣了。不光是明軍清軍,十七世紀絕大部分的軍隊都是這個德行。

    如果清軍的對手就是左良玉、高傑這幫匪軍,那也就這麼地了,明朝這個德行確實亡了也沒什麼可惜的。大家都在封建統治者的底線附近歡實地蹦噠,我爛,你比我更爛,我就贏了。何況皇太極等一批清朝統治者的能力也確實稱得上傑出。可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同行裡面有高人,這麼一比,清朝的形象就矮下去了。

    大清屠揚州、江陰、崑山、嘉定、贛州的時候,有人“凡發兵征剿,所過大路,雞犬不驚,百姓賣酒肉者路旁不斷。如兵餘小子有擅奪百姓一物者,立刻取斬;如該主不首,連坐;該管官失察,責八十棍。立法若是之嚴,故民得安息反富庶焉”。這大清怎麼能不成反派?

    大清為了籌措滅明軍費,明著廢除三餉,實則層層加派的時候,有人“且重廉吏,除貪酷,不時差人易服色,暗訪察,有廉者立加獎擢,貪者立拿斬首,傳示各府州縣”。這大清怎麼能不成反派?

    當南昌、大同、廣州化為廢墟,從長城到南海遍佈屍山血海的時候,昆明卻“大放花燈,四門唱戲,大酺三日,金吾不禁,百姓男婦入城觀玩者如赴市然”。這不是故意打我大清的臉嗎?

    當大清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時候,“定國所將半為倮、傜、佬,雖其土官極難鈐束,何定國御之有法也?”這不是流寇汙衊我大清的民族政策嗎?

    你李定國閒著沒事在粵西發什麼耕牛,發什麼種子,蠱惑得六七十萬百姓跟你跑去廣西。大清都對鄭芝龍他們這幫投降的明軍過河拆橋了,結果你來了個“招撫附近地方,凡附逆者悉不究,各安農事。如是出降絡繹不絕。李定國撫慰賞勞之,出令不許擄掠,違者立斬。自是迤東半壁安堵矣”。這不是故意讓大清難堪嗎?

    明清易代的這一百年,不光有精忠報國的吳三桂、滿門忠烈的尚可喜,也不光有滿漢一家的多爾袞、愛民如子的多鐸。還有楊展、劉體純、王興這樣的人,在亂世中竭盡全力為帶發之民留下保全一個可以棲身的孤島,還有謝遷、陳奇策、劉肇基這樣的人,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捍衛著尊嚴。連李定國的兒子都降清了,吳三省卻堅守著李定國“寧死荒徼,無降也”的遺言,至死不渝。鄭克塽都降清了,明朝亡得不能再亡了,楊彥迪、陳上川卻“寧為南國客,恥做北朝臣”。東有陳永華鞠躬盡瘁,西有劉文秀死而後已,黃鶴鳴一介商賈能為國捐軀,彭信古這個無名小卒能讓烽火燃遍海南。廣州保衛戰,漢軍和回軍同生共死,雲貴淪陷時,壯、苗、彝、瑤、白、傣各族也有無數英烈。

    這些位哪個拿出來不是當主角的材料?在他們的襯托下,清軍能不是反派嗎?

    就算清朝不是滿族建立的政權,假如就是遼東邊軍的某個漢族軍閥坐大瞭然後想入主中原,憑藉這樣的所作所為,他還是反派。

    明末亂世的是非曲直非常好判斷,就假設你是一個農民,軍閥A來了,找你要一石糧食,軍閥B來了,找你要十石糧食,軍閥C連你家房子都拆了,軍閥D要借你老婆一用,軍閥E要借你人頭一用,你說你支援誰坐天下當皇上?

    拿海南對比陝北丟滿死嬰的糞坑,對比空無一人的遵化、永平,對比大淩河圍城中的早飯,對比南漢山城的冰天雪地,對比馬上要面臨一揆和大饑饉的日本,對比正在經受三十年戰爭的歐洲,對比南北戰爭打得不亦樂乎的越南,對比遊牧印第安人與西班牙人對峙的前線,對比混戰不休的高棉和東印度群島,澳宋治下的百姓生活世界第一,所以大明、大清、大順、大西誰也比不過大宋。說一千道一萬,比不過給老百姓一口大米飯,更何況,在民族問題上,澳宋算得上世界一流的寬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師表讀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