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這句詩出自明代畫家、文學家、詩人唐寅(唐伯虎)所作的《桃花庵歌》,全詩原文如下: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白話文意思是桃花塢裡有座桃花庵,桃花庵裡有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閒情樂趣。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樂於歸隱、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交接追求閒適的生活態度。桃花因與“逃”同音而具隱者之意,更體現出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
詩歌前四句是敘事,說自己是隱居於蘇州桃花塢地區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種桃樹、賣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寫照,這四句透過頂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隱喻隱士,鮮明地刻畫了一位優遊林下、灑脫風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詩人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無論酒醒酒醉,始終不離開桃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時光流轉、花開花落而初衷不改,這種對花與酒的執著正是對生命極度珍視的表現。
下面四句直接點出自己的生活願望:不願三下四追隨富貴之門、寧願老死花間,儘管富者有車塵馬足的樂趣,貧者自可與酒盞和花枝結緣。透過對比,寫出了貧者與富者兩種不同的人生樂趣。
接下去四句是議論,透過比較富貴和貧窮優缺點,深刻地揭示貧與富的辯證關係:表面上看富貴和貧窮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但實際上富者車馬勞頓,不如貧者悠閒自得,如果以車馬勞頓的富貴來換取貧者的閒適自在,作者認為是不可取的。
這種蔑視功名富貴的價值觀在人人追求富貴的年代無異於石破天驚,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脫豁達的人生境界,是對人生的睿智選擇,與富貴相連的必然是勞頓,錢可以買來享受卻買不來閒適、詩意的人生,儘管貧窮卻不失人生的樂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寫照。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這句詩出自明代畫家、文學家、詩人唐寅(唐伯虎)所作的《桃花庵歌》,全詩原文如下: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白話文意思是桃花塢裡有座桃花庵,桃花庵裡有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閒情樂趣。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樂於歸隱、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交接追求閒適的生活態度。桃花因與“逃”同音而具隱者之意,更體現出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
詩歌前四句是敘事,說自己是隱居於蘇州桃花塢地區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種桃樹、賣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寫照,這四句透過頂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隱喻隱士,鮮明地刻畫了一位優遊林下、灑脫風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詩人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無論酒醒酒醉,始終不離開桃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時光流轉、花開花落而初衷不改,這種對花與酒的執著正是對生命極度珍視的表現。
下面四句直接點出自己的生活願望:不願三下四追隨富貴之門、寧願老死花間,儘管富者有車塵馬足的樂趣,貧者自可與酒盞和花枝結緣。透過對比,寫出了貧者與富者兩種不同的人生樂趣。
接下去四句是議論,透過比較富貴和貧窮優缺點,深刻地揭示貧與富的辯證關係:表面上看富貴和貧窮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但實際上富者車馬勞頓,不如貧者悠閒自得,如果以車馬勞頓的富貴來換取貧者的閒適自在,作者認為是不可取的。
這種蔑視功名富貴的價值觀在人人追求富貴的年代無異於石破天驚,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脫豁達的人生境界,是對人生的睿智選擇,與富貴相連的必然是勞頓,錢可以買來享受卻買不來閒適、詩意的人生,儘管貧窮卻不失人生的樂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