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訛謬怕咯

    奧伯斯是19世紀德國的一位天文學家,也是一位醫生。白天,他行醫,晚上就觀察星星。他發現了5顆彗星,並提出了彗星尾形成理論。但是,他提出的一個悖論,至今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奧伯斯指出,按照靜止、均勻、無限的宇宙模型,天空中散佈著無數個均勻分佈的發光恆星,儘管距離越遠,單個恆星的亮度越小,但考慮到所有星光在宇宙中任一點的光照總和,以及近距恆星對後面星光的遮掩效應,整個天空就和太陽一樣明亮,而實際上夜空卻是黑的。理論與實際觀察結果就是這樣矛盾。簡單地說,黑夜應是白夜。 早在奧伯斯之前,另一位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就認為,如果天空的星星無限多,夜晚的星空就應該是亮的。不論是奧伯斯,還是開普勒,他們雖然提出了問題,卻無法回答問題。理論和實際相矛盾,必有原因。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為了解決奧伯斯悖論,天文學家提出了多種理論加以解釋,但都不能自圓其說。直到今天,仍然莫衷一是,成為一個難解的謎。 有的天文學家認為,星空中存在著吸光物質,吸光物質吸收了來自恆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來;有人則認為奧伯斯的理論是根據恆星均勻分部在宇宙中計算出來的,而實際上恆星分佈並不均勻,有的星區恆星多,有的星區恆星少。因此,在宇宙中存在亮區和暗區,而地球就處在暗區,所以,天空是黑的。還有人認為,奧伯斯的悖論是對的,但奧伯斯假定了恆星永遠在那裡發光,實際上有的恆星已經“死亡”,不發光了。遙遠的恆星在“死亡”之前發出的光尚未到達地球,所以,地球上的星空是黑的。 還有人用大爆炸理論解釋這一現象,認為大爆炸後出現了許多星雲,逐漸凝聚成各種天體,宇宙不斷向外膨脹,大量恆星遠離地球而去,這些恆星的光也不能到達地球。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是黑的。似乎,這些理論都有道理,但又不能很好地解釋奧伯斯悖論。 奧伯斯認為,宇宙是無限的說法不科學,如果宇宙是無限的,恆星與恆星之間就不會有暗區,地球上空就不會是黑的,而且要比白天還要亮得多。但現代天文學知識告訴我們,宇宙的確沒有盡頭。如果有盡頭,盡頭那邊又是什麼? 奧伯斯的悖論提出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儘管天文學取得了許多重大進展,可是仍然沒有能夠提供科學的答案。既然地球上白夜和黑夜的問題無法推翻奧伯斯理論,唯一的辦法是尋找最終的事實根據,來解釋這個矛盾。看來,只有等待到21世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抑鬱了怎麼辦?