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8
回覆列表
  • 1 # 我們是婚紗控

    也有人直接問:二胎很美,關鍵誰帶?

    其實,孩子是每一個媽媽的心頭肉。一般來說,媽媽疼愛還來不及,別說故意傷害孩子了。

    但是,我們看看下面的案例就會了解了為什麼二胎媽媽,更容易得抑鬱症!

    這是一位浙江的二胎媽媽,她曾哭著對一位精神科主治醫生說:好後悔生兩個!

    三十多歲的她,看著自己懷裡的孩子她想親手把孩子殺了,然後再自殺!這是多麼可怕的想法!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生完二胎的她並沒有更幸福

    小王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媽媽,半年前剛生完二胎。第二個寶寶的降臨並沒有增加她的幸福感,反而讓她煩惱大增。就診過程中,她邊哭邊數落生完二胎後的各種不如意。

    第一胎的時候,丈夫對她呵護有加,但這次,丈夫像個沒事兒人一樣,對她不聞也不問;她跟婆婆積怨多年,老人不願幫著帶小孩,吃喝拉撒睡所有一切全歸自己管;老大對二寶的出生心有不滿,常常吃二寶的醋,跟她鬧矛盾……

    因為要照顧孩子,她把原先的工作給辭了,現在生活的全部就是各種家庭瑣事,人生一下子黯淡無光,失去了意義。

    “我現在很後悔生養兩個孩子,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對我來說根本就是個累贅,他們自己也遭罪。“她說。

    殺死孩子之後,自己再自殺

    夜深人靜的時候,家人都進入了夢鄉,只有小王還輾轉反側,莫名地哭了起來,等自己反應過來的時候,枕頭已經溼了一大片。

    看著熟睡的孩子,她心裡非但沒有憐愛之心,反而有一股殺死他們的衝動,“殺死孩子之後,自己再自殺。”

    這些負面的情緒和想法,小王不願和家裡人講,最後選擇到醫院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醫生根據小王的描述,告訴小王,她已經患上了產後抑鬱,而且程度不輕,需要進行藥物干預。鑑於她還冒出過殺死孩子的危險念頭,她還需要監護人看牢她。

    生二胎,究竟意味著什麼?

    網上有關二胎媽媽的總結,生二胎,你將再次面臨:

    再一次變成豬。懷孕、生產、下奶的基本流程再走一遍。

    告別做頭髮,做指甲。

    至少兩年內取消旅行計劃。

    停止收入,停止購物。凡是用錢支出,只能伸手。

    終日熬夜,餵奶,換尿布,哄睡......終日恍惚!

    二胎媽媽抑鬱的比例增加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像小王這樣生完二胎後換上產後抑鬱的比例也大大提高。

    可是,大家對抑鬱症的認識還遠遠不足,“很多情緒不佳的來訪者,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精神狀態,而其家人也沒有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抑鬱症患者約2600萬人,90%左右的抑鬱症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鬱症並及時就醫,抑鬱障礙患者從未就醫者高達62.9%。

    抑鬱症的原因?

    據國外權威醫療機構的研究,生了孩子之後,女性發生精神失調的機率是常人的6倍。原因是什麼呢?專家比較一致認定的因素有三個,一是體內激素水平變化;二是壓力,生活中老公沒有足夠的呵護,老一輩沒有照顧周到等;三是體內缺乏ω-3脂肪酸。

    那麼什麼是ω-3脂肪酸?ω-3脂肪酸是胎兒大腦正常發育的必需營養物質,胎兒在大腦發育期間就會拼命地吸收母體中的ω-3脂肪酸。

    因此,孕期一定要補充足量的ω-3脂肪酸。因為胎兒無法從母體攝入的營養中獲取ω-3脂肪酸,那麼就只得搶奪母體儲存在大腦和體內組織中的ω-3。因此,孕婦血液中的ω-3脂肪酸含量普遍會降到正常值的一半以下,如果不注意補充ω-3的話,孕婦產下孩子之後極易患上產後抑鬱症和精神失調。

    所以,我們推薦吃蘇子油。(當然,像小王這樣嚴重的患者,還需藥物干預了)

    研究表明,蘇子油是目前世界上所知ω-3含量最高的食物,ω-3(α-亞麻酸)的含量可以達到65%以上,同時ω-3(α-亞麻酸)在體內可以透過人體的代謝活動轉化為腦黃金DHA,既可以根據孕婦身體對DHA的需要來轉化,又不會因為直接補充DHA過多產生損傷免疫力的問題,是最安全,最高效的補充劑。

    食用方法:

    孕媽們可以將5-10ml蘇子油,加入100-200ml酸奶中,攪拌均勻服用。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抑鬱的症狀,而且還能促進胎兒智力和視力的發育,同時改善母親腸道菌群,有助於預防便秘,起到清理腸道和血液垃圾的作用。

    生完寶寶的媽媽們,也無需著急。可以從寶寶6個月開始吃輔食時,適量的給寶寶補充,每天3ml,可以直接新增在寶寶輔食中。

    結語:

    我只想說,生與不生,不在一念之間,而在於你是否甘願,為你的決定付款買單。

    任何選擇都不求完美,只要能勇敢面對——生了的,不怕受累:不生的,不怕後悔,希望這位媽媽能堅強地渡過難關!

  • 2 # 米其林級備胎

    導讀:不少媽媽在生完第二個孩子之後,精力更多地被拉回到家庭當中,有的甚至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事業。從職業女性到家庭婦女這種角色的轉換,媽媽們應該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心理呢?在處理夫妻關係、婆媳關係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議?

    二胎

    家庭教育指導師解答:

    每位媽媽都想做個好媽媽,好妻子,好媳婦,好員工。但一個小天使就夠手忙腳亂了,何況又添第二位。相信所有的媽媽都壓力特別大,想在各角色中達到平衡確實不容易。怎樣讓自己有良好的心態呢?

    1、不要把養育孩子當作負擔和包袱。

    經常有同事羨慕地對我說: 你還這麼年輕,你的孩子就已上大學了,多輕輕鬆多好啊。不象我家,小傢伙不聽話,帶得很煩人呢!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對她說: 孩子還有幾年讓你抱著寵著,陪伴著啊,等孩子大了,你想抱抱,想陪你聊天恐怕都難了。我還羨慕你還能陪伴他呢!好好享受吧! 如果,我們不是把孩子當作負擔和累贅,而是一種享受,如果我們用童心陪伴他,與他一起成長,那麼,我們的心態就會好起來。甚至還要感謝孩子把我們帶回了童年歲月,讓我們重溫一回美好童年.

    二胎寶寶

    2、開一次家庭會議,進行分工合作

    一家人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讓媽媽來做,老公和婆婆也要有所分擔。開一次家庭會議,討論如何進行分工合作,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頭上。比如,婆婆負責做早餐(因為不要上班),媽媽負責做中餐,爸爸負責做晚餐;媽媽負責孩子給孩子洗澡,婆婆負責給孩子洗衣物,爸爸負責給孩子講故事。一週中專門拿出時間來照看孩子、陪孩子玩,如週一、三、五媽媽陪孩子,二、四婆婆陪孩子,週六爸爸陪孩子,週日爸媽陪孩子。遇特殊情況無法履行各人職責時可進行調換。有些不好協調的問題,最好讓老公出面與婆婆說。

    二胎

    3、丈夫要從心理上多關心妻子。

    現代女性在外拼職場,在內要顧家,常常會顧此失彼,引發煩躁、焦慮等情緒。做丈夫的就要多從心理上多關心妻子。除了生活中多分擔一些家務,也要嘴甜一點,多誇妻子的辛苦、能幹和不容易,多向妻子表達愛意, 老婆辛苦了! 我娶了這麼個好老婆,是我這輩子的福份。 老婆我愛你! 老婆,我家有你真好! 這樣充滿愛意的表達能抵消妻子一天的勞累,一掃陰霾,也不會花多少時間。如果說孩子是樹,家就是土壤,土壤肥沃了,孩子才能茁壯成長。也就是說婚姻中的愛情也需要不斷施肥、澆水,營造一個其樂融融的溫馨氛圍,對全家人都好。

  • 3 # 紅辣椒是隻貓

    二胎媽媽所需要承受的東西,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有來自老公的,來自婆婆的,也有來自大寶的,各種各樣的煩惱都包圍她,還有小寶寶的各種瑣事,所以它的周圍讓他煩惱的東西太多了。,如果得不到釋放的話。那麼非常容易得抑鬱症的。

  • 4 # 米兒媽

    壓力

    要二胎的多數都是年齡偏大的女性居多,雙方父母的身體精力跟不上,很多都是寶媽媽一個人帶,再加上還有大寶要照顧,生活的瑣事,精神的壓力,枯燥的生活,沒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在家呆久了難免會胡思亂想。外加遇到一個不理解你的老公,不懂得善解人意的老公,則更是崩潰。所以,很多人就患上了抑鬱症。

  • 5 # 艾美麗她媽

    我沒見過相關的統計資料,所以也對此無法下結論說二胎媽媽更容易得抑鬱症,但從我個人的角度和理解來看,二胎媽媽承受的更多,比第一胎的二倍多很多!生完老大在月子裡的時候我就很鬱悶,不由自主。孩子晚睡總醒,我很煩躁;孩子不能喝我的母乳餓的直哭,我很愧疚;老公不能一直在家裡照看我們,我很傷心......滿月以後,以前的褲子只能提到大腿,我嚎啕大哭;稍微不順心就流眼淚,搞得全家都惶惶的。過了兩個月吧,心情似乎自己就好起來了,也許是孩子越來越可愛,也許是家人越來越體貼,總之我的輕微產後抑鬱好了。但是如果現在讓我生二胎,我的產後抑鬱只會比之前的更強烈,因為我除了要面對之前的問題,我還要面對年邁且和我們一起生活的公婆、還要面對大寶的學習、還要面對自己父母的身不由己、還要面對無法工作的失落,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生活瑣事......但是,其實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關鍵是看怎麼調整心態,大多數得產後抑鬱的媽媽都是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排解,以至於日積月累病情加重。此外,家人的關心和呵護至關重要,這會讓產後媽媽覺得自己還是重要的,生活是有意義的。

  • 6 # 我媽超正

    不光是二胎媽媽,對於很多第一次懷孕生孩子的媽媽來說,都會容易被抑鬱症纏繞。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是以持續的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自卑,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等,嚴重者有自殺傾向。為什麼當了媽媽容易得抑鬱症了,究其原因還是來自內心深處的焦慮,壓力產生的各種情緒無法及時釋放和疏導,造成惡性迴圈,越來越對自己失去信心,對身邊的一切人和事物都失去了興趣。現在有很多不同的傳播媒體都在有意的宣揚“媽媽是超人”的雞湯,各位準媽媽和已經當媽媽的朋友們不要被矇蔽了心智,當媽媽本身就是很偉大了,我們從來就不需要超人媽媽,而是需要社會對於媽媽角色的理解和認可,這才是避免媽媽抑鬱症的正確方式。

  • 7 # 雨中的承諾2016

    我之前也患上過產後抑鬱,主要還是和心情、情緒有關。如果初次懷孕,第一次當爸媽,夫妻間更多的欣喜,孕婦是全家人的寶,各方面照顧的也比較周到,當孩子出生後,因為是第一個孩子,家裡都比較照顧也不會覺得很忙很累。

    如果有了二胎意味著再一次變成豬、不能出差、應酬,暫別崗位、又開始熬夜……再加上各方面的照顧不如第一胎周到, 心理、身體上的摧殘無法發洩,容易產生抑鬱。

  • 8 # 真心爸媽

    我們是兩孩爸媽,來說說我們的看法。

    1、“二胎媽媽更容易得抑鬱症”,並沒有依據

    不少人會說“二胎媽媽更容易得抑鬱症”,這是個非常隨意的推測,並沒有任何嚴謹的研究結果和具體資料支撐,極有可能是個偽命題。

    但這種說法很容易得到一些帶兩個孩子帶得非常疲憊的媽媽們的共鳴,所以很容易傳播開來。但同時它也會產生一個非常負面的作用:誤導一些準備生二胎,或者剛生二胎的媽媽,讓她們毫無依據地認為生二胎是非常可怕的事。

    2、並非所有的抑鬱狀態,都是抑鬱症

    每個人,無論是否是媽媽,是一胎媽媽還是二胎媽媽,在生活中都會偶爾出現抑鬱狀態,比如情緒低落、悶悶不樂、覺得身心疲憊等等,但有這些表現,並不等於是得了抑鬱症。

    作為一種比較嚴重的心境障礙,抑鬱症需要有顯著而持久的抑鬱表現,而且需要由專業的精神科醫生來做出診斷。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抑鬱狀態,其實都遠遠達不到抑鬱症的程度,而且我們也不能隨便上網查查抑鬱症的表現,就對號入座,說自己或者某某人得了抑鬱症。

    3、選擇生二胎,需要媽媽有比較強的抗壓能力

    當然,生兩個孩子,媽媽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比一個孩子時大很多,而且也更容易感受到各種壓力,精神壓力、經濟壓力、時間上的壓力,甚至體能上的壓力等等。兩個孩子也會帶來家庭生活形態的變化,進而引發夫妻間、爸爸媽媽與第一個孩子間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矛盾衝突。

    所以生二胎,對媽媽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並不是每個媽媽都適合生二胎。

    有的媽媽,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就覺得壓力山大、疲憊不堪,甚至有產前或者產後抑鬱的表現,而且自己的抗壓能力也沒有那麼強,就不太適合生二胎。

    有的媽媽,帶第一個孩子時就覺得比較輕鬆,而且一直能保持良好情緒,很少出現心境低落、情緒失控的狀況,這樣的媽媽,生第二個孩子,也會感到很輕鬆,那麼就比較適合生二胎。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生二胎的計劃,我們的建議是,做決定之前,除了要考慮家庭承受能力,還需要審慎地分析媽媽的抗壓能力、爸爸的抗壓能力、夫妻關係的抗壓能力,還有爸爸媽媽為了孩子的“付出意願”,如果覺得自己不是那種抗壓能力很強而且養育孩子非常心甘情願的父母,不生可能是一個更理性的選擇。

  • 9 # 曉兒媽育兒心得

    雖然說二胎媽媽有過生產經驗和帶孩子的經驗,再次生產後受激素水平的影響,仍然有可能出現情緒反覆、低落、無助等狀態,但是這些能否稱得上“抑鬱症”還需要進一步考察。不是所有的抑鬱狀態都會成為抑鬱症。

    二胎之後,新成員的增加,媽媽會更加辛苦、勞累,尤其是晚上不能很好的睡覺的情況下,更容易煩躁。此外,媽媽們需要處理的關係更加複雜。比如新舊照看人員之間的關係、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老公和孩子的關係,此外還有各種家庭瑣事。生活的失控感會讓媽媽覺得無助、鬱悶。尤其當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差比較小的時候,這些關係的處理對媽媽是一個挑戰。

    當發現自己情緒低落,自己感覺有可能是抑鬱的情況下,自己要注意調節。

    首先,給自己放假,增加自己獨處的時間。不管家裡怎麼雜亂、多麼放不下,自己都要給自己放假,逛逛街、吃吃飯、看看電影什麼的,讓自己有所放鬆。

    其次,適當鍛鍊,改善情緒。運動對抑鬱狀態的改善有積極作用,媽媽們可以透過運動來改善自己的低落情緒。比如瑜伽、游泳都是不錯的。如果要跑步、打球的話最好穿運動文胸,保護正在哺乳的乳房。

    再次,爭取老公的支援,緩解帶孩子、操持家務的壓力。我相信大部分老公都是願意幫助妻子分擔帶孩子、操持家務的壓力的,只是有時候不知道怎麼做。媽媽可以明確告訴老公幹什麼,比如拖地、整理玩具、洗碗等。同時要相信老公,勇於放權,一次幹不好可以多幹幾次,不要一干不好就責備。

    最後,要注意自我成長。帶孩子辛苦是暫時的,多關注再增加一個孩子的歡喜和幸福,眼光放長遠,不要一味沉迷於情緒之中。

  • 10 # 神奇麻麻木小暖

    不止二胎媽媽,就是一胎媽媽也有很多得產後憂鬱症的。我不清楚是不是二胎媽媽真的在產後抑鬱症的比重很大。作為一名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可以說二胎媽媽的確要比一胎媽媽承受更多的辛苦和壓力。

    如果兩個孩子相差的比較多,可能會好一些,因為老大也許可以幫你搭把手照顧一下弟弟妹妹。如果相差不多,尤其一兩歲的,的確是很崩潰。

    兩個都小,都急需媽媽的關心和照顧,不可能顧此失彼。小的剛吃完奶,要給大的做飯。小的剛睡著又要給大的講故事陪玩遊戲。還要照顧家務。剛剛斷了大的夜奶沒多久可以睡個整覺,又要開始伺候小的夜奶。像一隻陀螺不停轉。

    隨著孩子長大,要分別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要分別輔導功課。真的很累。

    如果有老人,保姆,老公的幫助也許會好一些,但是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最需要的還是媽媽。

    生完大的,身材好沒恢復好,又生了小的,前前後後幾年身材走樣讓很多女性也極為崩潰。

    作為家人,要多關心媽媽,不要以為帶孩子是輕鬆的事情。多理解,多關心,多幫助, 不要總認為媽媽在休息。老公週末的時候主動帶帶孩子,讓媽媽喘口氣放鬆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老闆不喜歡老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