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海軍史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克式鋼,即克虜伯鋼甲(Krupp Armor),哈氏鋼,即咍維鋼甲(Harvey Armor),二者都是近代海軍裝甲在經歷了鐵甲、熟鐵甲、鋼甲、鋼鐵複合裝甲、鎳鋼裝甲之後的產物,都誕生於19世紀90年代,而且在理念上,都是想要在低碳鋼甲的表面施以一定深度的高碳部分,由此,鋼甲表面的高碳部分硬度高、強度大,可以對襲來的敵彈產生更強的抵禦力,而裝甲的低碳部分則可以發揮韌性好的特點,保證鋼甲在遇到外力襲擊時不至於脆裂。不過,哈維鋼甲和克虜伯鋼甲在實現表面滲炭的具體工藝時則有所區別,具體如下:

    哈維鋼甲

    哈維鋼甲是1890年由美華人哈維發明,其具體做法是將炭素直接放置在鋼甲的表面,然而置於高溫中,使炭素滲入鋼甲表面(使鋼甲表面的炭素成份高達1%至1.1%),炭素在鋼甲表面向內滲透的深度達到1英寸左右。在鋼甲表面的炭素吸收後,將鋼甲先浸置於油中,而後浸於水中,使鋼甲冷卻。

    根據當時的化學分析,哈維鋼甲中,總體所含的箇中主要化學元素成份如下:炭0.2%,錳0.6%,鎳3.25%至3.5%。

    經過射擊試驗,哈維鋼的防護力較之前的鎳鋼有較大提升,13英寸後的哈維裝甲的防護力可以相當於15英寸半的鎳鋼裝甲。如此,只要以較薄的裝甲,就可以實現較好的防護力,對於減輕軍艦的噸載,最佳化配置艦上的裝置有很大的高處。

    克虜伯鋼甲

    克虜伯鋼甲出現略晚於哈維裝甲,1893年德國克虜伯公司嘗試在鋼甲中加入鉻來提高硬度,成功研製出了結合有鉻、鎳等元素的硬化鋼甲,而後也開始採取表面滲炭工藝。不過和哈維鋼甲的做法不一樣的是,克虜伯公司的表面滲炭並不是把炭素直接置於鋼甲表面進行滲化,而是用燃燒的汽化炭瓦素燻烤鋼甲表面,即汽化滲炭。

    除此之外,克虜伯鋼甲還比哈維鋼多了一道繼續煉化的工序。在完成表面滲炭之後,會將整塊的鋼甲埋到鍊鋼用的泥中,只把滲炭的一面露出在表面,而後用猛火燃燒,當鋼甲表面超過設定的臨界溫度時,將鋼甲取出,用噴水器迅速降溫,首先猛烈噴淋鋼甲的表面,而後再開始兩面噴淋。

    進過這種煉化之後,鋼甲自表面向內,有近30%的深度得到了特別硬化,剩餘的70%的深度則仍然保持著鋼的柔韌。較之哈維鋼,克虜伯鋼表面堅硬部分的縱深很深,抗擊打力也很高。

    經過測試,克虜伯鋼的防護力比哈維鋼超出15%以上,相當於11.9英寸後的克虜伯鋼相當於13.2英寸厚的哈維鋼。

    (本回答主要參考了呂德元:“鐵甲與鋼甲之變遷考”,《海軍期刊》第七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一隻國外樂隊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