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根蒂,學道無益” 這話,在絕對意義上說,並不太正確(可參照十二緣起去思考),但是哦!放在以開悟明心為宗旨的禪宗來說,這話是再正確不過的一句話了!!!因為禪宗所強調的就是臨機提點的那臨門的一腳(當然,這只是後世禪宗的主張,已經屬於有所異化的主張),既然是臨機提點,當然是希望對機者能因此改弦易轍,把自己的修行內涵提升(至少)一個檔次咯。所以,這句話在禪宗,是必須且重點倡導的一句話,這話是想告訴你:以不究竟的知見修(所謂的)佛法,(在知見不改變的前提下)終究是有一個天花板的!而佛,是無等等——諸佛皆無天花板(“無等等”的第一個“等”)!!!以皆無天花板(等)故,在這個層面而稱之為“等”(即第二個“等”)。
回過頭來,你那位朋友如果僅僅只說了這句話(不明根蒂,學道無益)的話,尚且暫可判定為“高深莫測”,不過,當他一旦說出“活在當下,困在當下”後,就表現出外道(至少是二乘)的特質了(言!多!必!失啊!!!!!)。這話對不對?也對,也不對……說對,是從從輪迴道來說,這話絕對反動之極——活在當下,就意味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話,在輪迴道,哪怕是善道(要說明的是:佛也提倡善道的——五戒十善)也絕對正確!!!】!!!!!若某“修行者”不以出離為目的,這句話在“佛法”來說,就是再正確不過的東東了!!!!!但是哦!這話如果是向一個有心成就佛的人來說,這話也是錯誤的極端(之一)!!!!!何謂佛?唯(“唯”之一字,即是何謂佛道的最高解釋)以一大事因緣而出世——開示悟入一切迷惑眾生!!!!!你不從當下做起,從哪做起?????當然,這是從“度眾生”的角度在說,退(在這裡,就體現出文字或言語的的不究竟性了——說是退,實無所退,但卻確實是退了……咳咳,怎麼說呢,“我”這個字的深刻涵義,希望題主自己去在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去總結出自己的一切想法的來!源!然後我們才有繼續往下討論的餘地)一萬步說:即便把法華經中的常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在這裡,這個“常”字必須重點突出,題主可拿來於諸佛“唯”以一事的“唯”字做比較)為一事——開示悟入一切迷惑眾生”的這個“常”字的涵義【“常”和“唯”的區別就在於——菩薩只有為了眾生而提升自己,才有度盡一切眾生的可能(注意:是“可能”而不是“能力”哦!但這個“可能”,確實是“能力”的意思,但是,性無生滅故,眾生無盡;眾生無盡故,佛也沒有能力度盡眾生。度盡眾生,就意味著性可滅!!!!!)】異化為“唯”字——菩薩唯以自身的境界提高為己任,這話也是毛病句:自身的提高,難道不是在當下去自我禪修、自我決斷、自我體現的嗎?????OK,我們不以自己之小人心去猜度你那位朋友的不知道究竟是神馬的腹,就以度盡一切眾生來作為你那位朋友的腹,請問:當下的有緣(也就是你還知道他所抉擇的一切決定的來龍去脈的那些朋友、兄弟、熟人等的“眾生”,非要把視野放寬到“一切眾生”才“顯得”自己是大乘)眾生都不度或沒能力去度,你他媽有啥本事脫離當下去度那些緣不具足的眾生?????
OK,我們且不以一言一行而論,那麼再看這句:“‘常回光’已落在了後天”,這句,屬於自我修行句,但他“‘常回光’已落在了後天”這麼一說,高帽子不用戴了(在下不知題主的程度,只是從普遍意義說),至少是急功近利…………這話對不對???絕對正確!!!!!從十二緣起的角度、從孔子“(三十而立……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角度說,這是倒果為因!!!!!沒錯,需要回光來照自己,這確實是後天——某個心態出現後,再去分析其對錯。但是哦!有不經“後天”的“先天”嗎?????????????????如果有,則眾生不需要修,直接成佛(如維摩詰經中對彌勒所說:子若得菩提,則一切眾生皆得)
暫時醬紫吧,看到了邀請,覺得有趣,所以(暫時把題主列為大乘人)回答了一下。以上說辭,括號套括號的,實在難懂,只是旨在評價你那位朋友的說辭,若題主真是趣向大乘者而不是求大果報者,那麼希望題主能拆開括號而仔細細讀。若題主真正是大乘之人,在下自信應該還是有所幫助的,若只是表面意義的大乘…………當在下以上所說都是廢話就好
哦,題主的題眼是如何明根蒂,在下也屬於沒活在當下那種了…………自我鄙視一下。至於如何明根蒂,說得太直接的話,就是明集諦。一說四諦,超級絕大多數的“大乘人”會極為反感——你他媽這說的是“小乘”的東東,給老子死一邊去!!!!!So,我們來換一種騙法……呸!…………咳咳,誰他媽說“騙法”了?在下說的是“說法”!!!以下所說,題主若能善觀,則極易自證;若能自證,則對四諦絕無所疑;若對四諦死心塌地,(若真有大乘情懷)菩提道則無問自解!!!!!
題主且自觀:你自己的一切抉擇是從何而來?肯定是因為(自以為而已)對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來,即便是你本想做“甲”,但因某事的逼迫(比如某惡人逼迫你做某事)而選擇做“乙”,那也是你透過權衡以後的“利益最大化”的抉擇而已。你認為的(而別人卻未必如此認為)“利益最大化”哪來?絕對是自己所證而來(這個結果,能讓老子最舒服);為何有此證?從切身的感受來(老子吃這個東東就是好吃或老子穿這個東東就是好看。再囉嗦一句:別人未必如此認為);切身感受從何而來,從這裡才不太好證了,必須有定向(趣於解脫)而專注的思維去觀察十二緣起。總上,在禪宗皆說為“心”(在禪宗,心有四層涵義:本性、集起、緣慮、心臟,這裡所說的是集起心,即自無明至“觸緣受”的“受”),到這裡,根蒂就明確了:既然一切因心而起,則修心才是其根蒂。
但要說明的是:到這裡,才是禪宗的初悟,後世的(流變後的)唸佛是誰,就是為找到這個;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才是滅諦的含義;而你我燒成灰,在哪相見,才是道諦的內涵,也是金剛經、法華經等所表達的東東。菩提之路,尙在遙遠,努力努力!!!!!
“不明根蒂,學道無益” 這話,在絕對意義上說,並不太正確(可參照十二緣起去思考),但是哦!放在以開悟明心為宗旨的禪宗來說,這話是再正確不過的一句話了!!!因為禪宗所強調的就是臨機提點的那臨門的一腳(當然,這只是後世禪宗的主張,已經屬於有所異化的主張),既然是臨機提點,當然是希望對機者能因此改弦易轍,把自己的修行內涵提升(至少)一個檔次咯。所以,這句話在禪宗,是必須且重點倡導的一句話,這話是想告訴你:以不究竟的知見修(所謂的)佛法,(在知見不改變的前提下)終究是有一個天花板的!而佛,是無等等——諸佛皆無天花板(“無等等”的第一個“等”)!!!以皆無天花板(等)故,在這個層面而稱之為“等”(即第二個“等”)。
回過頭來,你那位朋友如果僅僅只說了這句話(不明根蒂,學道無益)的話,尚且暫可判定為“高深莫測”,不過,當他一旦說出“活在當下,困在當下”後,就表現出外道(至少是二乘)的特質了(言!多!必!失啊!!!!!)。這話對不對?也對,也不對……說對,是從從輪迴道來說,這話絕對反動之極——活在當下,就意味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話,在輪迴道,哪怕是善道(要說明的是:佛也提倡善道的——五戒十善)也絕對正確!!!】!!!!!若某“修行者”不以出離為目的,這句話在“佛法”來說,就是再正確不過的東東了!!!!!但是哦!這話如果是向一個有心成就佛的人來說,這話也是錯誤的極端(之一)!!!!!何謂佛?唯(“唯”之一字,即是何謂佛道的最高解釋)以一大事因緣而出世——開示悟入一切迷惑眾生!!!!!你不從當下做起,從哪做起?????當然,這是從“度眾生”的角度在說,退(在這裡,就體現出文字或言語的的不究竟性了——說是退,實無所退,但卻確實是退了……咳咳,怎麼說呢,“我”這個字的深刻涵義,希望題主自己去在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去總結出自己的一切想法的來!源!然後我們才有繼續往下討論的餘地)一萬步說:即便把法華經中的常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在這裡,這個“常”字必須重點突出,題主可拿來於諸佛“唯”以一事的“唯”字做比較)為一事——開示悟入一切迷惑眾生”的這個“常”字的涵義【“常”和“唯”的區別就在於——菩薩只有為了眾生而提升自己,才有度盡一切眾生的可能(注意:是“可能”而不是“能力”哦!但這個“可能”,確實是“能力”的意思,但是,性無生滅故,眾生無盡;眾生無盡故,佛也沒有能力度盡眾生。度盡眾生,就意味著性可滅!!!!!)】異化為“唯”字——菩薩唯以自身的境界提高為己任,這話也是毛病句:自身的提高,難道不是在當下去自我禪修、自我決斷、自我體現的嗎?????OK,我們不以自己之小人心去猜度你那位朋友的不知道究竟是神馬的腹,就以度盡一切眾生來作為你那位朋友的腹,請問:當下的有緣(也就是你還知道他所抉擇的一切決定的來龍去脈的那些朋友、兄弟、熟人等的“眾生”,非要把視野放寬到“一切眾生”才“顯得”自己是大乘)眾生都不度或沒能力去度,你他媽有啥本事脫離當下去度那些緣不具足的眾生?????
OK,我們且不以一言一行而論,那麼再看這句:“‘常回光’已落在了後天”,這句,屬於自我修行句,但他“‘常回光’已落在了後天”這麼一說,高帽子不用戴了(在下不知題主的程度,只是從普遍意義說),至少是急功近利…………這話對不對???絕對正確!!!!!從十二緣起的角度、從孔子“(三十而立……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角度說,這是倒果為因!!!!!沒錯,需要回光來照自己,這確實是後天——某個心態出現後,再去分析其對錯。但是哦!有不經“後天”的“先天”嗎?????????????????如果有,則眾生不需要修,直接成佛(如維摩詰經中對彌勒所說:子若得菩提,則一切眾生皆得)
暫時醬紫吧,看到了邀請,覺得有趣,所以(暫時把題主列為大乘人)回答了一下。以上說辭,括號套括號的,實在難懂,只是旨在評價你那位朋友的說辭,若題主真是趣向大乘者而不是求大果報者,那麼希望題主能拆開括號而仔細細讀。若題主真正是大乘之人,在下自信應該還是有所幫助的,若只是表面意義的大乘…………當在下以上所說都是廢話就好
哦,題主的題眼是如何明根蒂,在下也屬於沒活在當下那種了…………自我鄙視一下。至於如何明根蒂,說得太直接的話,就是明集諦。一說四諦,超級絕大多數的“大乘人”會極為反感——你他媽這說的是“小乘”的東東,給老子死一邊去!!!!!So,我們來換一種騙法……呸!…………咳咳,誰他媽說“騙法”了?在下說的是“說法”!!!以下所說,題主若能善觀,則極易自證;若能自證,則對四諦絕無所疑;若對四諦死心塌地,(若真有大乘情懷)菩提道則無問自解!!!!!
題主且自觀:你自己的一切抉擇是從何而來?肯定是因為(自以為而已)對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來,即便是你本想做“甲”,但因某事的逼迫(比如某惡人逼迫你做某事)而選擇做“乙”,那也是你透過權衡以後的“利益最大化”的抉擇而已。你認為的(而別人卻未必如此認為)“利益最大化”哪來?絕對是自己所證而來(這個結果,能讓老子最舒服);為何有此證?從切身的感受來(老子吃這個東東就是好吃或老子穿這個東東就是好看。再囉嗦一句:別人未必如此認為);切身感受從何而來,從這裡才不太好證了,必須有定向(趣於解脫)而專注的思維去觀察十二緣起。總上,在禪宗皆說為“心”(在禪宗,心有四層涵義:本性、集起、緣慮、心臟,這裡所說的是集起心,即自無明至“觸緣受”的“受”),到這裡,根蒂就明確了:既然一切因心而起,則修心才是其根蒂。
但要說明的是:到這裡,才是禪宗的初悟,後世的(流變後的)唸佛是誰,就是為找到這個;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才是滅諦的含義;而你我燒成灰,在哪相見,才是道諦的內涵,也是金剛經、法華經等所表達的東東。菩提之路,尙在遙遠,努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