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凱悅情
-
2 # 追夢132710880
上學的時候一直用飯票,小時候上初中時每月從家裡帶一袋玉米或者小麥,到食堂管理員哪裡換成飯票。食堂的伯伯人非常好,到他辦公室門口他總是幫把糧食搬下來,稱好斤稱仔細的給核算成道歉,並且叮囑要保管好。食堂二兩飯票一碗粥,二兩飯票一個饅頭,五分菜票一段鹹菜,吃的也是狼吞虎嚥,美滋滋的。過去好多年仍然會回憶起兒時的青蔥歲月!
-
3 # 江南雪村
作為八零後,大多沒有使用過飯票。飯票屬於一代人特有的記憶與回憶。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以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許多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計劃經濟年代,一連幾十年,人們習慣的單位食堂,統一生產、價格壟斷、視窗售賣,多數是碗筷自備,少數則是碗筷統一配備。那年頭上至中南海,下至偏遠地區的基層單位,走到哪裡都是一樣的場景,人人都捧著個飯碗或飯盒,帶上飯票,帶上無限的耐心,恭恭敬敬地排長隊。在中南海的大食堂裡,連省部級高官也不能例外。
那時候的食堂,一般飯菜品質不高,但應付半飢半飽,倒也馬馬虎虎。每月半斤油、半斤肉,糧食定量本就不夠,一年到頭八分飽,食慾自然旺盛,只要能敞開肚皮吃就“不是美味佳餚,勝似美味佳餚。”
這樣的日子人們過了三十年,人們已經習慣於以狼吞虎嚥為榮,以挑肥減瘦為恥。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後,大家終於能吃飽飯,糧油肉布票統統取消了。
飯票也隨之成為了歷史,成為了一代人懷念過往的憑證。
-
4 # 80後阿旭
有啊,記得在鎮上上中學的時候使用過。當時在學校裡邊,"飯票可是一個硬通貨",吃飯,打熱水,包括在小賣部裡邊兒買糖買辣條,買小吃,雪糕都可以使用的。當時。錢其實也是可以使用的。但是當時的很多家長害怕小孩子亂花錢。所以都把糧食交到學校的糧倉換成糧票。然後再給自家的小孩使用。但是在學校做生意的。為了掙錢。造成糧票哪裡都可以使用。後來上初三的時候糧票就取消了,更改成飯卡。裡邊有錢的金額。有些家長也還是把糧食交到糧倉換成錢衝在卡上,還是一樣,過一段時間之後也還是蠻麻煩的,飯卡也是到處都可以使用的。
-
5 # 托克維爾
我想80後之前上學的都用過飯票吧,我記得我上中學時飯票是一元的面值,可以拿錢買也可以拿糧食換,一張一元面值的糧票可以換六個饅頭,打菜的話是五毛一份,紅燒茄子,現在想想那時的菜真香,油哄哄的,一個禮拜只捨得吃兩次菜。菜湯是兩毛錢半瓷缸子。飯票也可以拿到學校的小賣店換東西,小吃鋪也收,也有很多同學每個星期要太多錢家裡不給,就多拿飯票來學校去小賣店換零食吃,當時泡麵五毛一包,吃著那可真香,想想那是真是太苦了。
-
6 # 說你所不知道的歷史
飯票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在那個年代飯票是很重要的,在學校上學吃飯也得要飯票,記得那個時候,自己帶的飯票總是不夠吃,也總是向同班的女生借飯票
-
7 # 李尋歡111
【尋歡評斷】至今還在懷念那個時代,那個金鄉一中的飯票可以當做錢用的時代。座標:山東金鄉縣
年代:20世紀90年代
我上初中的時候是90年代中期,學校是羊山三中(杜樓中學)。那時候學校食堂隸屬於學校直接管理,飯票是以斤、兩為單位,主要面值有貳兩、肆兩、壹斤,貌似還有伍斤的大面額飯票。飯票只能用來購買饃饃,饃饃二兩一個,所以二兩的飯票可以購買一個饃饃,五斤飯票可以購買25個饃饃,所以是鉅款了。
飯票並不是用人民幣購買的,而是用小麥換的。食堂規定了一個換飯票的地點,俗稱“換轉糧”,這似乎還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痕跡。一般父母會用腳踏車馱著一袋小麥去換回一沓飯票回來給我,揣著這些飯票,心裡特別踏實,這意味著好多天的吃食。
食堂的伙食很差,饃饃經常做不熟,拿到手裡捏一下就成了餅子。我通常只能吃貳兩,有一回居然做熟了,而且口味特別好吃,我記得那一次我吃了捌兩,創下了個人的記錄!
高中在90年代中晚期,學校是金鄉一中。一中的飯票是以元、角為單位,面值有綠色的壹元、橙色的肆角、粉色的貳角。飯票是直接用人民幣購買的,購買匯率就是1:1。一中學生眾多,周圍的小賣部,飯店都願意接受一中的飯票,甚至一中周圍的夜市一中的飯票也是硬通貨幣。最流行的是綠色的壹元飯票,去新蕾書店買書的時候老闆經常拿出用鐵夾子夾成一摞的綠色飯票給我們找零。
-
8 # 文史老馬
我用過的飯票品種很多,有紙質的、有塑膠的,有菜票、有飯票。我是農村的,上高中時在後勤買飯票時還要糧票或撥糧單。城鎮居民戶口的學生有糧票,我們農村的學生沒有糧票,只能用撥糧單。那時候是計劃經濟時代,農村的人很少有糧票,父親就從自己家用兩輪的木推車拉糧食到鄉糧站,換成糧票。交給我,再到學校換成飯票。
那時,學校伙食很差。早餐是玉米麵糊糊和玉米麵窩頭。中午是一盆菜湯和饅頭。菜湯裡沒有什麼油水,常吃嘴裡寡淡無味。菜湯裡的菜是一年四季的時令菜,春天沒有新鮮蔬菜,一般是熬土豆和蘿蔔乾,夏天是豆角和冬瓜、圓白菜等,秋天是蘿蔔櫻子和白菜幫子、冬天是白菜實際上就是白菜幫子。尤其在春末夏初,菜裡一般是相當便宜的菠菜,非常老,非常粗,有手指頭那麼粗。夏天的菜湯裡還經常飄著一層小蟲子。有時候還有死老鼠什麼的。到現在,我還是不願意吃燉土豆和蘿蔔乾,就是那時候落下的毛病。
在保定上學時,吃的就好多了。買飯票用的糧票是在火車站附近小集街買。那時糧食市場逐漸開放糧票已經便宜了,我買了二百斤,是河北省糧票,花了十塊錢。沒有用完,糧票就作廢了。只可惜沒有留些做紀念。
-
9 # 沉澱歲月的年華
說起這個也會勾起很多人的回憶。九十年代初我在廣州讀書時就用過。學校內用的都是菜票和飯票兩種。每個月都會將現金換成這兩種票子,因為學校內只流通菜票和飯票。時間過得真快,現在時代不同了。真的很懷念以前讀書的時光......
-
10 # 安康
有啊,在中專學校讀書,一直都是用飯票,其實和用錢差不多。用錢買票反正吃不完,最後能換回錢。飯錢分主食和菜金兩種。主食就是用兩位單位,一般買飯,面,饅頭。其它菜,就是和錢一樣的單位。後來,為了計算方便,就取消了以兩,斤為單位的票,統一用菜金。當然那是八十年代,主食已經不缺了,糧票這些社會票已經取消。反正那時候八十年代末,二三十元錢,能吃一個月,那時還是長身體,正能吃的時候。
參加工作以後,九十年代初,單位也有伙食團,也是用飯菜票,一個月吃三四十塊錢工資,啊補貼,獎金一起能拿三百多一點。
不管學校,還是單位,吃食堂統一隻能用飯菜票,可能是便於管理,那時候的伙食團工作人員,都是正式編制,拿工資的。
說個有趣的事情吧,有一天單位吃包子,伙食團有個員工,自己買了肉,菜,打算單獨給自己家蒸一大籠。那她那包子的質量可好了,廋肉多,料足!結果,賣的時候,另一個師傅端錯籠子了,直接把她傢俬自做的包子,賣給大家了。我買到4個,呵呵,那一口下去可香!肉多,平時伙食團的都是肥肉包子,差好遠。
賣了一大半,她才發現,趕緊收回去,然後伙食團補她一些包子。哈哈哈。這事兒,大傢伙聊了好幾年。
-
11 # 馬小新的故事
上高中的時候用的就是飯票,在學校食堂通用,很簡單的紙質,加蓋了一個章,按現在的技術,很容易可以複製造假,但是,當時卻沒有假票,那時候的社會純潔,學生更純潔,都沒往那方面想,三年高中生活,飯票伴隨了三年,比錢管用,每天精打細算,多一點不用,少一點可以,飯菜簡單,但是卻吃的津津有味,油水不大,每次炒菜師傅用過的鍋,沒洗之前,用塊饃饃頭在鍋上面劃拉兩下,吃到嘴裡那是一個香啊,多麼美好的少年時代,轉眼成大叔了,飯票承載了當時一代人的記憶。
-
12 # 馬金駒
飯票,在中國是計劃經濟的特產,60歲以上的老人,都用過,在兌換過程中,全國一致的,70%的細糧,30%的粗糧,每30斤到50斤,帶半斤油票,出省的全國糧票除外;
回覆列表
勾起了我的回憶,初中的時候從初一到初三都是用飯票的,那時候上學要自己帶米去交給食堂,還要一斤米配多少錢具體多少忘了,沒有米全部交錢也可以,飯票面額有二兩和四兩兩種,那時食堂是承包出去了的,同學們吃得很差,沒有一丁點肉,油也不捨得放,還有冬天洗澡還要水票,兩毛錢一張水票,後來到初三時在家長們的強烈抗議聲中學校終於收回食堂,自己經營,條件才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